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精髓(第2版)》——3.4 前缀记法

3.4 前缀记法

前缀记法定义在RFC 4291中。全局路由前缀是IP地址中用来标识子网或特定地址类型的高阶比特(如表3-2所示)。在早期RFC中也被称为格式前缀(format prefix)。前缀记法与采取CIDR记法(通常用来对IPv4地址进行子网划分)的IPv4地址表达形式非常相似。该记法就是在地址后附加前缀长度,在斜线后面写上比特数,即地址格式如下:

IPv6地址/前缀长度

前缀长度指定了该地址最左侧的多少个比特表示前缀,这是子网掩码(subnet mask)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请记住,子网掩码指定了IPv4地址中属于网络ID的比特数。前缀用来标识接口所属的子网并被路由器用来进行转发操作。下面的例子解释了前缀的解析方式。以IPv6前缀2E78:DA53:1200::/40为例,为了理解该地址,下面将该地址的十六进制形式转化为二进制形式(如表3-1所示)。

压缩记法(compressed notation)(以双冒号替代连续的0)也适用于前缀的表达形式。但是在应用中一定要小心细致,因为地址中可能会存在两个或多个连续的全0段,此时只能压缩其中的一个全0段。

以前面讨论过的地址为例,考虑以下前缀记法。IPv6地址是2001:DB8:0000:0056: 0000:ABCD:EF12:1234/64,但是现在仅对该地址的前缀感兴趣,下面来分析压缩后的结果是否正确:

2001:DB8::56/64

为了验证该记法,下面来扩展该地址。遵循前面所说的规则,可以得到地址2001:DB8:0000:0000:0000:0000:0000:0056,64比特前缀为2001:DB8:0000:0000。可见地址压缩后出现了错误,与原始地址和原始前缀完全不相同。为了保证地址解析的正确性,必须将该地址表示为:

2001:DB8:0:56::/64
时间: 2024-09-20 15:41:59

《IPv6精髓(第2版)》——3.4 前缀记法的相关文章

《IPv6精髓(第2版)》——导读

前言 本书讲述的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大家已经熟知了IPv4的优缺点,知道如何设计和配置IPv4,也知道如何排查IPv4的故障,为何还要学习一种新协议呢?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吗?完全不必!IPv6的设计人员从15年以上的IPv4发展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他们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开发这种新协议,保留了IPv4的优点,将地址空间从32比特扩展到128比特,增加了IPv4曾经缺失的功能.他们还制定了多样化的过渡机制,允许IPv4和IPv6和平共处,实现两种协议之间的平滑过渡.事实上,这也是制定新协议版本的主

《深入解析IPv6(第3版)》——2.5 手动配置IPv6协议

2.5 手动配置IPv6协议 不同于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中的IPv6,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Server 2008 R2.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8.Windows 7和Windows Vista中的IPv6协议已经被安装并且默认开启了.Windows的IPv6协议在设计时的目标就是实现自动配置.例如,能够自动配置用于链路上节点间通信的本地链路地址.如果主机子网中有一台IPv6路由器或存在一

《IPv6精髓(第2版)》——3.10 多播地址

3.10 多播地址 本节主要讨论多播地址的格式,有关多播以及多播侦听者发现(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MLD)或多播组管理(Multicast Group Management)的内容请参见第4章. 多播地址是由高阶字节FF(或二进制1111 1111)标识的一组节点(如表3-2所示).一个节点可以属于一个或多个多播组.将数据包发送给多播地址时,该多播组的所有成员都要处理该数据包.IPv4中虽然也有多播,但是IPv6对多播做了重新定义和改善.多播地址的格式如图3-

《IPv6精髓(第2版)》——3.9 任播地址

3.9 任播地址 任播地址的作用是在多台主机或多台路由器提供相同服务的场合下实现冗余性和负载均衡机制.任播并不专用于IPv6,早在1993年的RFC 1546中就已经将任播定义为用于IPv4的试验性规范.该规范为任播定义了专用前缀,使得通过该前缀即可识别任播地址.任播主要应用于DNS和HTTP等服务.为了正确处理这些非全局唯一的地址,该RFC还讨论了需要对TCP做的可能修改.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任播并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实现和使用.通常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共享单播地址(shared unicast a

《IPv6精髓(第2版)》——第3章 IPv6编址3.1 IPv6地址空间

第3章 IPv6编址 IPv4地址长度为32比特,而且看起来都很相似,但IPv6地址却有128比特,而且看起来差别很大.制定IPv6标准的出发点之一就是扩展地址空间,当然优化路由表(特别是Internet的路由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章将帮助大家熟悉IPv6扩展后的地址空间,解释IPv6编址的工作方式以及采取这种设计方式的原因.有关IPv6编址体系的详细信息定义在RFC 4291中(替代了RFC 3513). 3.1 IPv6地址空间 32比特的IPv4地址空间在理论上可以提供232个地址,约等

《IPv6精髓(第2版)》——1.2 IPv6有何新特性

1.2 IPv6有何新特性 IPv6是IPv4的演进版本.该协议通常以软件升级的方式安装在绝大多数设备和操作系统上.如果是最近购买的硬件和操作系统,那么通常都支持IPv6,所需要做的就是激活或配置IPv6.目前的过渡机制可以在保证IPv4网络正常运行的状况下逐步引入IPv6. IPv6的主要变化如下. 极大扩展的地址空间:地址格式从32比特扩展到128比特,足够为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此外,IPv6还采取了分层结构的地址空间,能够满足全局路由的优化需要. 自动配置:也许IPv6最引

《IPv6精髓(第2版)》——3.8 链路本地地址和站点本地地址

3.8 链路本地地址和站点本地地址 在IPv4时代,企业经常使用RFC 1918定义的私有IP地址.为私有用途而保留的地址永远也不能被Internet路由器转发出去,只能局限在企业网内部.在连接Internet的时候,需要通过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将内部私有地址转换为已注册的公有IPv4地址. 最初的IPv6规范为链路本地和站点本地范围内的使用分配了两块独立的地址空间(范围),它们都是通过相应的前缀来识别的.由于站点本地地址(site-lo

《IPv6精髓(第2版)》——1.6 全球IPv6发展状况

1.6 全球IPv6发展状况 最早的IPv6网络是6Bone.6Bone开始于1996年,在2004年连接了全球50多个国家的1000多台主机.起初该网络被用作IETF工作组的测试网络,后来逐渐成为全球性项目,欢迎任何人加入.当时的地址分配还没有标准化,因而6Bone获得了特殊前缀3FFE.由于目前的IPv6地址分配工作已经专业化并开放注册,因而6Bone将在2006年中期迁移到官方规定的IPv6地址空间.出于历史和统计原因,目前的6Bone网站仍然可以访问.6Bone证实了IPv6的稳定性,可

《IPv6精髓(第2版)》——第1章 为何使用IPv61.1 IPv6历史

第1章 为何使用IPv6 目前Internet及企业网使用的IP版本是IPv4.IPv4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发的,目的是为美国的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通信与信息共享机制.由于当时的接入点数量有限,因而开发者没有考虑安全性或服务质量等问题.没想到IPv4已经存在了30多年,而且已经成为Internet革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不过,即便是设计最为精巧的系统,经过多年的使用之后也会逐渐过时,IPv4便是如此.目前的网络互连需求已完全超越了对网页和电子邮件的支持,网络设备的多样性以及移动通信的爆炸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