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不能再吃纸媒廉价大餐

编者按:近来,本报刊登的报道《面对网络转载纸媒开打维权战》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新闻界、学术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政府主管部门等都参与了这场围绕着“网络在剥削纸媒吗”的争论,各方的立场和观点不尽相同、针锋相对。我们藉此开辟一个栏目,把这些交锋直接呈现给读者,栏目就叫做“纸媒vs网络”,希望通过充分的讨论和表达,来促进我国网络著作权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请将您撰写的稿件发至:fzsh2000@gmail.com,注明“纸媒vs 网络栏目投稿”,我们将择优刊登。  “目前纸媒向网络廉价提供内容产品的畸形状态必须改变,才能实现多方面利益平衡,形成多种媒体共存、互惠、共赢的传媒格局。”近日,《中国
版权》杂志执行主编、中国版权协会副秘书长孙悦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2008年,《中国版权》对当前报纸与网络转载新闻作品的版权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网站对报纸新闻作品随意转载、摘编行为相当普遍,许多被转载的作品,未经权利人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甚至没有注明作品出处和作者署名。转载过程中,随意删改作品标题以及任意篡改内容,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甚至危及名誉权。  而一些相对正规的网站向报纸付费转载,往往只有几万元的报酬,和报纸每年高达数以千万元计的采编成本相比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因此,“如何确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付酬标准与方式,成为今后报纸和网站的一个重要任务。”孙悦说。  报业进入寒冬 网站迎来春天  “作为一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媒体,报纸曾经被誉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她笑傲群芳,不断创造着财富神话。然而,在经历了数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2005年我国报业首次出现了增速骤减的局面,并大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中国版权协会于2008年6月发布的《报纸与网络版权调研报告》中这样写道。  报告称,报业经营整体性下滑已成不争的事实,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是来自互联网的冲击十分明显。长期以来,各门户网站廉价甚至零成本随意转载和使用各家报纸原创新闻和信息内容,不仅严重侵害了报纸的版权,也直接给报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影响。大量的报纸读者分流到各大门户网站,许多报纸的发行量明显下降,广告收入也呈下滑趋势,就连一些过去经营状况良好的报业集团和报社也出现亏损情形,形势颇为严峻。  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3月是我国报业的分水岭,报业广告的月增长率同比增速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国内报业集团2005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度下滑,广告实际收入平均跌幅超过15%,形势不容乐观。北青传媒公布2005年中报利润下滑99%,则被认为是传统报业受网络媒体冲击的标志性事件。  与此同时,门户网站发展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两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从网络广告收入来看,从2004年的19亿元一直猛劲增长,到2006年我国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收入已达49.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50.91%。  以新浪为例,它每天供应1~2万条新闻,每百万人中就有6万人点击它的网页;凭借由此奠定的影响力和人气,它在2005年创造了高达8499万美元的广告收入——这是新浪当年总收入的44%。  2007年1月23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中,网络独占鳌头,所占比例高达47.4%,报纸排第3位,所占比例仅为15.7%。  而2008年1月8日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则显示,在2007年中国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分布图中,浏览新闻达到了38.8%,排第一位。与报业相比,互联网的发展势头相当强劲,其对报业的冲击可见一斑。  报社辛苦种草 网站免费放羊  报告指出,在起步之初,网络媒体主要靠转载报纸内容立足,而许多报纸也希望借助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经常“慷慨解囊”、无私地向网站免费提供新闻稿件。