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互联网或物联网加个“大脑”,将引发怎样的革命?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在网上可以与朋友聊天、阅读新闻、查询各种信息和资料、玩游戏、购物、看电影等等。对很多人来说,如果一天没有网络,日子就会变得非常无聊、难捱。

新一波的“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展,把各种各样的“物体”和器件连上网,从而可以使人们远程控制这些物体和器件,也可以得到它们所感知、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如图像、温度、湿度等等。

现在最热门的一个词是“互联网+”,意味着把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实体经济联系在一起,线上线下发挥出更好的经济效益。“互联网+”只是想利用互联网做更多的事,但没有去想改变互联网本身或增强互联网本身的功能。

不管是互联网也好,物联网也好,都把外部世界的人和物连接起来了,但是还缺乏一个最关键的东西——会思考、会分析、会做决策的大脑。应该说互联网比物联网还好一点,因为在互联网的节点上(如网站)有时还有人在操纵、在分析,从而也体现了一定的“脑互联”的作用,而一般的物联网就基本上是四肢发达的“无脑儿”了。

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来,强调的无非是从网速、带宽、流量等方面提高质量,这些仅仅是加大了传输“管道”的容量而已。或者把连接对象从“人”扩大到了“物”,或者使用“互联网+”以及“O2O”等来对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做横向扩充。但是,对网络本身来说,一直没有具备再高一个层面的特性,那就是“智能”。如果把“大脑”加进了互联网或者物联网,让它具备“智能”,这样的“脑联网”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革命性的变化。

脑联网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在炉子上煮着菜,突然听到孩子的哭声,就跑去另一个房间照顾小孩,等哄完孩子再赶紧到厨房,菜却已经完全煮干了,整个厨房一股焦烟味。

如果有了“脑联网”,你的行为(走路路径)及表情,都会被房间里各种器具(包括床、椅子、沙发、橱等)所感知和记录,并进行实时分析。而厨房的冰箱、炉子、锅子全部都连网,当炉子超过一定温度、锅子发生干烧的时候,会发出信号给穿戴在你身上的“可穿戴”设备进行报警,同时自动把炉子关上(“执行器”发生作用)。

另一个生活场景:晚上,你吃了晚饭后斜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因为一天工作太累了,看着看着就倒在沙发上睡着了。等早上醒来,发现电视机还开着,自己身上什么被子都没盖,感觉喉咙痛,开始不断咳嗽。

如果有了“脑联网”,房间里的沙发、冰箱、电视机、空调等等都会感知到你的体形动作、你的走动情况、你的声音,甚至你的表情,然后会进行分析和“思考”。见到你已经倒下睡着,“脑联网”就认为你有了睡意,就会把房间里的热空调打开并调整到合适的温度,电视机也会自动关掉,沙发也会慢慢展开铺平变成一张床,让你舒舒服服一直睡到天亮。

再来看看住房外面的情形。在大城市里,经常遇到的烦恼是堵车。如果每一辆车都能连网(车联网),每一个红绿灯都连网,每一位司机、交通警察甚至街上走的每一位行人都带有传感器并连上网,网上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实时自动分析,这就是“脑联网”的作用和功能。当你出行准备到某个目的地时,这个“脑联网”就会准确地告诉你,走哪条路线现在不会堵车,从而大大节省了你的时间和精力。

如何把互联网升级为“脑联网”?

随着人们对于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人脑的许多机理也已有了深刻认识。例如,人的学习功能已经有了很好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用于如“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上面,而这些正是“脑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如何把目前的互联网升级为脑联网?那就要从网络架构上作出新的设计,要把下列这些主要部分“嵌入”在里面:

传感部分:直接从周边的物理世界“感知”到各种变化,不管是感知到亮度还是感知到运动,不管是感知到空气还是感知到人群;

分析部分:对于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分类,这要用到“学习”功能,然后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评价部分:通过用户和社交网络所连接的人群(如微信的朋友圈)得到评价和反馈;

