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网络安全法》 分析互联网信息泄露来龙去脉

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网络安全治理领域的基础性立法,首次在法律层面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出,收集适用信息应经用户明示同意,不得收集无关信息,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不得非法出售个人信息。

解读《网络安全法》 分析互联网信息泄露来龙去脉

84%网民遭遇信息泄露 你中奖了吗?

所谓个人信息包括两类,一类是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另一类是账户、密码等交易类信息。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与各种网络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

而在电商领域,由于用户在各大电商网站注册、购物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平台”受理的来自全国各地用户投诉案例显示,包括小红书、达令、当当网、携程在内的多家电商平台用户投诉比较集中,反映这些平台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较为突出。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此前对1000位用户在线调查显示,21.7%的用户曾因网购、论坛、微信等遭遇过信息泄露,并且11.2%的用户接到过疑似的诈骗电话;56.8%的用户表示对互联网信息安全担忧,并会对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互联网游戏,注册等保留一定的戒心,而仍有43.2%的用户认为互联网信息泄露与个人无关,不太关注。

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近年来接到的类似用户投诉案例表明,近年来互联网/电商行业“泄密”事件频频出现,其重大典型的包括:5173中国网络服务网数次被“盗钱”、当当网多次用户账户遭盗刷、“1号店”员工内外勾结泄露客户信息、支付宝漏洞致用户信息泄露、如家、七天开房信息泄密、腾讯7000多万QQ群遭泄露、携程技术漏洞导致用户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泄露、微信朋友圈小游戏窃取用户信息、快递单贩卖成“灰色产业链”、小米“泄密门”800万用户信息泄露、13万12306用户信息外泄事件等。

另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近一年的时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诸多案例获悉,绝大多数新型的网络骗术都与个人信息的泄漏有关,他们或者是充分利用已经窃取到的受害者个人信息实施网络诈骗,或者就是以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为网络诈骗的攻击目标,个人信息的非法交易也恰恰是造成网络诈骗犯罪泛滥的根本原因。

《网络安全法》带来的十大要点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认为:《网络安全法》有十大要点。

《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其立法本意是要在我国领域内推广“安全可控”的产品和服务。“安全可控”包含着三方面的意思,首先,在于“产品的安全可控”,即禁止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非法控制和操纵用户设备,损害用户对设备和系统的控制权;其次,在于“数据的自主可控”,即禁止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便利条件非法获取用户重要数据,损害用户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权;第三,在于“用户的选择可控”,即禁止服务提供者利用用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依赖性,限制用户选择使用其他产品和服务,损害用户的网络安全和利益。

要点一:网络空间主权原则制度。《网络安全法》前所未有的提出了网络空间主权概念,丰富了我国享有的主权范围,其将网络空间主权视为是我国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将网络空间的概念上升为国家主权,更有利于保障我国合法网络权益不受他国或国外组织的侵害。一切在我国网络空间领域内非法入侵、窃取、破坏计算机及其他服务设备或提供相关技术的行为,都将被视作是侵害我国国家主权的行为。

要点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法》确立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将网络安全分为五个等级,随着级别的增高,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介入的强度越大,以此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起到监督和检查。

要点三:实名认证制度。《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服务经营者、提供者及其他主体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采取实名认证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接入、域名注册、入网手续办理、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实务中,这一制度灵活性及可操作性较强,可采取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方式进行。但是,实名认证的工作必须落实到位,若不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则最高可对平台处以50万元的罚款。

要点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服务的安全审查制度。《网络安全法》对提高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控水平提出了相关法律要求,并配套相继出台了《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该《办法》与《网络安全法》均于2017年6月1日起生效),明确了关系国家安全的网络和信息系统采购的重要网络产品和服务,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可控性应当经过网络安全审查。涉及国家安全、军事领域等产品及服务的采购,若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经过国家安全审查。

要点五:安全认证检测制度。针对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网络安全法》规定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由具备资格的机构安全认证合格或者安全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销售或者提供。

要点六:重要数据强制本地存储制度。该制度主要调整的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搜集个人信息重要数据的合法性问题,规定了需要强制在本地进行数据存储。

要点七:境外数据传输审查评估制度。本地存储的数据若确属需要数据转移出境的,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经过安全评估认为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2、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的。另外,该制度还规定了一些法律拟制的情况,比如拨打国际电话、发送国际电子邮件、通过互联网跨境购物以及其他个人主动行为,均可视为已经取得了个人信息主体同意。

