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徐燕燕 恐怕没有哪个行业像影像事业领域那样,受科技的影响如此巨大。 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可能带来一些企业的彻底覆灭,即便是行业巨头也不能幸免。 在转型的道路上,国际影
徐燕燕 恐怕没有哪个行业像影像事业领域那样,受科技的影响如此巨大。
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可能带来一些企业的彻底覆灭,即便是行业巨头也不能幸免。
在转型的道路上,国际影像事业的两大巨头日本富士胶片和美国柯达,可以说,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而随着2012年柯达的破产,富士胶片却用稳健的财务数据证明了其“多元化”转型之路的正确性。
新的挑战仍在涌现,该公司多元化发展的逻辑也日渐清晰。
坚持多元化
几年前,说起富士胶片的多元化转型战略,更多人发出的是质疑声,而如今,富士胶片用稳稳当当的财务数据证明了这条路是正确的。
2014年4月,富士胶片发布的2013财年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全年(2013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实现销售收入24400亿日元,营业利润1408亿日元。
2012财年(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销售收入为22147亿日元,营业利润1141亿日元。
而同样处于影像处理领域、富士胶片一直以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柯达的境遇却截然相反,该公司在2012年宣告破产。
“柯达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只是进行了裁员,富士胶片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多元化发展、投资将来有发展潜力的事业,这就是我们和柯达的决定性不同,最终使得富士可以获胜。”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太田雅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2010财年和2011财年,富士胶片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结构转型。将经营资源集中投入在集团技术优势显著且极具发展潜力的重点领域,并且以新兴市场国家为核心,推进全球化进程。富士胶片所谓的重点领域即是医疗健康、高性能材料、文件处理、电子影像、印刷、光学元器件等。
以印刷事业为例,2008年~2012年,太田雅弘在美国担任富士胶片的印刷业务负责人。对于那场“震荡”,他称“感受最强烈”。
那时,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外部环境恶劣,另一方面 平板电脑 、 电子书 等数码科技对传统印刷事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柯达一样,富士胶片的传统印刷事业也同样陷入危机。
太田雅弘称,即便在那种情况下,富士也进行了多元化拓展的尝试,积极发展数码印刷,收购相关产业的一些公司,如美国生产喷头的公司、英国生产喷墨的公司等。
根据2013年财报,富士胶片在影像事业领域(含传统影像、电子影像、光学元器件)营业利润为36亿日元;而信息事业领域(主要含医疗系统、生命科学、产业材料等)营业利润729亿日元;文件处理事业领域960亿日元。
太田雅弘告诉本报记者,富士胶片将继续坚持多元化的道路,未来设立六大重点发展的事业领域:医疗系统事业、印刷事业、包括 数码相机 在内的电子影像事业、文件处理事业、液晶平板材料为主的高性能材料事业,以及光学元器件事业。
数码影像走高端
尽管靠影像事业起家,但科技发展带来产品的改朝换代,速度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2006年前后,富士胶片意识到数码影像对传统胶片的冲击,并及时调转航向;但是富士没有退出传统胶片市场,2012年左右,科技再次把这家企业的最传统的业务推上险峰。
这次冲击来自智能 手机 ,它让很多老牌相机生产厂商几乎退出市场。
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CIPA)表示,2013年前5个月,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同比锐减42%,这给尼康、、奥林巴斯和等日本相机厂商带来严重的影响。
2013年开始,、奥林巴斯、佳能等企业相继退出低价数码相机市场。并有企业表示,今后或许会彻底退出该市场。
“我们应该不会从市场撤退。”对此,富士胶片(中国)电子影像事业部长大内康武如是回应《第一财经日报》
我们不得不承认因为智能手机的冲击,使得数码相机市场大幅萎缩。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只有拍照、储存功能的低端相机。大内康武称,中国市场对数码相机总需求的巅峰是在2010年,之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富士胶片着手开始向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型,这也大幅改善了公司的收益情况。
根据2012年财报,该公司影像事业领域亏损8亿日元。财报显示,公司的电影胶片停产,彩色胶卷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减少。在数码影像方面,高端可换 镜头 相机和高端紧凑型相机的销售情况良好,但受智能手机普及的影响,紧凑型数码相机的市场需求量减少,整体销售额有所下降。针对这一情况,富士胶片提出的市场策略是,继续扩展和强化运用其独特技术的高端机型和可换镜头的相机产品线,挖掘市场潜力。
大内康武表示,如果只是拍照保存的话,相机可能拼不过智能手机,但是如果将拍照作为一个兴趣爱好,作为一门艺术,从文化角度来审视,数码相机拥有智能手机所无法替代的优势。而这也是富士胶片在数码相机产品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3财年,影像事业(富士的影像事业包括影像、数码相机和光学元器件,不仅仅包括数码相机)领域营业利润36亿日元,公司财报称,高端数码相机销售仍然良好,并称将努力扩大和强化高端相机产品线。
中国市场出口转内销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很多国外的制造业企业纷纷选择离开中国,去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等国,甚至迁回母国。
中国是富士胶片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太田雅弘告诉本报记者,对富士胶片来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真实存在,这也是公司目前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我们公司有一部分镜头生产、组装在菲律宾,一部分低端的数码相机生产是在泰国。但是在中国,包括数码相机、医疗等的供应链相当完整,我们不可能立刻把它们复制到菲律宾或泰国这些地区,所以说不会立刻把在中国的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太田雅弘表示。
与此同时,在他看来,过去中国是世界的生产基地,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富士胶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正如数码相机在中国的销售不断增加,未来医疗也将是该公司在中国的一项重要业务。
“今后在中国的生产就是为了中国而生产,而不是为了全球而生产。”太田雅弘对本报
另外,过去技术的研发都是在日本进行,而目前面临中国巨大的市场,他预计将真正迎合中国市场需求来开发生产,目前该公司医疗的X线诊断系统的本土化开发正在推进中。
“在三四年前,中国市场出口和内销的比例大概是6∶4,现在已经调转为4∶6。今后的战略就是不断缩小出口比重,增加内销比重。”太田雅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