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免费WiFi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已成为很多地方建设“智慧城市”的标配。在很多城市,政府公共免费WiFi的覆盖率已经很高,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连不上、网速慢、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备遭市民吐槽。(7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政府公共免费WiFi不好用,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于很多市民根本不知道还有政府公共免费WiFi存在。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说是免费WiFi,其实,政府部门是给运营商付了钱的。花钱搞了免费WiFi,实际使用效果却不佳,无异于一种损失浪费。
对此,主管部门往往认为是因为“每个AP的覆盖范围有限”;运营商则说“越来越多用户接入,形成高密度用户群的区域也越来越多”。这些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仅仅技术上的短板,恐怕不足以解释问题。要不然,政府提供的免费WiFi与商家提供的免费WiFi,同样是“免费午餐”,为何却“口感”悬殊?
政府公共免费WiFi不好用,一是,“政商合作”模式下,对建设单位来说,需要完成的只是覆盖率任务,他们并不关心公众使用的效果;二是,参与合作的运营商也没有动力把免费WiFi弄得特别好用,要不然手机流量就没人买了。三是,对公共WiFi好不好用,既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更没有有效的公众监督,于是仅满足于有,而不会追求好。
说白了,政府公共免费WiFi不好用,真正的核心原因在于,公共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私人花钱搞WiFi,不仅关注价格也关注质量,因为是“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就算是免费提供他人使用,也要么用于招徕顾客,要么用于发布广告;恰恰相反,公共免费WiFi,却很可能既不真正关注价格也不真正关注质量,实质上陷入“公地悲剧”的低效率。
明乎此,我们也许应该更多尝试“商商合作”的市场化操作模式,政府背书的公共免费WiFi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能以合适方式市场化运作,会有很多企业愿意出钱建设公共免费WiFi。这不仅可以减轻纳税人负担,更可以确保免费WiFi的质量。因为,“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其效率肯定要远高于“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提高公共WiFi质量,技术不是问题,资金也不是问题,怎样调动更有效率的资金去选择更加靠谱的技术才是问题。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