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依赖“价格战” 本土电商应利用上海商业优势“虚实结合”上海今年将为电商“
买单”发票采购仅这一项扶持力度就在亿元级别。张衡年/摄影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电商发展模式研讨会上,企业家、专家以及政府人士就上海电商发展进行了讨论。据悉,电商应快速摆脱依靠“价格战”的怪圈成为与会者共同观点。
本土电商未主动参与“双11”
本由阿里巴巴集团单手制造的“双11”购物节去年带动了几乎全电商行业的参与,但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去年的多场“价格战”中,上海本土电商代表未主动参与。尽管不是主角,但作为本土电商,事实上在“双11”中也是收获不少。
“至少"双11"的时候我们省了很多广告费。”1号店对外事务总监周辉表示,“双11”也为1号店后期的促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去年本地主打食品、生活用品的1号店交易规模突破70亿元;主打家居建材的齐家网则超过200亿。对业界普遍认为的“双11”透支消费、导致消费者对“双12”热情趋冷,与会电商代表并不认同,表示仍旧看好“双11”后出现的网购小高峰。
低价是当下电商吸引消费者的王牌,在整个行业不得不继续依赖“价格战”的同时,本土电商需要创新盈利模式,尽早摆脱单纯以价格占市场的窘境。“不能总让投资人或者供应商为这些竞争买单,”东方CJ新媒体部总监俞在昇表示,平台有压力,供应商被迫压低价格也有压力。上海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会长王玮认为,价格战实质是对电商企业的消耗,本地电商应该注重品牌和渠道,利用上海的商业优势“虚实”结合。作为支持,上海今年将为电商“买单”发票采购,仅这一项扶持力度就在亿元级别。
摆脱“价格战”竞争模式
“平台上成本低的打低价,没有这个优势的也不能一味地降,需要找到电商平台利益平衡点。”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张鹏翥称,本地电商企业应该结合上海文化、知识产权优势,将业务“提高一个档次”,增加附加值。
鉴于本土仍旧未出现“巨量级”电商企业,与会学者建议是否考虑上海电商“抱团”寻找创新盈利方式。“我一直在建议沪上企业启用电子合同,拥有的数据就是上海的优势。”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坚争认为,“吃大数据”就是上海未来发展电商的潜力所在。
上海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会长王玮表示,上海电商需要寻找汇聚的大平台,把垂直电商做深做透形成上海特色。另外,“虚实”结合,加强电商渠道和品牌的双向发展。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海将推动国资企业电商化以及百货企业电商化试点。
缺少懂“电、商”双向人才
与杭州、北京等电商发展较为强劲的省市相比,上海缺少电商综合人才被企业认为是牵绊前进的绊脚石,招不到既懂“电”又懂“商”的人,也必是本土电商企业共有的烦心事。
“运营中确实发现缺少传统+管理+电商类综合型人才。”齐家网行政总监石俊反映。为逐步化解这一问题,目前上海已将40多家电商企业纳入到人保局重点目录库中,以确保将专业人才与企业及时对接。尽管未有如淘宝网这样的“巨量级”电商企业,但从政府层面上,上海在持续加大对潜力企业的扶持度。上海商务委办公室副主任陈晓明介绍,从国家到上海区域各级对电商都有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有个别政府扶持项目资金中80%都给了电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