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工作中的技能储备

今天工作中碰见一件事情,让所有人都觉得有点郁闷。
  我们产品是一个底层的安装框架,对上层要支持平台软件,再上层还要支持产品软件。每个都是独立开发,每个产品都定时在货架服务器上上传新的相对稳定的版本,来支撑其他子域的测试和验证,整大产品的主要客户是电信运行商,规模比较的大。

  我们的产品应为涉及到很多个平台(linux,solaris,windows)且每种系统上还有多种不同特征的版本(单机双机多机....),一个正常的转测试流程下来,涉及到的测试场景有10多种,平均每个测试人员要分配2-3个场景,而且不包含各种专项测试,任务量比较繁重。

  一般情况的转测试,都只使用平台软件来配合,不会涉及到产品软件,偶尔零星的也会使用产品包,如果涉及到产品包,我们就称之为“联调”。进这个项目三个月以来,只见过几次联调,每次都是那个几个老员工来做。

  每次转测试的各种包,都是开发的CMO从货架拿版本然后再转到测试,经由测试经理和TSE制定好测试策略以后转发给测试员测试,整个流程测试人员基本不会接触到货架,虽然一开始测试经理一直在强调每个测试员都需要熟悉怎么从货架获取最新的版本,但是一直都没有特别的测试要求从货架取版本,再加上测试任务繁重,新进的测试人员基本都不知道如何从货架取其它域的软件包。

  这次的转测试,是星期六早上,测试员需要花大约一天的时间来准备测试环境,迭代开发的原因,转测试流程非常紧凑。周一晨会,测试经理宣布本次测试的所有场景都需要联调,所有测试员都要从货架上获取版本。几经周折以后才发现,包括测试经理,TSE在内的10个人,只有3个会从货架取平台包,只有一个会取产品包。于是所有的测试进度都停滞,等待产品包。偏偏不巧,产品的货架包又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要和产品域的人沟通,而产品域的联系人正巧又在开会,于是整个测试进度从上午到晚上下班,一直停滞。

  导致这个个时间的根本原因就是技能储备不充分,总结一下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以及解决办法:

  1、对于测试策略传达不到位;

  测试经理在转测试之后的第二天晨会才开始说明本次测试的策略,及特别注意事项,这忽略了测试人员应对新的测试需求的学习期。

  再转测试之前的一天或者转测试后的第一个例会上,测试经理应该明确的指出本次测试涉及到的场景,功能点,所需要的配套软件,任务分配,测试周期,测试注重点。需要注意新的测试需求是否每个测试员都能理解和操作,虽然此类文档在服务器上都有,但是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是需要测试经理做说明解释。如果有三成以上的测试员对新需求不理解,需要预留时间,并组织专项培训。确保每个测试员都能独立动手操作。

  2、技能储备不即时,不充分;

  之前的多轮转测试中,没有特别检验过一些必备的技能,是否每个测试员都具备。

  在测试的过程中对于测试员技能的储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能总之把希望寄托在测试员本身,必须要有一些方法来强制性的让测试员对测试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测试技能充分理解和运用,比如定期的组织测试员在一起讨论,实现将测试所需技能按照优先级罗列,要求每个员工说出自己对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测试员都把基本的必备技能吃透,而不是莫林两可。

  3、测试员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存在依赖思想

  测试员总是这么想:我只是个测试员,按照测试经理提出的要求做事情就是,不需要特别的去学习,就算在测试过程中遇到不懂的事情,还是可以找老员工帮忙解决。我在这里学到的业务知识,到下一个项目就完全没用了,所以没必要那么认真。

  如果存在这种思想,那测试员就一直是测试员,不会有提升。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个项目,所以总会有心的开始,业务知识带不走,但是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却可以带走。只有经历这个学习业务的过程,你才能发现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如果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做什么项目,你都会是优秀的。还有要相信一个道理,除了自己以外谁都靠不住,因为这个世界,你能控制的就只有你自己。

  以上言论属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本文出自seven的测试人生公众号最新内容请见作者的GitHub页:http://qaseven.github.io/

时间: 2024-10-28 19:31:35

测试工作中的技能储备的相关文章

IT故障排查工作中的六条不变法则

IT运维大师是每个人追寻的梦想,他们那敏锐的嗅觉似乎总能揪出计算系统故障的根本原因.这种快速反应.准确定位的能力源自多年来处理复杂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难题的经验积累与个人知识储备,而且其成功很难被复制.显然还没有哪家机构愿意为这种近乎"超自然"的神级判断能力颁发认证资质. 尽管如此,高强度故障排查工作往往会遵循一些通用且不成文的实践规则.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经历总结出六条不变法则,希望能为大家的实际工作带来助益.请注意,这些法则只适用于大多数--而非全部--情况. 1.永远不要对当前连接

