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域名是企业和互联网之间最直观的纽带,也是企业在互联网上的“金字招牌”,其蕴含的内在品牌价值已经被视为网络经济时代的重要无形资产。近年来,随着域名市场交易的逐渐火爆,域名抢注风潮也不断升级,“网络商标”的保卫战从此硝烟四起。
据《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域名行业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域名总数现已突破1.8亿,这个数字可谓庞大得惊人。而据另一份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报告指出,08年全球域名抢注纠纷达2329起,创下了此类纠纷年度数量的历史纪录。业内专家指出,正是由于域名市场的蓬勃发展,导致了抢注事件的频频发生,域名抢注风潮一浪盖过一浪。
如今,抢注与社会名人、热点事件、著名品牌相关的网络域名并且将其放在网络上拍卖,已经成为某些人的“生财之道”。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陨落让不少商家看到了潜在商机,一个名为“纪念迈克尔·杰克逊”(InMemoryOfMichaelJackson.com)的网络域名以近十亿美元公开叫价。可见,域名投资可获得出人意料的回报,由此也催生了“域名炒手”。
不仅是传统域名,随着3G启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mobi域名也跟着增彩不少,每一种新的顶级域名的推出都可能使抢注行为愈演愈烈。中国诺网有关专家认为,域名抢注好比互联网上的“另类”生意,其实它与现实当中的商标侵权一样。关注多起抢注事件不难发现,除了对热门事件的关联词经常会被抢注外,与企业名称相同、相近的词也难逃被抢注的命运。无疑会带给许多企业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让企业主们头疼不已。
抢注域名的实质是在网络上抢用他人的商标、商号或其他标识来进行域名注册。调查显示,中、英文域名都具有唯一、稀缺、通用和便捷的特性,不仅便于记忆,增加潜在客户的浏览。近年来,像享誉海内外的“海尔”、“健力宝”、“同仁堂”、“娃哈哈”、“长虹”等几十种国内著名品牌都曾发生过域名抢注的事件。
截止目前,域名“恶意抢注”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一方面,是由于利益的驱使,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4000多万个已到工商局注册的机构,但这些机构一共才建立了100多万个网站,加上网页也不超过1000万个,也就是说有3/4的机构未申请域名。
由此可见,要防止恶意抢注行为,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提高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开始。虽然目前的域名的注册费用很低,但一旦被恶意抢注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赎回。对于创办初期的企业来说,要尽早制定完善的域名保护战略,对和企业品牌、产品相关的域名进行注册,尽可能全面有效地保护企业品牌,避免以后遭遇侵权;其次,一旦企业发现自己的域名已经被抢注,则应巧妙与域名持有人进行沟通,争取以较小的代价取回域名。当然也可能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不过,互联网是一个发展很快的行业,在网络知识产权和域名品牌保护方面,总是会出现新形势、新问题,这就需要我国的法规随之逐渐完善。鉴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出台的滞后性,中国诺网有关专家认为,域名品牌应以预先保护为主,法律手段为辅。针对如何避免企业在域名权益上的被动,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企业的域名品牌意识,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侵权行为给企业品牌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