在网络媒体的“拿来主义”以及报纸的纵容之下,网站所需的海量信息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廉价甚至无偿地转载报纸获得。许多网站就是依靠对报纸的大量转载与使用,迅速茁壮成长起来。无怪乎人们常说:“传统媒体的草养大了网络媒体的羊。”  为什么新浪等“新闻超市”模式仅出现在中国大陆?在中国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看来,“新浪式的互联网媒体”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应得益纸介媒体竞争激烈以及对版权意识的淡薄,使得网站能以低廉价格获取大量内容。  “我们(报纸)在这儿种草,他们(网站)养羊。他们的羊是吃着我们的草长大的,但是吃羊肉的人只知道产羊的地方,并不知道草的来源,所以我们的利益反而没有得到保障。”在2008首届中国出版权年会和报业版权战略研讨会上,光明日报法律部黄晓处长这样说道,“实际上我们是欢迎转载的,问题是网站的羊来吃我们的草还不给钱。我们在这儿原创、生产,他们就拿走用,而且我们费半天劲去维权,连诉讼费都不够。”  中国版权协会调研后发现,网站所付报酬,一般情况下,也就每年五六万元,稍微好点的有10万元。从报社的角度看,需要负担记者、编辑的薪资,还要花不少的差旅费等,网站大量转载自己的内容,却只得到象征性的区区几万元。如此低廉的版权费用,相对于报纸庞大的采编成本,无异于杯水车薪。  据了解,报纸每年的采编成本都在千万元以上。以南方报业集团为例,其下辖多家子报子刊,如《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每年投入采编运营方面的费用都在两亿元人民币以上。但据悉,新浪每年只需支付20万元,就可以转载南方报业集团所有报纸的原创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改头换面之后铺到网上,除非点进内页,很难看出是南方报业集团的产品。  对于传统媒体,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合作方式”。但新浪在互联网上的强势地位,又使得许多传统媒体宁可放弃版权收益,来扩大这些新闻的影响力。于是,成就了新浪在中国互联网新闻供应上的“霸主地位”和独一无二的影响力。  完善法律规定 成立报纸联盟  尽管如此,“新闻超市”模式对于“供货商”挤压太甚,也会招致反弹,新浪已多次遭遇传统媒体的集体抵制。1999年年初,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突然停止对新浪的新闻供应,使新浪一度处于危机之中,直到新浪与中国新闻社签订供稿协议后才有所缓解。事后经过谈判,新浪最终大幅提高了从新华社购买新闻的价格。  据了解,目前新浪从通讯社购买新闻的花费,每年每家在百万元以上。随着版权意识的提高,价码也在水涨船高。业界普遍估计,新浪现在对新闻的购买成本应在5000万元以上。摩根士丹利报告对“新浪模式”前景担忧的理由之一就是——“内容,特别是有区别性的内容会越来越贵”。  但报告分析认为,目前报纸维权也面临一些现实难题。比如,新闻作品都是通过报社网站传到互联网,由此各网络才有途径转载。有些报社的内部网站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如北青网。此时,一旦遭遇非法转载和使用,是以报社的名义,还是以内部网站的名义提起诉讼?  还有,由于报纸上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记者采写的职务作品,一般情况下著作权属于这些记者,报社作为单位,仅仅享有在业务范围内的两年优先使用权。那么,在出现版权纠纷时,报纸与网站是否可以代表作者讨要稿酬呢?如果要作者一个个去和网站打官司,显然不现实。  另外,还有版权例外及版权限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王国庆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
著作权法以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有关条款规定,“时事新闻”不受版权法保护。因此任何网站、报纸都可以从其他媒体上转载有关的时事新闻。  但是,“时事新闻”的内涵和外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有赖于个案中的准确认定。而且,现在网站转载的许多报纸刊登的独家策划或调查性报道,涉及到大量采编成本,应当明确享有版权保护。因此,王国庆认为,在这方面亟待有关法律法规作出明确规定。  报告认为,为解决报社与网站在内容发展中的版权问题,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法律与产业机制改革:一是修改现有法律,如对“时事新闻”的范围进一步作出准确、详细的规定,在保留现有规定的同时,规定时事新闻的外延范围,最好能规定其主要的构成要素,使之适应报业与网络的发展,既便于新闻传播,又能保护各方的版权利益。二是在产业内部建立有关行业版权保护与管理机制,尤其要处理好法人(单位)版权、职务作品使用中的版权问题。三是建立报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代为行使版权,包括提起诉讼、收取并分配使用费。也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如成立中国报业版权保护联盟,接受报社委托,代理行使版权,业务范围与方式比集体管理具有灵活性。  据了解,目前中国版权协会正在商讨成立中国报纸版权联盟事宜。

