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敏
在传统运营商市场之外,华为公司正在企业业务领域不断寻求新的增长动力。
华为常务董事、战略与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2014华为云计算大会”期间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说,华为企业业务BG今年将完成35亿美元的收入目标,预计到2018年,华为企业业务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美元,在该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从目前来看,企业业务收入在华为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并不算多,但在华为内部已经成为了增速最快的业务集团。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华为公司实现未来持续增长的两大驱动力之一,企业业务BG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是在“5万亿美金的全球ICT市场”掘金的通道。
进军企业业务 拓展收入增长空间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华为在自己擅长的电信市场得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并连续多年实现收入的高速增长,与爱立信的收入差距也不断缩小。但在几年之前,还在高速增长的华为就未雨绸缪,开始思考“下一个十年”的增长动力在哪?
2011年初,华为调整了业务架构,成立了企业业务、消费者终端业务运营中心,并从此开始在原有的运营商业务之外拓展企业业务、终端业务,进而为整个公司的持续增长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在随后几年时间里,华为企业业务增长迅猛。目前,企业业务已经是华为公司的三大业务之一,并且成为了华为在未来几年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按照华为披露的财报数据,在过去的2013年,华为公司的三个主营业务的销售收入都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企业业务的增长较为强势。数据显示,华为运营商网络业务增长4%,消费者业务增长17.8%,而企业业务的增长达到32.4%。
2014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其中,企业业务的增长也进一步提速。
不过,由于起步并不算早,华为企业业务在整个公司的收入占比还是比较小,而且在全球市场仍不敌思科等强劲的对手。
“企业业务与电信业务不同,企业业务与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数量有关。”徐文伟说,华为企业业务目前聚焦在30多个国家,分布在中国、欧洲等主要的市场,其他区域则集中在企业ICT投资比较大的一些国家。
徐文伟补充说,与电信市场的直销模式不同,华为发展企业业务的策略一直是“被集成”。据了解,采取这种策略是因为华为的优势在ICT基础设施,而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则可以达成1+1>2的效果,在这种策略之下,华为希望未来能以“华为inside”的方式扩大IT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销售。
“华为一定要清晰地定义自己的边界,知道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企业业务需要聚焦ICT的基础设施。”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说。
关注数字石油 掘金IT市场
在今年的云计算大会上,华为发布了首份“全球联接指数”,并再次为其企业客户描绘了IT市场的一个大蛋糕――企业数据将成为“数字石油”,对于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预测,到2020年,全球ICT支出将增长到接近5万亿美金的市场空间。“IT系统不再是支撑系统,而是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华为轮值CEO、副董事长徐直军说,“ICT成为传统行业转型的引擎,每个企业都处在新的起点,都需要利用ICT变革IT系统,提高运营效率。”
在徐直军看来,IT是华为的重要机会,需要用IT技术改造传统网络,同时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创新解决方案。“对于华为来说,我们主要提供的是以软件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包括云操作系统。”徐直军说。
徐文伟强调,虽然是新兵,但华为企业业务的定位并不是跟随者,而是“创新、差异化、实现领先”。实际上,基于这样的定位,华为已经在近两年里先后推出了全球最大容量的数据交换机、由软件定义的敏捷网络、由业务驱动的云数据中心。
虽然华为企业业务在收入规模、市场份额这些方面,还不足以与思科这样的在企业网市场耕耘了几十年的公司相抗衡,但上述这些产品发布已经实现领先。
比如,去年8月,在企业业务市场还处于幼年阶段的华为,用定义为“敏捷网络”的新一代交换机,打响了挑战思科的第一枪。不到一年时间,“敏捷网络”已经在政府、金融、交通、能源、教育等多个行业的200多个企业客户落地使用。
华为推出“敏捷网络”的挑战意义在于,它可以带来商业模式的变革――与思科等厂商以往几代产品“以硬件定义网络”不同,华为的新一代交换机是“以软件定义网络”的智能化的产品。有一种说法是:这种变化类似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迭代更新。
按照华为的介绍,“敏捷网络”带来的变化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IP网络对质量是可感知的,遇到故障可以快速定位,软件是可控制可升级的,而在以往,网络质量的保障只能是“尽力而为”的,故障是难以定位的,业务的响应速度也是比较慢的。
这与思科卖硬件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由于软件是可升级的,硬件就不必频繁更新换代,企业网络设备提供商可以从卖硬件向卖软件转型。这也意味着,思科多年来垄断市场的原有商业模式有可能被打破。
尽管华为企业业务在某些技术和理念上已经领先于竞争对手,但华为真正进入企业市场才三年多时间,它还是这个领域的新进入者。
“在企业业务领域,华为在中国比在海外走得稍微快一些。不过,企业业务领域与电信市场不同,有成千上万的客户,随着品牌认知度的积累,这块业务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徐文伟说,在业界普遍关注的美国市场,华为企业业务可以首先从教育、媒体资源等这些对创新技术敏感的行业客户做起,之后再逐步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