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企业家:爱立信的“防弹衣”

在经济开始复苏之际,思文凯(左)把交接棒转交给了卫翰思  本刊记者 黄河  向服务市场的早早转型让世界头号电信设备商拥有了抵抗衰退的核心武器,现在它还想在移动互联网中找到500亿的机会  在北京城郊望京地区的一个内部装修充满欧式风格的大楼里,即将离任的爱立信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思文凯(Carl-Henric Svanberg)遭遇了来自员工们的“挑战”。这是他每次到中国区总部视察时必备的项目—和员工们进行开放式
对话。只不过这一次稍微有些特别,被“挑战”的除了他自己,还有将于2010年1月1日上任的新CEO卫翰思(Hans Vestberg)。  当两人并排站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梯台时,不出意外,最尖锐的问题马上集中到了本地市场。有员工问到,爱立信对TD-SCDMA标准的支持,到底是为了只获取
中国市场份额的单一行为还是真的有全球层面战略考虑。卫翰思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TD并非封闭式标准,它未来的目标也是成为全球性标准之一,那么爱立信自然是从全球层面来支持TD。  而当被问到本土企业类似华为这样的公司,是否真的对爱立信造成威胁时,全场几乎都安静了,所有人都在等待两位CEO的答案—要知道华为在过去一段时间上升迅猛,根据一些第三方调研公司的数据,华为在移动设备领域还一度超过诺基亚西门子,仅次于爱立信而排名全球第二—回答引起了全场的鼓掌。两位CEO都表示,因为在研发和技术投入上,爱立信还保持有优势,再加上市场依然保持一定的成长空间,所以爱立信全球第一的位置不会改变。  这种热闹而给员工鼓舞的场面恰如其分地解释了爱立信在如今电信行业的处境:它并没有成为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受害者,反而抓住了行业新增长以及新兴市场崛起的机会。  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下半年,爱立信表现抢眼,第四季度其销售额增长了23%,全年则增长了11%。到了今年第三季度,尽管销售额下滑了4%,利润也出乎意料的下滑了71%,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爱立信对未来的判断。因为一方面尽管北美和欧洲一些区域市场开始出现疲态,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销售额在这个季度却上升了9%。  另一方面,下滑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运营商对网络设备需求的锐减,而这个态势也一直是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华为们共同要面临的难题。但与此同时,爱立信着手布局的未来市场,如电信专业服务和多媒体却依然还在增长,而这几年后将会成为爱立信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未来10到20年,电信行业还会有翻天覆地的惊奇变化,拥有移动电话和宽带的用户会高速增长,这就是爱立信的最大机会。”卫翰思对《环球企业家》说。  抢先卡位  对2003年就出任爱立信CEO的思文凯来说,这并不是第一次遇到危机。以前思文凯面临的是电信和互联网泡沫崩溃而带来的行业性难题,而他也及时调整策略,将公司业务重组为网络、电信专业服务和多媒体三类。其中网络事业部门依然是传统的通讯设备供应业务,而电信专业服务和多媒体业务则就是对抗危机的武器。  这一次金融危机,思文凯认为虽然是整个市场和环境遇到了问题,但具体到电信专业服务和多媒体市场,这两个领域的需求依然在上升,因此在过去一两年时间内,爱立信的策略就是,抢在对手前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  除了今年7月拿下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价值45亿到50亿美元的外包服务大单外,爱立信也第一次在非洲市场有所斩获。今年5月爱立信签下和中东、非洲地区的移动电信运营商Zain五年的战略性电信管理服务协议,后者显然对这次合作报以厚望,因为在Zain看来,和爱立信的合作能让“2011年跻身全球移动运营商前十行列”的目标变成可能。  而在欧洲大本营,从明年1月开始,爱立信将和罗马尼亚第一大固网运营商Romtelecom开展长达五年的合作,后者将其现场运营活动外包给爱立信。虽然在这个欧洲市场,爱立信再一次面临了来自华为的挑战—就在罗马尼亚大单签署的前一个月,华为成功把挪威电信公司Telenor发展成自己的客户—但是相较之下,华为依然是把网络设备销售给欧洲运营商,而爱立信则是转向服务。  这些动作让爱立信在几个主要市场的电信服务领域取得先发优势。相较之下,华为在电信服务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诺基亚西门子尽管也拿到了巴西一些固网和移动运营商的电信服务外包单,但从销售规模上还不及爱立信。卫翰思预计,从中期来看,专业服务在爱立信的收入比重上,将从现在的三分之一左右,上升至50%以上。