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是当下的热点,也是本次两会的热点。在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中,多个提案涉及到大数据战略,建议政府统一与开放政务数据接口,利用大数据减少审批事项,方便群众办事。确实,深圳作为一座自主创新之城,一座拥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城市,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服务好城市发展,服务好企业,服务好百姓,显然值得思考。
政府拥有哪些政务大数据?普通百姓或许并不清楚,但这些大数据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福利,却是可以想象的。比如说,如果政务大数据能够打通,老百姓以后办理小孩入学,凭一张身份证就搞定一切。再比如说,企业到政府机构办事,也同样凭一个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就能办妥各种事情。
这样的场景到底能不能实现呢?实现的难度在哪里?
“电子政务各自为战,服务没有以人为本,公开不足共享不易,深圳电子政务平台只是职能部门线下各自为战的线上再现。信息系统的立项和建设体现着浓厚的部门主官意志,部门之间壁垒森严,数据口径不一,并没有将数据形成公共资源和资产,海量数据还在部门服务器上睡大觉”,李瑞杰等委员在提案中一针见血点出了目前政务大数据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互联网+”也好,大数据挖掘也好,对政府而言,就是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政府要做好几件事情:一是打造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不是说把所有的政府审批部门集中到一个大厅办公,把群众办事从跑部门变成跑窗口,而是政府要打通后台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同步,群众办事不用再提交各式各样的证明材料。
实体的服务窗口要统一,要精简,网上的政务服务同样要精简。现在,很多部门都推出了自己的政务app和微信号,虽然方便了群众,但还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某些政务app使用率不高,而群众则需要关注无数的微信号和app。
政府拥有的大数据不仅要在政府部门间打通,还要尽可能向企业和公众开放,让数据在公共服务和产业创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张晓春委员所提,2015年8月,上海市宣布开放十大方面上千GB容量的交通数据,支持数据创新应用。那深圳是不是也可以开放这些数据呢?让企业可以围绕这些数据去做一些创新。
说到底,无论是“政务云+大数据”,还是智慧交通、智能产业,要做好都离不开数据做支撑。而深圳作为信息化走在国内前列的城市,我们尤其应该用好这些数据,让它为公众服务和企业创新发挥作用,而不是躺在各部门的服务器上睡大觉。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