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社交产品在商业包围下该如何实现独立

  移动互联网强烈冲击下所衍生的产品链至今已经让业界人士感到震撼,无论是移动芯片诸如高通,还是移动通讯比如微信,其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复制能力都让传统的产品对手失去已有的用户优势。仅仅从这方面看,移动平台对于产品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

  但是事情总是这样的吗,我想未必。每一个新生的平台都会有赚钱的机会和不赚钱的境遇,仅以微信为例,其成功的背后是众多产品体系和腾讯长年累积下来的用户资源,倘若没有手机QQ的前车之鉴,我想微信在通讯端的服务还要再摸索一段时间。但是互联网世界中并不是都是腾讯之类的公司,更多的是一些资本和实力不是很强大的小型团队,其旗下的主打产品也不过是一两款,面对资本厮杀越越强烈的移动互联网,它们的成长轨迹才更值得草根站长去借鉴。

  首先提到的就是新浪微博,作为一款2011年红遍中国的社交产品,其娱乐的属性一度让微博掌握了大量的流量和入口优势,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对公众账号的监管不力以及对于自身盈利走向的优柔寡断,导致现在的新浪微博商业性质过于浓厚,广告信息一层接着一层,如果说原来的微博是信息穿插着广告,那么现在就是广告中偶尔穿插点大家的状态。

  试想这样的产品会让大家满意吗,所以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每况愈下,最终不得不将部分股权变卖完成套现,以免白白浪费这令人羡慕的流量。入驻阿里之后,新浪微博也有了更好地接口以及平台优势,至少不用愁流量的变现问题,将部分流量直接引入淘宝平台看似水到渠成,实则有失妥当。

  因为现在的微博缺少的不是盈利的动力,而是用户的粘度,经历过往3年的混乱,大家对于微博的印象已经逐步降低,其在用户的聚拢上已经出现乏力,所以现阶段新浪微博的注意力不能只放在赚钱上,否则进入的就是一个不能跳出的坏循环。对于产品的持续发展也是一笔损失。因此从这个事例中我们能感觉到移动产品运营的规律:

  1 流量不是所有产品的王道,坚持属性,服务用户才是发展的关键,同样流量也只是一种媒介,沟通自身与商业的平台,但是对于未来还是不能完全借助流量的直接变现,寻求衍生发展才可以。

  2 商业永远是生意的重点,但是谈钱要分时候,当自己用户的层级不成熟的时候去讲增值服务,去讲钱对于用户和品牌都是一种梳理,所以前期做产品值得我们坚持。

  上面说到的仅仅是新浪的窘境,作为一款依靠社交的产品,本身理应拥有极大地用户关注度,但是做到这种程度上还是从某种程度上给予我们启示。接下来想要分享的是陌陌。

  作为同种类型的社交产品,陌陌也在经历着变型以及改革带来的阵痛,碰巧的是陌陌也是被阿里集团收购,其盈利定位也是在社交电商上,不过立足于LBS发展的陌陌其产品基因至少在下嫁阿里之前还是比较好的,虽然被贴上了“约炮神器”,但是带来的实惠是真正体现出来的,只不过品牌的重新树立需要一定的周折。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陌陌也是被所谓的商业氛围所包围,从最初的用户增值表情,再到留言板的加入,陌陌的盈利手段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向O2O拓展,虽然现在做起来阻力还很大,但是有了微博的前车之鉴,陌陌的未来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少走很多弯路。其坚持的要点也不过是以上两点。

  以上算是昆明二手车http://www.km2s.com站长自己的思索,希望大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的参与。

时间: 2024-09-16 15:15:15

移动端社交产品在商业包围下该如何实现独立的相关文章

弹幕电影:社交需求被资本操纵下泛娱乐化产品

摘要: 在艺术家眼里,电影是门艺术,在投资商眼里,电影是场生意,在大众文化里,电影是种娱乐,而到了小众文化里,电影则成了观众用以满足表现欲和获取存在感的工具,比如,我们今 在艺术家眼里,电影是门艺术,在投资商眼里,电影是场生意,在大众文化里,电影是种娱乐,而到了小众文化里,电影则成了观众用以满足表现欲和获取存在感的工具,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弹幕"电影,严格意义上,我认为它已经不是电影,而是人们社交和娱乐需求不断膨胀和积压之下产生的"溢出效应". 弹幕的出现是社交和