而这也意味着,届时爱立信不仅是全球网络设备领域的第一,也将会是电信专业服务市场的绝对领导者。  不过爱立信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解决成本问题。非洲的Zain和罗马尼亚的Romtelecom都有400人的队伍加入爱立信,成为其全球服务团队的一员,这无疑会增加爱立信的支出。而此前和Sprint的合作,据分析人士预测,爱立信为此所付出的成本会使其今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这当然是合理现象,不过整体对我们而言还是很值。”卫翰思说。  在一些区域市场,爱立信也在危机面前采取了同样的卡位策略。在北电网络宣布破产后,思文凯认为这是借机加强在北美市场力量的一个好时机—与爱立信在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市场的占优势地位相比,爱立信目前在美国市场的地位还相当弱—在今年7月,爱立信击败诺基亚西门子以11.3亿美元成功竞拍到北电CDMA和LTE资产后,又于11月以7000万美元收购北电北美部分GSM资产。这些举措让爱立信一举成为北美领先的电信供应商。  500亿的连接机会  一个巧合的隐喻可能是,爱立信任命44岁的卫翰思出任CEO,或许是为了让稳重的公司形象看来更年轻,以便下一步更好地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个头很高的卫翰思的确很容易给外界带来充满活力的印象,他说话语速很快、表情丰富而且酷爱年轻人喜欢的饮料可口可乐,有时候看起来更像一个有激情的销售员。  而事实上,在他自今年6月份正式被确认为侯任CEO的职业轨迹来看,情况也的确如此。在爱立信内部,一直预测到2020年移动网络将能够连接几乎所有的终端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这样的话,全球将有500亿能够连接的用户。而在此基础上带来的全球移动网络将是:拥有多种业务模式、完善的移动话音和数据覆盖、多样化的终端设备,以及云计算的广泛应用。  这对爱立信意味着,在成功加强电信专业服务业务,以及增强在北美市场的实力后,下一个能避开经济周期影响的大机会就在于此。不仅仅未来可以在终端上的一些设计应用上积极投身其中,而且新一轮的移动宽带网络建设也需要爱立信提供支持。  在卫翰思被任命为爱立信CEO的三个月后,另一项新职务任命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他成为一家名为ST-Ericsson的董事会主席。ST-Ericsson是今年2月爱立信移动平台事业部和意法半导体(ST)成立的股权各半的合资公司。尽管爱立信的合资项目有不太成功的案例在先—和索尼合资的手机公司迄今还在亏损—但是卫翰思却对这次的新合资项目寄予厚望。  看看ST-Ericsson的业务范围就知道卫翰思看中的原因了。这家公司提供的移动多媒体、连接和平台解决方案,包括GSM、EDGE、WCDMA、HSPA、TD-SCDMA、LTE的参考设计等等。ST-Ericsson的多媒体和应用处理器支持所有的主流操作系统,诺基亚、三星、LG等都是它的客户。这意味着未来在终端层面,几乎所有的主流设备都可以用到这家合资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从而让终端本身能更好的和移动互联网连接起来。  比如在中国市场,ST-Ericsson就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其TD芯片出货就已突破500万片,基于ST-Ericsson方案开发的TD终端产品,包括手机、数据卡和嵌入式设备也已超过100款。而中国移动集团总裁王建宙也对本刊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基于TD的终端用户将会达到500万。这意味着基于ST-Ericsson无线平台的TD手机,已经成为TD阵营中的主流。  而与此同时,ST-Ericsson带来的协同效应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宽带网络设备建设上,也让爱立信加分。在中欧市场,过去两年内手机数据业务量已增加了5倍,这就对网络设备的需求开始升级。而爱立信为这里的运营商奥地利电信集团提供的方案是,用微波解决方案对其移动网络进行升级,该解决方案可在为移动运营商提升容量的同时降低成本。这一下让奥地利电信在中欧八个国家的子公司减轻了更换网络设备而带来的成本,也让1850万名用户受益。  现在即将成为英国石油董事长的思文凯已经把这种把控全局的能力转交给了卫翰思。由于后者一直在思文凯身边工作,而且也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机会,因此公司内部认为未来爱立信还不会出现重大战略调整。“在个人的层面,他们可能各有不同,但是在最高管理者的层面,当我汇报时,并没有感到太多的差异。”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马志鸿对《环球企业家》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尽管两者相差13岁,但对爱立信整体策略,尤其是面临危机如何应对,以及未来复苏时增长的策略上,并无二致。

