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发现想要通过招聘网站找到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与此同时,企业也发现想要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也越来越难,很多招聘的花费都打了水漂。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招聘者和求职者都感到力不从心呢? 招聘行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招聘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旧的">网络招聘模式已死
对此,网络招聘行业的先行者HR伴侣。职微博董事长初殿松,给出这样惊人的答案:这个行业已有13年没有创新,旧有的网络招聘模式已死!对比起步时间相同的当前知名互联网公司,腾讯,新浪、网易、搜狐都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而招聘网站却仍然是长不大的小草。
众所周知,国内各大招聘网站一直在走固有的“卖招聘时间”的广告模式,这是一种典型的广告模式,甚至有些招聘网站还将主业放到了最为传统的报纸招聘广告上。好的招聘就是要让企业花最少的钱招到最合适的人,然而当前的网络招聘所关心的并不是企业的招聘效果,而是机械性的为求职者提供发布简历广告的平台,为招聘企业提供发布招聘广告时长、简历数、广告位。
简单的招聘广告发布模式,如果能够满足用户的基本招聘求职需求,也无可厚非;但当一个行业13年这种简单的广告发布方式导致用户招聘求职效果越来越不让人满意,用户口碑越来越差的时候,就是行业应该集体反思的时候了。
回顾过去这种“卖招聘广告发布时间的模式”,当招聘效果普遍不佳的时候,“时间”这一服务质量指标对谁都是相同的,你就会发现大家的服务便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完全同质化的低价竞争。这就是为什么招聘行业一直陷入价格战,一直没有好口碑。
简单的卖时间,导致企业不会真正的关心招聘效果,这种模式下,至于企业能不能招到合适的人,招聘网站一概不负责,即使你一年也招不到合适的人,也要支付招聘费用。这种不以招聘效果为标准的“卖招聘时间”模式,所带来的结果是整个招聘行业的恶性循环,而且多家招聘网站都已经持续亏损多年。
为何迟迟不推“按效果付费”?
“按效果付费”在广告行业并不陌生,无论是百度的按照点击付费,还是微软Bing搜索引擎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的按照成交付费等等,都是基于效果评估的广告模式,这对于广告购买者是公平的,这种广告才是有价值的。
网络招聘行业的盈利模式也属于“广告模式”,为何10多年来一直未采取已经非常成熟的“按效果付费”呢?对此,初总的解释是,一方面,招聘一直属于买方市场,招聘网站是老大;二方面,招聘网站对他们的简历库的人才质量心中没数。
因此,招聘网站担心按照效果付费之后,会带来利润锐减,这是投资者不愿看到的。而且将网络招聘公司从一个单纯“卖广告”的中介平台转向十分关注求职者,关注简历质量的人力资源经营平台转变,这意味着招聘网站需要重新调整企业的组织架构,并且有把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简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求职网站是做不到的。
“职微博”让“按效果付费”式招聘成为可能
最近,HR伴侣在网络招聘行业带头进行了一次大革命,全面推行“按照效果付费”招聘。不再限制发布时间、职位数、简历数、搜索数,海量的简历任由企业查询,只对企业看上的简历付费。这无疑帮助企业节约了一大笔招聘费,同时也提升了招聘效果。
那么,是什么让HR伴侣敢率先推出效果付费的招聘模式呢?那是因为HR伴侣的投资者英网股份公司已经同步打造了一个职业社交关系平台——“职微博”。职微博让HR伴侣对自己的简历数量和质量有足够的自信,让按照效果付费模式可以顺利推行。
第一,通过职微博上的用户详细注册信息,可以直接形成简历,从而增加HR伴侣简历库中的简历数量;第二,用户通过注册职微博来分享自己的简历,被其他求职者或者人事经理看到可以对其简历提出修改意见,这就提高了求职者简历的质量。与此同时,职微博创新的引入“职友印象”功能,这些同事、领导、家人、朋友们真实的印象,可以作为简历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企业衡量求职者合适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职微博大幅提升了简历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作为一个职业社交平台,其强大的粘性是招聘网站不具备的。即使不找工作也可以在职微博上与同事、朋友、企业HR经理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这也大幅解决了招聘网站粘性不足的难题,成为一个职业关系管理平台。
网络招聘的终极模式“零”费用招聘
以往的招聘都是通过招聘网站的官方人才库来实现,而有了职微博之后,人事经理之间、求职者之间、求职者与人事经理之间有了随时互动的桥梁,这也让“人才互荐”这一崭新的民间求职模式得以实施。
A人事经理们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不错的人才直接推荐给B人事经理,而求职者也可以直接在职微博上与人事经理进行直接沟通,将自己推荐给人事经理。这无疑让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可以迅速发生联系,提升招聘的效率,帮助企业节约招聘成本。
有人可能会说,让人事经理与求职者直接联系,那HR伴侣就没钱可赚了。初殿松表示,未来某个时候将推行“零”费用招聘模式,让企业真的可以不花一毛钱就实现招聘。因为到那个时候,招聘只是职微博上的一个应用而已,职微博作为一个职业社交关系平台,会承载各种各样围绕职场人的应用,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盈利模式,比如,订餐服务、团购、微博征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