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撰文称日本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处于落后地位,谷歌(微博)和IBM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先于日本公司。日本科技公司的关注面过于狭窄,而且欠缺长期战略。
文章全文如下:
在东京西郊的森林里,日立研究实验室通过绰号为“极客的桥梁”小路与外界相连。
在这所实验室,日立首席科学家矢野和男(Kazuo Yano)宣布,他们已经开发一种人工智能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分析行为,让工作更加愉快、更加高效。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日本电气和富士通迅速公布自己的技术。两家公司宣称它们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领域取得突破,新技术可识别网络攻击和其他潜在犯罪活动。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日本制定了新的经济增长战略,他敦促日本公司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并号召大规模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此背景之下,日本科技公司展开了新一轮技术竞赛。
在日本科技领域,这般火热的场景并不多见。尽管日本科技公司已经积累数十年的人工智能研发经验,但在为机器灌输人类一般的学习能力方面,它们已经被谷歌和IBM超越。
富士通人工智能应用咨询部门主管Yuzuru Yamakage表示:“我们在技术方面并不落后。但公众认为富士通没有开发人工智能,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富士通官方表示,富士通现在对展示最新人工智能研究持更为开明的态度,富士通在开发初期便与客户就技术商业化展开谈判。
为了发展自己的战略,其他日本公司还寻找外部合作商。作为人形机器人Pepper的开发商,软银选择与IBM合作,双方共同将IBM人工智能系统Watson引入日本。汽车厂商丰田和人力资源服务商Recruit Holdings从谷歌和美国大学挖掘人才,旨在硅谷建立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日本电气高级副总裁Katsumi Emura表示:“如果我们与谷歌同场竞技,我们毫无胜算。但我们不愿失去某些市场,例如面部识别市场。”
相较IBM等对手,日本公司的品牌战略相对薄弱。多年来,IBM一直大力面向各类服务推广Watson系统。
批评者表示,2011年Watson在美国竞赛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战胜人类对手,但IBM现在推销的Watson系统与原生系统几乎毫无关系。尽管如此,Watson已经成为全球最知名的人工智能系统之一。
前日本电信公司NTT研究员、日本电气通信大学人工智能专家Satoshi Kurihara表示:“日本公司不擅长宣传自己的技术。它们错失了机遇。”
但业内人士认为,日本科技行业与人工智能浪潮失之交臂,原因可能不只是宣称问题。
日本德勤咨询高级经理兼技术专家Koichi Hasegawa表示,日本公司的关注面非常窄,在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方面,它们的战略覆盖面往往不及竞争者。
日本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尤为如此。这些公司在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领域的领先优势逐渐消失,但它们无法把自己的技术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Gartner 分析师Tadaaki Mataga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日本公司可能没有一项长期的企业战略。
日立的矢野和男承认,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潜力,研究人员和公司高层还存在分歧。“公司内部人士极其怀疑。”他说。
矢野和男同时表示,过去数年人工智能成为非常流行的技术术语,高层的疑虑逐渐减少,相关研发获得巨大支持。
日立正在面向企业推广机器学习技术“H”,这项技术可以提高销量、削减成本和提升员工满意度。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集成H技术,当公司收到订单,H能够计算获取产品的最快路径,工人的劳动时间可减少8%。
日立表示,虽然人工智能系统必须根据不同使用方式进行定制,但H能够自主学习,实现人类设置的不同结果。
但批评者表示,单一的人工智能系统无法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目前,任何公司都无法把人工智能技术转变为实用的商业工具。多数情况下,数据分析、传感器和识别领域的传统技术被简单地改名为人工智能。
为了预防犯罪,日本电气利用面部识别技术分析活动影像。日本电气希望,这种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协助高管制定管理决策和开发新产品。
富士通表示,富士通深度学习技术能够侦测新型网络攻击。
目前,两家公司的销售目标都很有限。日本电气预计,未来五年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累计销售额为2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0亿元)。日本电气年销售额可达2.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21亿元)。2018财年至2019财年,富士通的人工智能业务销售目标仅为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
到2019年3月,日本电气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总数已达300人,但人才争夺战已经加剧。去年,百度招募日本电气的一位资深研究员,谷歌和Facebook也从日本电气吸引人才。但日本电气表示,公司也从竞争对手挖掘人才。
“我们将采取所有必要的人才招募措施。最终,人才将决定这场比赛的结果。”日本电气高级副总裁表示。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