决策部分:通过得到的分析和评价来进行推理、优化和计划,然后在众多的选择(可以有几个,也可能成千上万个)中作出决策。

执行部分:执行作出的决策,如关断空调、在自动驾驶的车辆中刹车制动等等。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分析部分。网络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如果不进行分析,那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例如,现在大街上到处装了摄像头,但每天采集到的“大数据”,都是些噪声,以及杂七杂八、五颜六色、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天天如此,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一旦要搜寻某个人或者某辆车,那就要么用“人脑”来分析,即把数据进行回放,用人眼一张一张比对;或者是使用图像识别软件进行自动比对,这也是利用了一种形式的“脑”,只不过精确度与人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这样的一种“识别软件”,可以看做是一种“分析”。但是,在“脑联网”中,情况还要复杂很多。例如,要分析的一般不仅仅是图像或视频,还有各种文字、声音等等。还要把多个或者多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组合到一块。这不单单是数据的线性叠加,还要经过很多复杂的运算。

通过“分析”,体现出了数据的价值。分析的过程还涉及到知识覆盖、语义理解、上下文理解(如昨天采集的数据和今天采集的数据之间的关系)等,需要使用专门的非线性算法。这些“学习”算法现在还很耗费时间,因为往往还要对数据进行反复“训练”。因此,要达到“实时”运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建立脑联网,需尽量减低算法复杂度和硬件复杂度,还要减低硬件的功率消耗。因为人脑类似于一个并行计算的计算机,要做脑联网,那就得尽可能“仿脑”。只有通过“仿脑”,才能大大降低运算时间。可惜目前的电脑架构都不是“并行”模式,都是“串行”运算。要模仿并行计算,还有一个办法是“分布式”计算,即使用海量计算单元,并且都嵌入在“脑联网”里面,同时地进行运算。

当然,更好的办法是把海量计算单元集成到一小片芯片里面去。现在的智能手机,有的已经有8个CPU核,那是否把CPU核的数量增加到100个、1000个甚至1万个同时来进行运算?或者干脆按照人脑神经元的原理,做成一片含有海量神经元的芯片?这些并不是仅仅是设想和空想,而是已经实实在在出现在研究机构的实验室里了。

但是,目前这种半导体芯片的耗电还很大,满足不了像大部分网络终端(如智能手机、可穿戴器件等)耗电极小的需求。只有到未来,新的超低功耗晶体管技术出现并大规模产业化之后,这样的“仿脑芯片”才有可能得到大规模应用,才有可能在网络里嵌入海量的这种“仿脑芯片”,把“脑联网”推到一个更接近人脑的新高度。

大脑连大脑,将开辟脑联网的新领域

对于科幻小说而言,那种认为人类的大脑可以通过某种神经网络互连已是旧闻。我们经常看到电影、小说等,在那里神经网络是故事的重点。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它听起来似是而非是理论上的一个概念,但实践上尚未得到证实。

最近,国外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大脑连大脑”——真正的“脑联网”的概念。通过连接多个动物的大脑,做了一个通过脑脑接口交换信息的网络。研究人员成功连接的4个老鼠的大脑已经确凿表明,这样的安排能够比单独大脑执行任务更迅速,更有效率。

研究团队使用两组电极连接鼠脑,发送相同的指令给每个大脑。为了训练老鼠,研究小组采用正向强化的方法,那里的大鼠每次成功尝试听从了指令后,即给予水作为奖励。最初,老鼠完成任务有点麻烦,但试了几次后,他们开始在协调反应上得到提高,成功率提高到了惊人的87%。

通过对老鼠的成功激励,研究人员随后又使用相同的设置连接两个灵长类动物。猴子习惯了被相互连接后,在协调反应上也有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再次大幅上涨。在这老鼠和灵长类动物两种情况下,互联大脑的网络比单一的动物试图让它独自完成任务更快、更有效。

这项研究表明,确实存在人类大脑可以连接在一起的可能性。如果人类大脑的确可以连接,那么“脑联网”肯定会开辟出研究和开发的新领域,也会进一步帮助神经学科学家揭开人类大脑的秘密。事实上,它甚至可以重塑世界,因为它不但在机器和设备里装有了“大脑”,在互联网里有了大脑,还将把人类的大脑连接在一起,使人类本身的智慧真正发挥到极致。

大脑是思维知觉的中枢,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总指挥。当大脑进入网络系统,当然更会发挥总指挥的作用。可以预料,“脑联网”将带来一场跨界、跨领域以及跨产业的新的革命,它将带给我们无限的商机,大大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工作效率,也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7-30 09:11:41

给互联网或物联网加个“大脑”,将引发怎样的革命?的相关文章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芯片产业驱动力

