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有那么难吗?

  常见人抒情说,中国为什么没有kik呢?为什么没有Instagram呢?语极哀怨。

  善,来看看“创新”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培植。首先人是互联网上的第一生产力,一支能创新的团队,必然具备以下的五个特征。

  1、有创新的能力

  不客气地讲,有创新能力的人不足10%的比例,即便在平均素质较高的互联网行业,也不会超过20%。这事儿跟你有没有一副金嗓子一样,25岁之前基本定型了,强求不来。

  2、有激情

  每周自愿工作70个小时,工作之余也对任务念念不忘,这是一条判断激情的底线。“加班”这个词语是不存在的,根本就不存在固定的工作区间,项目需要我做多久,那就做多久。无怨而有爱。

  最近看李开复的微博说,Google上升最快的时候也是员工加班最猛的时候,那么现在呢?彻夜通明的换作了Apple与Facebook。有些人说,“加班代表8小时内没效率。”也有人说,“加班代表主管调度任务不当。”你们当然可以这么想,但最好不要跑到一个创新项目里去拖后腿。

  游戏行业有一则轶闻,1997年《星际争霸》到了开发关键时刻,某关卡设计师的妻子临产,飞车赶往医院陪同。女儿出生的五六个小时里,他仍在手持笔记本编程,妻子醒来后大骂:“为什么你还在为那个该死的游戏工作?”设计师解释说:“亲爱的,这不是该死的游戏,这是《星际争霸》!”

  是的,你不是为老板和月薪工作,你是为自己的作品与骄傲而战。

  3、有默契

  在产品设计中,大多数时候并不存在“唯一的真理”。各种分歧多为理念不同,风格差异,而方案好一点或者差一点,往往不那么关键——有没有快速的行动力才是最要命的。如果把时间大量花在说服对方身上,使得执行效率低下,便与人人皆知至关重要的“敏捷”背道而驰。尤其在创新的过程中难免踩雷,挫折最容易引发分歧。顺境时一条心,逆境时打破头的情况常见得很,总是吵吵闹闹,用力分散,如何能携手走出困局呢?

  除此之外,互相鼓励能激发更多的创意,互相否定只会让双方在一两个点上作拉锯战,无法向前延伸出深入的探索。所以我重视伙伴的思维方式“是否在一条线上”,更甚于重视他的才华。风格接近的团队才容易形成合力,反之则造成无穷的内耗(还怄气)。

  就像《街霸对铁拳》这款游戏吧,Capcom先设计一次,Namco的团队再设计一次《铁拳对街霸》,分成两款游戏来卖。哪怕团结如日本人,也不在创意产业里搞“共同开发”。若是强求协作精神,反而约束太多,妥协太多,失去了开放的创作情景。

  4、本人即用户

  我们常常说,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也为此设计了大量的用户调研手段。但最敏锐的了解用户的方式是——团队本身就是一群深度用户。在这个基础上使用调研手段,才是完美状态,才能发掘出各种细微隐秘的感受。如果仅仅靠工作热情,而不是纯朴的个人爱好,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深度必定有限。当你知道对手不知道的,才能设计出对手无法想象的。

  只可惜在人才匮乏的行业现状下,人才已属一将难求,爱好还得与项目主题契合,难,太难。众里寻他千百度。

  5、自负盈亏

  在大公司的时间久了,见过太多不靠谱的计划,不论当初怎样信誓旦旦,终究是拿公司的钱为自己的肤浅买单。事后写个检讨说“我错了”,下回继续折腾,也难怪大公司不得不用严厉的风险管理机制来抑制盲动。

  究极解决方案很简单,让他们出去创业自负盈亏得了。心痛自己的钱,有些人就不会太急躁,指责公司“为什么不支持我创新”;有些人就不会太委屈,指责公司“为什么不给我更多的耐心”;有些人就不会心安理得地准时下班,或者是追着主管要加班工资。自负盈亏是最好的风险管理机制,也是最好的激励机制;是盲动与躁动的杀手,也是把人逼到极限之后的喷发。只有用自己的钱去赌,才能真正承担起责任来,仓促上马最后仓惶逃离的例子我见过太多(自己也经历过),照样跟着喊“请公司拿出创新的勇气来!”(可耻)

  曾认识一人,在公司里极擅折腾,成天抱怨公司不授权束手束脚。后辞职创业蛮干,大败,亏得几乎要卖房卖车。到了濒临破产的绝境处,居然焕发出极大的狂热与创造力来,没日没夜地摸索海外营销规律,找到常人所不能见的市场空隙,现在已是千万富翁。此君若留在公司继续烧老板的钱,必无此佳绩。