时间: 2024-08-24 13:04:15

网络不能再吃纸媒廉价大餐的相关文章

《人民日报》等纸媒纷纷试水网络报收费制

传统媒体不再单纯地为互联网提供免费的资讯.新年刚过,人民日报电子版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正在全面推进网络数字报收费制. 日前,<人民日报>发布通知,2010年1月1日起对<人民日报>数字报服务进行收费,收费模式有三种:每月24元:半年128元:全年198元.此外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数字报也推出订阅收费制,订阅的金额为每月5元. 北京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145.html">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表示,<

纸媒缘何受到冲击

在信息化时代里,网络逐渐成为大多数人获取消息的主要渠道.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大型综合类门户网站纷起,使得人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不同领域出现的大小新闻事件,而与该新闻事件相关的报道.评论更是数不胜数,甚至深入到事件的任意层次和角度.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报纸.杂志等纸媒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纸媒缘何受到冲击 作为平面阅读产品的一部分,以报纸和杂志为主的纸媒存有一个无法被忽视的硬伤难以确保时效性.只不过,在网络及电视技术相对并不算普及化的过往,这个缺陷没有被凸显出来.然而,随着网络逐渐盛行,纸

阿里联姻纸媒,能拯救衰落的纸媒吗

4月1日,多家纸媒报道阿里与全国12家主流报纸战略合作"码上淘",试水纸媒电商模式."码上淘"的主要内容是读者只需打开"手机淘宝",扫描在报纸上的相关商品的二维码,就可在手机上完成下单购物和支付等环节. 此次合作,传统纸媒无不欢声雀跃,仿佛在报业寒冬中找到了春天的希望.更有甚者认为"这或许是传统纸媒真正接入新媒体商业模式,接入电商业务,接近互联网,接近大数据,连接用户的最好机会,或许也是最后一次良机,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或许关乎生死". 尽管传统纸媒

魏武挥:淘宝天下给纸媒的启示

魏武挥 近日来,国内最大的网络交易平台淘宝动作频频,又是搞数据开放,又是搞APP平台,在数字化和线上运作部分很是卖力.但还有一样东西,也值得任何一个关心未来媒介世界的人的注意,那就是<淘宝天下>,它借道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出品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本网购指南杂志. 这本杂志创刊于去年9月,据说第一期就卖出了8万本,光靠发行就覆盖了成本,这个数字对于很多三年才能有盈利的纸媒来说颇可一观.关于这本杂志,无论是公关软文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报道,褒扬者不少.这不是我这篇文章想讨论的,我更想讨论的是,一个媒介融合

纸媒又一个噩耗 印刷版《Macworld》杂志停刊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摘要]<Macworld>杂志首席编辑称,印刷媒体时代正慢慢走向尽头,死亡通知单即将到来. 腾讯科技讯 9月18日,在印刷出版30年后,纸质印刷版<Macworld>杂志将于本周停止发行,担任<Macworld>杂志首席编辑长达10年的杰森·斯内尔(Jason Snell)以及他的许多前同事正在离开.斯内

互联网时代,纸媒面临转型局面

3月13日,不列颠百科出版社宣布有244年历史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印刷版寿终正寝,彻底转向数字化.网络化.无独有偶,<纽约时报>在试行了一年的网站订阅制度后,于3月20日宣布,把读者每月能够读到的免费文章从20篇降到10篇.短短几天之内两大权威出版机构的戏剧性变化,颇有一些启示意味.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停印,在文化心理上的冲击显然更大些.在其244年的历史中,<不列颠百科全书>以无可置疑的权威成为英语世界中高产阶层的"文化家具".大家觉

纸媒vs网络

编者按:近来,本报刊登的报道<面对网络转载纸媒开打维权战>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新闻界.学术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政府主管部门等都参与了这场围绕着"网络在剥削纸媒吗"的争论,各方的立场和观点不尽相同.针锋相对.我们藉此开辟一个栏目,把这些交锋直接呈现给读者,栏目就叫做"纸媒vs网络",希望通过充分的讨论和表达,来促进我国网络著作权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请将您撰写的稿件发至:fzsh2000@gmail.com,注明"纸媒vs

传统纸媒对网络 依靠而不依赖

对于传统纸媒而言,与新媒体竞争,报网融合并不是赢得市场的最好手段,网络对于报纸只能依靠,不能依赖. 网络先锋作用初显成效 2006年,报网互动从传统意义上报纸的"网络版"开始走入真正的报网融合.经过几年发展,现时的报网互动已经上升为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9371.html">营销手段.理念等新的层次上.现在,几乎每家报纸都有一个或者几个相应的网站. <温州都市报>作为区域性主流媒体,从2009年开始创

纸媒“黄昏”行军图:善用网络或可迎来黎明

报纸会消失吗?多年来,关于"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的话题一直讨论不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各类新媒体凭借免费.互动性强.草根化等优势,不断蚕食传统市场,对传统媒体咄咄相逼.目前,新媒体逐渐露出胜利的微笑,美国前不久发布的<2012美国互联网产业报告>显示,美国新媒体市值已达到传统媒体的3倍. 不过,当光环褪去时,并不意味着纸媒已行至山穷水尽,而是在天色渐渐变黑的黄昏时摸索未来的道路.有人言,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有的纸媒企业申请破产保护谋求转型,有的准备瘦身,但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