时间: 2024-11-10 00:26:51

环球企业家:爱立信的“防弹衣”的相关文章

爱立信成功转型变为世界电信巨头

向服务市场的早早转型让世界头号电信设备商拥有了抵抗衰退的核心武器,现在它还想在移动互联网中找到500亿的机会 在经济开始复苏之际,思文凯(左)把交接棒转交给了卫翰思 在北京城郊望京地区的一个内部装修充满欧式风格的大楼里,即将离任的爱立信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思文凯(Carl-Henric Svanberg)遭遇了来自员工们的"挑战".这是他每次到中国区总部视察时必备的项目-和员工们进行开放式 对话.只不过这一次稍微有些特别,被"挑战"的除了他自己,还有将于2010年1月1

爱立信:42%智能手机3G用户流量从未超限

原文: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66321.htm 12月20日上午消息,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发布<2011移动宽带用户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智能手机的移动宽带用户有70%时间使用移动宽带网络,30%时间使用WiFi连接,42%智能手机3G用户从没有达到或超过其流量上限.爱立信的研究发现,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用户倾向于使用固定宽带和WiFi连接,而智能手机用户则倾向于选择移动宽带连接. 使用笔记本上移动宽带的用户中,54%的时间用于固定连接的方式接入互联网,而

爱立信携开心网开发手机程序

C114讯 10月20日上午消息,爱立信(NASDAQ:ERIC)宣布与国内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社交网站开心网(Kaixin001.com)签署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战略伙伴协议,共同开发创新的移动应用程序,让千百万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尽享开心网乐趣. 自2008年3月推出至今,开心网在中国以及全球华语人群中已吸引了超过五千万用户注册,并以每天20余万新增注册用户的速度持续增长. 目前,开心网用户主要还是通过计算机联网访问该网站.爱立信与开心网的合作,未来将能向开心网迷提供全新的移动功能,包括随时随地通过

爱立信移动报告预测:2022年全球5G用户将达5.5亿

据国外媒体报道,爱立信最新的移动报告预测,2022年全球5G用户将达5.5亿.北美地区将在5G使用方面领先其他地区:2022年,该地区四分之一的移动用户将采用5G. 亚太地区将成为5G用户增长速度第二快的区域,预计该地区2022年的5G用户将占全部用户的10%.从2016年到2022年,中东和非洲地区将实现重大转变:从一个GSM / EDGE用户占多数的地区转变为WCDMA / HSPA和LTE用户占80%的地区. 预计到2016年年底,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总量将达到39亿.其中近90%将为WCDM

浪潮、爱立信再续前缘:融合时代的野望与梦想

2010年以前,除了"两会"等场合,你很少能听到孙丕恕的言论.他执掌的浪潮集团,声量也非常一般.如今一切象是反转了.孙的身影时而"两会".时而海内外论坛,言论越来越多.而浪潮集团各种业务布局.战略合作,也开始趋于高频. 今日中午,浪潮集团与爱立信联合宣布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携手在云基础架构.电视/媒体以及物联网领域开展合作.此外,双方还将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共同设计并打造数据中心和通信设施. 孤立看合作案,似乎没有更多韵味.但双方早在14年

华为与爱立信续签专利交叉许可:尊重知识产权才能领导行业

华为周四宣布,与爱立信续签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两家公司包括GSM.UMTS及LTE蜂窝标准在内的无线通信标准相关基本专利. 企业要追求发展,必须尊重知识产权,无论自己还是他人的.尤其在中国企业纷纷追求国际化的今天,对专利的态度将决定一家企业究竟能够"走多远".华为能够从跟随者蜕变为领导者,以及如今的专利巨人,显然与其一贯倡导知识产权保护及有偿共享技术创新密不可分,堪为其他企业榜样. 华为与爱立信续签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都许可对方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自身持有的标准专

爱立信推首款WebRTC兼容移动浏览器

爱立信当地时间周五公布了全球首款兼容WebRTC的浏览器Bowser,使开发者能在基于Web的应用中整合话音和视频通信. Bowser 是一款免费应用,支持 iPhones 智能手机.iPad 平板电脑和 Android 设备. 爱立信多媒体技术部门主管丹尼尔.恩斯特拉姆(Daniel EnstrAPm)说,"Bowser 是一款试验性浏览器,它使得爱立信和其他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WebRTC技术,并以可能的最好途径使用它." 据恩斯特拉姆称,爱立信希望获得开发人员的反馈,根据反馈增添或

5G未商用,爱立信抛出5G专利许可费用标准为哪般

日前,据外媒报道,瑞典电信巨头爱立信日前宣布公开其5G专利许可费.爱立信首席知识产权官(CIPO)古斯塔沃称,对于高端手持设备,爱立信的5G专利许可费设定为5美元/部,而对低端手持设备,许可费可以最低低至2.5美元/部. 而爱立信也因此成为通信领域首家公开其5G专利许可收费策略的专利巨头,那么,在5G全球标准尚未完全确定.距离5G正式商用还有2-3年时间的节点上,爱立信迫不及待的发布其5G专利许可费标准,到底意欲何为? 通信专利许可费模式:按整机售价收取一定比例是行业共同选择 目前,包括爱立信.

爱立信声援华为中兴 称贸易壁垒应当被摒弃

23日消息,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资讯部副总裁何可申今日表示,爱立信希望能在开放市场与华为.中兴等其他竞争对手竞争,不希望自己的竞争对手受到某些贸易壁垒的影响. 何可申表示,爱立信始终支持自由.开放的市场竞争,也希望能够在完全自由.开放的市场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而不会受到某些贸易壁垒的影响.他表示,"阻碍自由竞争的贸易壁垒应当被摒弃." 今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表示,华为.中兴为中国情报部门提供了干预美国通信网络的机会.这意味着,一直希望进入美国市场的华为中兴,再次因为非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