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中国网民的生活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用户的支付习惯也已经逐渐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根据央行2015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移动支付业务达到99.47亿笔,金额4.92万亿元,移动支付首次超过互联网。截止到目前,已经有269家企业获得了第三方机构移动支付牌照。有预测显示,在未来的2016年一年内,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额将增长207%,达到275亿美元,到2018年将达到千亿美元的规模。
为了更好的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通信学会普及教育工作委员会于12在京联合主办"2016中国移动支付年会"。此次大会以"互联网+时代的移动支付"为主题,关注互联网+驱动下的移动支付技术、模式创新带来的市场、生态的变革,重点关注应用落地的产业创新与跨界协作。
移动支付市场呈爆发性增长
工信部科技司副巡视员代晓慧从当前移动支付市场的形式、生态创新、发展态势以及标准化进程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和未来趋势。代晓慧指出,2015年移动支付呈现爆发性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工信部科技司副巡视员代晓慧
首先,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移动支付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条件。其次,手机上网规模创新高。据统计,截止到去年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达到13亿,4G用户总数达到了9.54亿。此外,第三方支付和终端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强、速度快,不断加快产业链间的合作,从而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成为推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移动支付创新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构成应用生态圈才能获得成功。”代晓慧强调,移动支付打通了银行与运营商、用户间的壁垒,形成闭合应用的生态圈,形成良性商业运行的模式和环境。
去年7月,央行联合多个部委正式推出《关于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了金融产业的改革升级。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陈静在致辞中谈到,移动支付是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基础。长时间以来,我国移动支付、移动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迅速,已初步建立了交易完善的移动金融服务体系,而移动支付则成为我国金融服务创新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然而,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未来,4G时代的到来,基于移动通信的移动支付势必会成为最合理、最佳的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陈静
谈到移动支付,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了安全的保障,移动支付产业才会持续性发展。现在很多互联网犯罪行为导致用户的权益受到损害,这让我们在沉浸在移动支付便利性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正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陈静认为,移动支付、资金、支付数据、账户信息的安全性,以及手机丢失后相关信息不可窃取、盗用等问题都构成了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一环。只有经过银行金融机构和移动通信厂商、地方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企业、信息安全企业等多方共同协作,才能促进移动支付健康发展,加快无卡时代的到来。
NFC产业暂时失速但不用焦虑
2015年移动支付可以说发展迅猛,而对于已经到来的2016年来说,由于此前三大BAT巨头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中国银联牵手20多家商业银行发布NFC移动支付品牌,可穿戴设备、生物识别技术正火热发展,移动支付市场或将面临重要的变局。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李晓枫看来,未来一年内,NFC产业分工将进一步细化完备,国外的苹果、三星,本土的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商都将成为NFC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力军,地位堪比传统运营商、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李晓枫
李晓枫指出,NFC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具有开放、专业化、前景开好的特点,其研发、制造、运营三条线十分清晰,各方能实现共赢,这一点不同于互联网企业打造的移动闭合式的生态环境。互联网企业做的移动支付是努力往闭环方向走。而NFC移动支付生态链是开放的。
针对BAT巨头抢占NFC市场,让其暂时失速这一问题,其实无需焦虑。暂时性的失速意味着开放的移动支付其中存在的巨大发展潜力。就移动支付的价值而言,NFC移动支付开放生态的价值更大。这有助于带动我国庞大的信息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传统的金融机构向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以及通信类运营商业务的转型升级。“不能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正视NFC暂时落后的局面,大家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大的共同体下有小的不同体,来合力发展NFC移动支付。”李晓枫说道。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7-14
本文作者: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