“楼楼”,基于真实楼宇场景下的半熟人社交产品

摘要: 咦,你说这城市化都这么多年了,小区邻里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也这么久了,咋这人们还是不习惯,还是怀念祖先们在街坊蹲一圈唠嗑的热络?我不知道你们大多数人怎么 咦,你说这城市化都这么多年了,小区邻里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也这么久了,咋这人们还是不习惯,还是怀念祖先们在街坊蹲一圈唠嗑的热络?我不知道你们大多数人怎么想,反正我看到这个主打同一栋楼内社交的"楼楼"时,我的心声是,"Damn it,总算有人做这事儿了." &quo

展望2015社交产品市场

社交产品细分几何 2015年1月20日,微信在朋友圈中发布了第一条广告信息,预示着微信商业化时代的来临. 微信诞生3年,也开始走入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从另外一个角度,微信已经结束了其高速发展的青春期.微信的关系链如同所有的社交产品一样,早先最亲密朋友之间互动聊天的平台,也会淹没在更泛滥的关系当中,面临和人人.微博一样的生命周期.各类微商的介入,已经让用户对微信朋友圈吐槽不已,未来直接商业广告的介入,会进一步降低微信朋友的信息价值. 而这一切,给了垂直社交产品带来了更多机会. 去年,Blink.N

看移动社交引擎ThinkSNS如何帮助企业和创业者快速搭建理想的社交产品?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即SNS,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SNS在中国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今日猎云网( 微信:ilieyun)了解到的"ThinkSNS"诞生

业内人说:国内社交产品的简析

我算半个社交产品重度用户,最近几年也一直从事社交产品相关的工作,我想分享下我自己对社交产品的看法,说的不一定对,但重要的是能够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反复的咀嚼与改进. 目前国内移动社交产品呈三足鼎立之势,分别是:微信.QQ.微博,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社交市场;紧随其后有陌陌,映客,贴吧.再其后有Faceu,探探,秒拍,知乎,豆瓣(排名参考了研报的数据).这些占据了余下市场的80%,可以说国内社交产品已经被瓜分干净,后来者很难去撼动其地位. 而每一次的入围都需要一个新的契机,比如映客在17下架以及

“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论奇葩社交产品们的无限未来

"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近期火热的几款产品更是"奇葩"到让人难以理解,比如只能向好友发送"Yo"的移动应用获得100万美金融资.一大波火热但未来难卜的秘密系产品,甚至此前"奇葩"现今已经成规模的陌陌.Snapchat.本着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给一些产品宣判"口头死刑"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本文想做的是畅想下"奇葩们"可能存在的未来. 奇葩"Yo"的下一站是火星

为什么我说现在的校园社交产品从根本上就做错了

如果要说起针对细分人群的社交产品,我感觉数量最多的当属校园社交类,从最早在国内效仿facebook的各个sns实名社区到现在移动端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区类app,创业者们似乎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这片领域的探索-2600万的用户群体,充满情感诉求,易于接受新事物,重度依赖互联网的90后等等,这些词汇似乎让这个校园社交这个市场充满了机会. 现在大部分此类应用都选择搭建一个话题交流社区当作产品的主场景,社区内又区分出不同的主题板块.可是如果你随意打开一款,呵呵,你会发现它的用户活跃度简直能用可怜来形容,不论

小团队个性化社交化突围 商业模式待解

摘要: 没有盈利模式,没有收入,靠VC投钱养活,这种生存方式肯定是脆弱的.这是一位移动互联网观察者在虎嗅网上的评论.与大多数移动互联网细分领域一样,移动阅读被各路业内人士和 "没有盈利模式,没有收入,靠VC投钱养活,这种生存方式肯定是脆弱的."--这是一位移动互联网观察者在虎嗅网上的评论.与大多数移动互联网细分领域一样,移动阅读被各路业内人士和评论家们拿着商业模式的大棒拷问着. 然而在网易科技和虎嗅网主办的"移动阅读的未来"闭门会上,创业者们的表情却没有因为这样的质

更接近于现实的社交产品设计—社会化广告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曾经遇见过这样的场景: --想请人吃饭,有两家餐馆可以选择,看起来档次差不多,但是其中一家门庭若市,甚至会有排队的现象;另一家偌大的大厅几十桌位置只有2桌有人吃饭.于是你选择了前者--即便需要排队. --想买一台电脑,但是自己不懂技术,看不懂配置单,也不知道什么牌子好.正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想起有个朋友是腾讯的工程师,技术很牛,上次见他,好像是用- 哎?什么牌子来着?哦,Thinkpad!于是自己也买了台Thinkpad. --想去淘宝买水货iPhone,又怕被骗;翻卖家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