路漫漫 草率调研导致的体育类O2O案例
去年接触了一个体育类项目的O2O融资案例,商业故事是这样的:
1、建立一个斯诺克运动的在线平台,称门户,建立自媒体(微博,微信,各种群)。推广包括:运动的推广,职业选手动态,业务选手娱乐折扣,口碑,球馆选择等。
2、创建一种销售用的预充值卡,使用者在球馆周一至周四上下午(周五上午)的时间打球获得一个看上去很厉害的折扣(该时间区间内,周累计6小时以上就合算)。同时,购买水及饮料可以获得更好的折扣
3、开设一个“约球”的App,描述是,企业的会员,只要有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约球,去指定场馆比赛,上传分数,还可以获得积分,累积获利。
4、资金流的故事是,消费者充值买卡,企业按月和球馆结算分成,保证现金流的正流向及主导性。
5、对球馆的利益是,一为球馆拉来新的流量(多数是从附近球馆拉来,或者是地区性游客),二是拉动附加消费。
6、对消费者的利益是,一是折扣,二是交友,三是因为参加企业举办的比赛而因人而异获得参赛的各种乐趣
7、商业模式是,把区域内的消费者,通过比赛,折扣拉到合作店内,产生累计。
8、自我壁垒是:一是通过长期不断的比赛,来聚拢消费者,消耗消费者有限的打球时间。二是通过比赛提供的超高奖金,打响知名度,图日后通过比赛进行营销获利。三是通过“约球”App来笼络核心用户,聚群,意图建立类似网游家族,掌握话语权,可以和球馆比比手劲。四是通过给球馆带来的人流量,合作有品牌的球馆,达到托管的商业未来。
9、强烈自建品牌,包括衍生产品,在门户内进行">产品销售。
10、 自建品牌市场环境内暂无竞争对手。
看似不错,在资金,壁垒,模式,上下游,聚人控话语权方面都有了。但,最终在深入研究后,发觉这个商业故事无法展开,原因只有一个,毛主席说过: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自媒体严重缺乏内容,国内通病,转载,没有传播优势。
2、预售卡的消费者多是经常去球馆打球者,且存在共用漏洞(卡只能从手机号上进行分辨)
3、约球,在没有人群基础上,无法区分水平,男人有所保留。“约泡”,明显女生不够。
4、球馆若对储值卡的消费者进行针对性消费,则优势荡然无存。
5、球馆很现实,合作期三个月后,自然有判断。
6、聚人的目的明确,但手段缺乏,没有投入,资本也许会听你的故事,但消费者多数是无利不起早的。
7、建立了谈判团队,下达必须的指标,导致只铺量,没有质,这个一定不是品牌行为。
8、没有消费者调研,没有从消费者需求本源出发,没有充分了解球房整体行业。
其实这是个不错的O2O项目,将消费者通过工具聚人、引导、群聚、培养粘度,引导成所需要的模式消费者。15倍率起,增值空间在10-15倍率。
可惜了,定位错误,调研没有,创业者建立团队的目的粗浅,只是为了搭框架而做技术,建通路,在核心内容,消费者调研没有投入,所以判断为放弃投资,一个月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