  以上五点,在一个创新团队里未必人人都具备,但核心成员必须如此。非如此不能创新。甚至可以铁口直断地说,项目核心成员距离这五点标准越近,距离成功的创新也就越近。然而大公司僵硬的人事机制仅靠内部调动与外部招聘,基本上不可能凑齐这样的团队,市场成功案例99%是牛人结识了气味相投、爱好相近的牛人,英雄惜英雄,狠下心联手玩一票。这可没法生长在大公司的土壤里。

  除了团队构成之外,创新还需要宽容的项目管理机制来刺激灵感,容忍试错。可大公司里不靠谱的人太多,不用自负盈亏以至于责任感太少,被迫提起“风险管理”的丈八蛇矛来大刑伺候。同时规模大项目多,只能用提单分派制度来提高人员利用效率,却丧失了项目归属感与调度的灵活性。再加上内部资源分散,业务组织如林,做一个项目可能得十几个职能小组配合,协作成本居高不下。

  这些合理却无奈的设置,扼杀敏捷,扼杀耐心,扼杀热情,也就扼杀了勇敢的变革,锐利的创新。不仅仅中国的大公司如此,国外的大公司照样如此。故而互联网创新必然由少数精锐的小公司小团队来推动,与大公司无缘。待到小公司发达了,人多而且杂了,失去创业那股子热情和惶恐了,也就像失去童真的成年人一样,失去了创新的基因。

  那为什么在大公司以外,中国仍然很少有足够的产品创新呢?

  我把原因(主观地)归结于中国的技术教育环境。若要做到创意与执行力合一,就必须由产品设计能力强悍的程序员作为核心成员,不能奢望牛逼设计师与牛逼程序员的完美协作(这两人的默契太难)。但国内程序员往往长于技术逻辑,对市场的敏感度,对产品设计的创造力鲜有特长。若是程序员单干不来,再去拼凑合拍的策划/视觉/交互/运营,哪怕多一个人,组建核心团队的难度都以几何级数上升——木桶效应后面是白骨如山。反观国外,拜教育环境所赐,全才通才比国内更多,一两人、两三人即可风风火火地干起来。换句话说,被忽略的隐藏指标是“核心团队的必要人数”。这个数字越少,越好组队,行动越敏捷,则创新成功的概率越高。

  什么时候程序员的产品设计水平提高了,能兼顾到理性逻辑与感性创意;或者是设计师的代码水平提高了,能亲手编程一些不太困难的想法;国内才会涌现出大量的创新产品来。还要等多少年?天知道……

  上周见故人感慨“公司为何做不出Instagram”,笑,何必惭愧,故发本文作答。其实大公司里的项目局部创新还是可行的,革命不易,改良却不难。通过改良的手段,可以驱动项目获得渐进式的发展,只是无法一鸣惊人罢了,也最怕有一鸣惊人的野心。逆势而为,仆街率99.99%。

  话说早在2009年三季度,我就整了一套“手机拍照社交”的框架方案出来,除滤镜之外,与Instagram完全一致。但我的部门没有开发APP的权限,找同事商量过合作,惜无下文。再一想,2009年去为当时还不够时髦的拍照APP申请立项,通过概率为零嘛,遂放下此念,直到一年后自己变成Instagram的忠实粉丝……

  的确,我们没资格拿公司的钱去赌自己的妄想。就算我2009年突破重重障碍动了手,其实也不具备对应的核心团队,执行跟不上创意,在不断试错中被考核干翻那简直是一定的。就算被创新的热血激励着,勇敢创业吧,找到一个动心的项目,凑齐一支优秀又默契的团队哪有这么容易?常见创业团队大呼“求贤若渴”,老实说,谁关心这个。小公司当然渴求人才,可你用什么来吸引人才加入呢?这肯定不是钱,甚至股权,也不是廉价的诚意。在我看来,项目本身够不够酷,初始团队的素质,邀请者与被邀请者在工作中的默契度,才是创业团队的魅力所在。

