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分三次将自己读书时候的文章《用户体验量化方法研究》通过UED博客进行了连载。来自各界的热心网友对此文进行了评论,有反对的、有提出疑议的、有给出诸多建议的。而上周通过碳酸饮料会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时,相关同事们也给予了最激烈的讨论。当我看到UED博客上网友的评论、当我回想起碳酸饮料分享过程中的精彩讨论时,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欣慰;其次是动力。
一:为什么感到欣慰?
这篇文章已经发表有段时间了,但在这段时间里,太少人关注到了这篇文章。在没有肯定、没有否定,没有质疑、没有建议的日子中,《用户体验量化方法研 究》一直被搁置着。通过UED博客、碳酸饮料会,我看到了有很多人在关注这个的话题,评论中或许更多的是对这个研究的质疑,但我依然感到欣慰,因为我看到 了这么多人在关注这个话题,而且当大家看到这个话题后有思考、有不同的建议、有激烈的讨论……这样的情形让我感受到做这个研究是有价值的。同时当我看到了 大家所给予的反馈时,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这一研究后续发展的期待,这足以给予我动力将用户体验量化的研究坚持下去。而这些正是我欣慰之所在。
二:获取了哪些动力?
获得的动力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就研究本身而言的,发现了研究中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是就研究的意义而言,研究与实际工作 相差甚远,如何将研究的内容应用于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思考。
◎&">nbsp; 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中暴露了很多不足,这些不足正是后续工作所要去完善的内容之一。
一是理论基础薄弱,有待加强。文章的可参考资料过少,导致有些部分内容并没 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如用户体验量化层次模型的提出。有人说这个层次“拧巴”,有人说这个层次不完整……的确存在这些问题,而理论基础单薄不仅体现在体验量 化层次模型的构建上,在论文中还有多处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后期需要对这些问题点去完善。而欣慰的是网友们不光有指出理论知识的不足,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多 有价值的参考素材,例如popfan在留言中写道:“用户体验可以参考一些实验心理学的案例和量化方法。” psyduck提到:“觉得最主要的是找到有效度的可测量的变量,推荐一本书《用户体验度量》,里面有比较详细的方法和案例。”感谢热心的网友们。
二是研究中对实验的控制需要更加严格。在碳酸饮料会的分享过程中,大家对研究中实验的控制非常关注。而无论是在 研究中,还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实验所需用户的筛选、实验所需辅助产品的选择,以及实验场地的选取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更加注意。
三是研究方法的实际运用需更加完善。在碳酸饮料会的分享过程中,大家讨论最为激烈的是方法如何运用于实践。以手 机为例的以行为为中心的量化方法研究,在后期的数据处理中将实验的的整个任务(可划分为3个子任务)作为一个主体处理。尽管在实验中我们尽量控制不同任务 转换间所造成的误差,但误差无法避免,势必会对后期的数据产生一定的影响。后续的研究中我们会更加合理的、充分的安排资源,将结合以任务为中心的量化方法 对以行为为中心的量化方法做深入的分析。
◎ 研究的意义
对于研究的意义,很多人在质疑。博客上有人留言说:“有时间扯一堆没用的,还不如赶紧解决一下淘宝在Firefox上的使用问题!‘已买到的宝贝’ 历史查询非常差劲儿!……”yeeshao在留言中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遗憾的是看上去比较成熟完备的部分有新瓶装老酒的感觉,而全新未解的领域仍然点 到即止完全没有突破。”
的确,与实际的工作相比,学校中的研究是耗时耗力的,而结果也往往是不能广泛被运用的。但是我们相信,所有的创新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或许下一次的 成功就是建立在这一次的尝试的基础上的。在后续的研究中,我将认真考虑大家所给予的建议,紧密结合目前所从事的互联网行业,结合实践来完善用户体验的量化 方法,以获取通用的用户体验量化模型为终极目标。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的热心人士所给予的批评、质疑与建议!同时,希望更多的朋友们如果对这个研究感兴趣,不妨坚持下去。
三:后记
请关注我们,我们会将“用户体验量化的方法研究”坚持到底。
来源:http://ued.taobao.com/blog/2010/06/29/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