要点八: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网络安全法》在如何更好的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这一问题上有了相当大的突破。它确立了网络运营者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过程中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形式上,进一步要求通过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经被收集者同意后方可收集和使用数据。另一方面,《网络安全法》加大了对网络诈骗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对网络诈骗严厉打击的相关内容,切中了个人信息泄露乱象的要害,充分体现了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立法原则。

要点九:个人信息流通制度。针对目前个人信息非法买卖、非法分享的社会乱象,《网络安全法》给出了一记重拳。规定了未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的义务。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不在此列。这样的规定即杜绝了个人信息数据被非法滥用,又不影响网络经营者及管理者由于自身企业发展需要所面临的大数据分析问题。

要点十:网络通信管制制度。网络通信管制制度的确立目的是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情况下,通过赋予政府行政介入的权力,牺牲部分通信自由权,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制度。该做法是国际通行做法,例如在发生暴恐事件中,可切断不法分子的通联渠道,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但是这种管制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网络安全法》严谨地规定实施临时网络管制,需要经过国务院决定或者批准。一般来说,网络通信管制制度的实施是短时性的,一旦事件处置结束,政府会立即恢复正常通信,以尽可能小的对个人通信带来不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2-28 04:13:51

解读《网络安全法》 分析互联网信息泄露来龙去脉的相关文章

《网络安全法》来了,企业如何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于6月1日正式实施并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在确立安全在整个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核心和关键地位的同时,也对保护公众个人信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网络安全法>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上升为法律,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对企业提高了准入门槛和运行安全能力要求.如何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实现网络安全保护,确保产品和运营的合规性和安全性,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第五届中国网络安全大会将有大咖空降,为企业出谋

网络安全法出台背景及主要内容解读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该法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的网络安全基本法,<网络安全法>是网络安全领域"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对保障我国网络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一.立法背景: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深刻地融入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安全威胁也随之向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渗透,网

网络安全法解读之网络数据安全与SSL证书

网络数据及其安全问题解读 网络数据是指什么? 今年6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网络数据,是指通过网络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 对于普通用户,浏览的网页.输入的数据等线上操作,均会涉及较大数据量.对于企业,企业信息.用户信息等,也都是需要保护的重要数据.而一旦数据无法得到保护,造成信息隐私泄露,损失将难以估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章三十七条至三十八条,第四章四十一条至四十四条,就分别对关键

网络运营者禁泄露个人信息 网络安全法明年施行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7日上午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网络诈骗.该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三审稿特别增加了惩治网络诈骗的有关规定.今年以来,徐玉玉案等一系列电信网络诈骗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网络安全法如何从立法层面上回应公众关切,遏制网络诈骗的蔓延?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 先后经过三次审议 据了解,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先后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三次审议.2015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网络

网络安全法解读:开启我国信息网络立法进程

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学会互联网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汉华今日接受正义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该部法律是国家安全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我国信息网络立法进程.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吴沈括同样认为,<网络安全法>的制定出台,是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将有力地促进并服务于"互联网+"行动和网络强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对于完善我国在网络空间的规范治理体系具有基础性

接地气版《网络安全法》专业解读:这些条文务必重点关注!

      雷锋网按:本文原刊登于绿盟科技内刊,是绿盟科技资深安全从业者为其客户挑出的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条文,加上绿盟科技的法务经理的通俗解读,内容很中肯,可读性和实用性很高.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经授权发布. 2016年11月7日我国第一部网络安全法颁布.笔者作为安全行业的从业人员,认真阅读了相关条文.总体感觉: 安全法不但对各种网络行为,明确了规范和法律责任,同时还是对我们如何建设网络安全提供了指引.从条文中,可以看到 iso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影子. 安全法的各种规范和要求

《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内容及解读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今表决通过网络安全法,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法律进一步界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对攻击.破坏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境外组织和个人规定相应的惩治措施;增加惩治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

网络安全法今起实施 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去年11月7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法律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一直备受各界关注,针对社会关注的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负责人5月31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网络安全法于6月1日起施行,有关准备工作进展如何? 答:网络安全法公布后,各部门.各地方以及广大企业.科研单位和院校开

中国网络安全大会上,《网络安全法》起草者是如何解读这部法律的?

本文讲的是中国网络安全大会上,<网络安全法>起草者是如何解读这部法律的?,<网络安全法>生效两周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气氛热烈地举行一场安全大会. 中国网络安全大会(NSC2017),由国家相关部委指导,赛可达实验室联合国内外多家具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机构等单位共同主办,今年已经是第五届. 早上九点,北京的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但并不影响观众的热情.嘶吼编辑准点抵达现场时,会场里已经大半坐好了,再过一会,会场快要满席,主持人上台致辞,大会便开始了. NSC2017是<网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