  狮子应该跟狮子一起去捕猎水牛。

源地址:http://firecacada.blog.163.com/blog/static/7074376201101805711295/

时间: 2024-07-30 03:32:50

创新有那么难吗?的相关文章

魅族MX3继续“另类”:创新无突破 难成国民手机

9月的手机新品大战正式打响,第一个扣动扳机的是来自南方城市珠海的魅族科技. 昨晚,魅族在北京水立方用一场时长达2小时的发布会向人们介绍其即将推出的下一款产品MX3手机.发布会的场地.流程和其去年MX2的发布会完全一致. 同样的,魅族的灵魂人物.公司创始人黄章仍未现身. 不过相比MX2的发布会,MX3的发布会上,无论是魅族CEO白永祥还是魅族副总裁李楠,都没有过多提及黄章,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产品上. 作为一家经常会被拿来和小米做对比的公司,魅族和小米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有自己的工厂,这也有助于魅族更好的

移动医疗创新破解看病难

从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实践探索来看,移动医疗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推动移动医疗创新,破解"看病难"这一难题,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应加强对移动医疗领域的宏观政策研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2.鼓励移动医疗企业涉足在线慢病管理,探索线上治疗方案与线下处方药配送相结合的闭环医疗服务模式. 3.继续推动医生的多点执业,探索支持医生在移动医疗机构执业. 4.鼓励政府采购移动医疗公司的医疗服务. 5.在条件成熟时,主管部门牵头邀请各相关参与方--如地方政府.药厂.医保机构.移动医疗技术公司等,进

P2P行业做到现在,单纯的模式创新已经很难

准确地说,"草根投资"并不算是一家P2P网贷,而是一个线下债权的线上转让平台.传统P2P的交易结构是"借款人-投资人",而"草根投资"则是"借款人-出借人-投资人".站在用户(投资人)的角度看,他们的钱并不是直接投向借款项目,而是先由出借人在线下放款给借款人,用户再通过线上交易平台买下出借人手中的债权,间接实现对借款项目的投资--看起来有些奇怪,为什么一定要多此一举增加一个中间环节? 要说明这点需要先介绍另外一家P2P平台有利

任正非创新大会发言:华为为何感到前途迷茫?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代表华为作了<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 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奋斗>的汇报发言,抛出不少干货.他称,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 对于华为自身而言,任正非说:"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教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在外界看来,任正非就像是一个神秘的世外

2011年细节创新决定成败!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年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有人说,集成电路.有人说软件.有人说云计算.有人说物联网--这些方向,都非常正确,但是却太过宽泛.我个人认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还是汽车等技术的纵向发展已经基本结束,接下来是横向发展阶段. 横向发展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产业之间的融合:第二个是产品的人性化.智能化.环保趋势,这两个方面的横向发

腾讯: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

将新闻进行到底 4月18日,广东高院庭审席上演了3Q大战第二季,奇虎360要求广东高院判令腾讯立即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停止实施QQ软件用户不得与原告交易并捆绑搭售安全产品等行为,索赔金额高达1.5亿. 这场硝烟来得无声无息,却以最快的速度弥漫到整个互联网行业,有人高举大旗呼吁企业加强创新,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有人声泪俱下地诉说腾讯的"抄袭"罪状:还有人期待法律能够给"模仿""抄袭"等行为戴上紧箍咒--究竟腾讯能否全身而退?我们不得而知,然

第四批移动转售牌照发放 创新服务成关键

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8家民营企业发放了第四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获得试点批文的企业有: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星美圣典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合一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青岛日日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青牛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讯捷贸易有限公司.二六三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从此次拿到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的企业来看,涵盖了服装.影院.视频.家电.软硬件.制造业等多个领域.乍一看,合一信息.青岛日日顺.郑州迅捷似乎远远没有小米.红豆.二六三等企业知名度高,但是

两大成功人士对话中国的创业创新环境

邓锋在硅谷创业成功之后,回到了中国做起了VC.周鸿祎曾近做过中国雅虎的掌门人.但最令他在江湖扬名的,还是他在创业创新自成一派的本土打法上.这两人背景虽然不同,但是在创业圈浸泡久了之后.了解了中国企业创业创新的兴奋.冲动.苦恼和无奈,也分析了美国作为创新大国的成功之处.这次受<中国企业家>的邀请,这二位做了一个对话称: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创业创新环境在哪里呢?文化基因又或者是市场环境在哪里呢?这之中,投资者的责任是什么?企业家又该做些什么呢? 创新环境的文化基因 邓锋:从传统IT业到今天的互联网,

任正非:坚持创新走出迷航 目标2020年收入超1500亿美元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于2016年5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主持会议.两院院士齐聚一堂.在如此高规格的大会上,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代表华为作了<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 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奋斗>的汇报发言,抛出不少干货. 作为中国科技界的企业代表和中国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华为在ICT行业的地位已经无人撼动.但面对未来,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任正非在发言中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