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流传的那句著名的天问:“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
这个问题在今天可以得到回答:
1、广告不是“费”,不是费用,是投资。
华与华的绝大部分客户没有下调广告投资,多数都在增加,增加的原因是因为要投资新产品的营销。也有一个客户,觉得危机来了,大家都收缩,咱们也收缩收缩吧,而我的建议是非常的坚决——增加,而且是成倍的增加。要成倍增加,是因为我建议他们改变营销投资模式,加大投资强度,并把销售目标上调一倍。
现在回答那个问题,哪些广告费浪费掉了呢?答案是:
所有在削减广告费的企业,他们的广告费都浪费掉了。
否则他们怎么会削减呢?
广告不是“费”,不是费用,是投资。经营者很容易想到削减费用,但没有人会轻易削减投资。很多做国内市场的企业,实际上现金非常充裕,正是加大投资的大好时机,岂有随意削减之理?一个人胆敢削减广告费,证明他的生意不依赖广告。反过来说广告没有帮到他什么,多做一点少做一点无所谓。
很多行业,他们的生意不是依赖广告进行的。这些行业对广告的理解程度就很低,水准也很差,属于无效广告的重灾区。比如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都属于广告水平最低的行业。其广告表现为全球顶尖的摄影、修图水准,和基本和销售不发生关系的创意指导思想。房地产稍好一点,还有一些做广告的公司参与,而汽车、银行、保险等行业都习惯于请国际广告公司,因为修图能力是国际广告公司的核心能力。什么叫浪费,这几个行业的广告就是最大的浪费。
大多数汽车的广告,都是一张漂亮的图片,再加上几句“书面广告语言”,也就是一些你和人沟通交流时绝不会说的话。他们基本不给你提供购买的理由,也不提供购车者需要的资料。发布者称之为“形象广告”。这个毛病实际上霍普金斯和奥格威都说过,主要是两条:
第一、 要把你的任何一个广告版面当成你和消费者沟通的惟一的一次机会,在这一次惟一的机会里说动他购买。在华与华方法中我们称为“让每一个销售工具,都完成一次完整的进攻!”其实你可以一年就打一个稿,要“毕其功于一稿”,而不是指望什么“整合行销传播”。
第二、 广告设计者要向杂志编辑学习版面设计。现在那些精美的广告图片,都是在向读者提醒“我是广告,翻过去吧!”广告要提供对消费者有价值的新闻。在华与华方法中说:“让产品成为英雄,让上市成为盛事”。产品是新闻主角,要深度报道,不要以为摆个姿势就有了所谓“形象”。
2、形象广告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第一财经的报道还讲到一个现象,就是金融危机到来之后,企业对“产品广告”更加关注,而开始削减“形象广告”。报道以平安保险举例:
“此前,中国平安正是在整体品牌形象上表现颇为出色的广告主之一,它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广告是,将中国所有带有平安字样的地区串在一起,配有容易让人产生美好遐想的音乐,以及“中国平安,平安中国”这样一语双关却不告诉人们具体业务是什么的广告词。
“‘但在整个2009年的广告宣传里面,服务类广告(产品广告)的数量应该是远远多于形象广告的。’……公司的产品广告希望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这家公司现在除了保险,还有包括银行在内的诸多金融整体服务产品……”
这又是一个误区。 “中国平安,平安中国”,或者说“买保险,就是买平安”,都只是一个讨巧的噱头。它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告诉人们具体产品,而是没有建立起具体的价值,没有指向一个战略目标。因为这是一个太明显的噱头,人们不会听你说“买保险,就是买平安”就把你当权威。所以这一系列广告原本就浪费了一半,只不过大家现在才开始总结,而且还没总结出关键来。
相对于产品广告来说,形象广告有更大的战略价值。可以说,企业的董事会更关心形象广告。但往往人们错误地把形象广告当成了虚无缥缈的“形象”,而没有赋予它战略任务和具体的目标。如果你的形象广告有战略价值,你就不会削减它。
3、全球顶尖的消费品品牌,其广告大多是反面教材
第一财经周刊的报道还提到了另一个消费品品牌,红牛:
更直接的例子则来自于运动功能型饮料公司红牛。此前红牛推广品牌形象的宣传语是“有能量无限量”,但现在,“他们更愿意在终端打出非常直接、能够刺激销售的广告语,比如‘开车不困喝红牛’。”
说对了,红牛没有能够取得象王老吉那么大的成功,就是因为没有一直打类似“开车不困喝红牛”这样的广告。“有能量无限量”,这样的话能打动谁呢?总是有人以为这样的话有品味,那是“伪品味”。这样的话,在人们的生活之外,没有人这么说话,也就不能打动任何人。消费者就是你的邻居,你会跟邻居说“喝红牛吧,开车不困”,你不会跟邻居说“喝红牛吧,有能量无限量”。
全世界谁是我们的品牌榜样?向谁学?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可口可乐。我告诉你,错!那是反面教材!象可口可乐这样的教父级品牌,其成功经验都在50年以前,今天的一切都没多大意义。不信马上做个测试:
现在请你马上回想一下你所记得的可口可乐广告和口号,再回想一下你所记得的黄金酒广告和口号。
问题:
把可口可乐的广告不变,品牌换成新推出某某可乐,能不能成功?
把黄金酒的广告不变,品牌换成另一个某某酒,能不能成功?
再测试一个问题:
“怕上火,喝红牛”能不能成功?(假定红牛能清火)
“有能量无限量,王老吉!”能不能做起来?
所以你的学习对象有两个:
一是全球品牌50年前的东西。比如华与华创作黄金酒的小金宝形象,就受到可口可乐30年代创作圣诞老人的启发。
二是今天中国本土一线品牌。他们都是从0干起来的,比全球品牌先进N多倍。
结束本文前回答问题:哪一半广告费浪费掉了?
答案是只要你动了削减念头的广告,本来就是浪费。那些有效的广告,傻子都知道它在替咱们赚钱。
最后再重复我的老话:
中国真正懂广告,懂创意的人,客户方面,不是世界500强的中国区市场总监,是那些本土企业的老板;广告公司方面,不是4A公司的创意总监,是那些本土广告公司的老板。原因很简单——只有经历了从无到有全部历程的创业者,才掌握全部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