黄伟表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芯片产业的主要驱动力量.智能手机进入微创新时代,由此推动芯片不断升级:万物互联将为芯片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好的契机. "移动智能终端创新活跃,智能手机进入微创新时代,由此推动芯片不断升级,芯片的通信能力不断提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两化融合所主任工程师黄伟在看完本届展会终端和芯片的展品后表示,"同时,伴随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的丰富,万物互联将为芯片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好的契机."他总结说,当前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芯片产业的主要驱动力量.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深度学习”概念让新兴企业崛起

数据爆发,"数据"+"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5-10年的科技投资主线.互联网和物联网蓬勃发展,带来数据量爆发.在过去的十年中,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量以50%以上的CARG增长,2015年全球产生数据8 ZB (1ZB = 1012 GB).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产生数据量将超过40ZB,相当于地球上每个人产生5200 GB的数据.我们判断,基于海量数据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可能走的更远.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深度学习"概念让新兴企业崛起.

王建宙: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王建宙 编者的话 刷员工卡进入办公大楼,你所在办公室的空调和灯会自动打开:当你离开这个建筑物时,办公室的空调和灯又会自动关闭--通过使用思科的"智能互联建筑"解决方案,位于硅谷的美国网域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节约了15%的能耗. 思科"智能互联建筑",只是"物联网"应用中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自2005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公布了关于"物联网"的报告预测后,物与物之间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数据交换已经

融合云端、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的现在进行式

重新想象世界之前,先有改变世界的思维与勇气 常听朋友说有新的创业或创意idea,我往往仔细聆听,接着跟他分享,"要思考人性-人要的并不是一个可以让你把地扫得更干净的扫把,人要的是可以"不扫地".并非是发明更好用的扫把没有市场,而是发明出可以让人不扫地的产品才能够改变世界. 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会激起人类重新想象世界文明的样貌.而自从2008年智能手机普及率起飞,全人类都被互联网24小时串联在一起,地球村不再只是个概念,是实实在在的村落,一个透过互联网与电子载具形成的虚拟村落,住

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金融行业开启新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移动通信网的飞速发展,非计算机设备大规模接入互联网,物联网由此应运而生.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信息革命,将为金融服务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物联网技术又将如何改变传统金融服务?这些疑问正成为热度不断上升的话题. 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互联网+物联网=?

下雨天想关窗户,通过手机或手表输入语音指令就能轻松完成;外出工作,通过电脑就能监控家中老人的身体情况,并实时与医院互联互通--物联网的风潮,让智能城市以及各种智能家居成为可能,并逐渐影响着市民生活.乘坐"互联网+"的浪潮.结合物联网技术优势,今年10月5日,曾打造安徽首个微营销平台 "安企微云"的微腾科技,携手恒天科技完成战略并购,计划打造"皖版"智能物联网营销平台. 搭载物联网技术,下雨关窗一个指令就搞定 如今,"物联网"已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生命传感器的跨界应用

2015年初,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只可以闻出甲状腺癌的德国牧羊犬.这只名叫弗朗姬的牧羊犬被训练成闻到甲状腺样本时会躺下,而当样本正常时则会走开,研究人员对34名患者进行检测时,成功率达到了88%. 88%的成功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通常甲状腺癌的检测和诊断需要专业的仪器和复杂的生化检验过程,目前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和提取细胞来进行诊断,检测周期至少需要一天,若需要细胞培养或者通过DNA测序进行诊断的,则需要长达数周的时间. 多年前曾有这样一本英文书,书名叫<我在雨中等你>,是美国作家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下一个创新风口到来

设想一下,某一天,你早上起床在家吃早餐,你的汽车已经知道你什么时候要出门.打开房门,你的车就已经在门口等候你了.如果外面很冷,车已经自动打开了暖气.你上了车,你喜欢听的新闻台已经打开,屏幕上显示你的日程以及待办事项.车从你的日程当中已经知道了目的地,而且还会知道交通路况和拥堵情况,自动用最短时间和最舒服的方式把你送到目的地,途中还可以与朋友视频交谈. 在不远的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这一切都可能变为现实.在7月16日于深圳闭幕的第九届APEC技展会上,多名专家在国际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论坛上表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你准备好了吗?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近日,"物联网"概念被炒的火热,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联网"?一般来说,它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项新技术.百度一下的解释为: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再通俗一点的说,就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