在工作中学习

[来信] 贺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期间自学的C++,简单的数据结构,看过vc的视频教程,当时理解不懂书上的知识,学长就告诉我要多读几遍书,我就死记硬背的看了好几遍.但是缺少编程实践,没有做过什么项目,自己也没有写过什么小软件(类似图书管理系统的),我自己写过实现一些功能的小程序(比如用mfc实现的计算器),学了1年多了,就知道看书.看视频,没有很好的编程实践. 现在我被一家小的游戏公司录取了,我想改变我现在的现状,我不想做码农,但是我遇到了几个问题?还望贺老师能百忙之中帮我

13招神技 让你在数据科学和数据分析工作中脱颖而出

然而,可悲的是,只有不到30%的数据科学项目最终实施了.我备受打击的意识到我的努力被浪费了.但是,我不是唯一的一个.几乎,每一个分析家都有同样失望的感觉. 即使在今天,数据科学行业面临的真正挑战是企业和分析人员之间缺乏协调.令我惊讶的是,我甚至注意到,这些人更喜欢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坐在一起. 如果这两种技能的专业人士很普遍,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实施可能性更高的项目.在过去的四年里,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使一个项目成功的最佳实践. 我发现,如果有个对症的人坐在你的办公室,他能明确定义业务问题,并且诱导你

测试工作挺枯燥的,怎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引言: 过去的十年,我到国内很多的企业去做软件测试的培训,培训结束后,答疑阶段,有些工程师们问我:"王老师,测试工作挺枯燥的,怎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会反问:"请你告诉我,有哪样工作是不枯燥?" 有人说:"软件开发不枯燥." 我说:"让你写相似的代码,成天修改Bug,连续写三年,你认为枯燥么?" 大家又说枯燥.又有人说:"当老板不枯燥." 我说:"那就自己去当老板,当了老板就知道,

用户研究设计:实际工作中总结用户访谈经验心得

文章描述:最近做了一些项目的用户访谈,总结出些许经验心得,这里先就一些访谈过程的关键点作为一个开头,后续再来补充其他技巧等方面,大家也可以共同补充,同时欢迎大家拍砖. 最近做了一些项目的用户访谈,总结出些许经验心得,这里先就一些访谈过程的关键点作为一个开头,后续再来补充其他技巧等方面,大家也可以共同补充,同时欢迎大家拍砖. 1.明确用研目的 研究目的是做用户研究首要需明确的问题.产品的需求是否可以通过用研来解决,如果可以解决,采用哪种方法,是定量还是定性,定性是座谈会还是用户访谈等等,这都要根据

在产品设计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沟通心得

文章描述:项目中的一点沟通心得. 我们每天都在通过各种方式与人沟通,但是这些沟通是真正有效的吗?我们是否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沟通障碍牵绊住了前进的脚步,沉浸在消极的工作情绪之中却还不自知呢?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沟通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 项目中常见的沟通方式: 通过文档沟通: 优点:不受文字数量的限制,内容具体:便于查阅存档及日后的统一管理:适合描述功能多.业务复杂的         项目:适合跨部门协作的项目: 缺点:不容易建立统一标准:面向不同角色,阅读时不容易找到重点:费时:理解成

WEBUI工作中的思考总结和要努力做到的

网页制作Webjx文章简介:做webUI设计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简单. 以前别人问我做什么的,我说做网页的.或者web DESIGN,现在我更喜欢说,我是做webUI的,因为UI设计师本身包含了UE的工作.至少在国内目前大多是这样. 两年前的我还是一个只追求视觉之美的井底之蛙,不知道如何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或者说根本没有这种概念.现在的我已明白,一个产品,不只是需要外表的美丽,易用.可用才是产品的基本要求.原来以前做设计都是瞎做.呵呵. 也有很多朋友问我,怎么才能做好设计,为什么你的颜色搭配的好

魏克军:明年一季度启动5G第三阶段测试工作

在今日举行的"2017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上,IMT-2020(5G)推进组无线技术工作组组长魏克军表示,5G第二阶段测试工作今年年底收官:从明年第一季度开始,工作组会启动5G第三阶段测试工作,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像5G新空口的基站设备.核心网设备.芯片终端以及互操作等等,此外还会验证单系统的组网性能以及高低频的多基站的混合组网性能测试. IMT-2020(5G)推动5G发展并加快5G与车联网融合 目前IMT-2020(5G)推进组已经有超过60家单位,涵盖了运营商.芯片.仪表企业

如何能使产品经理和运营在工作中统一目标达成共识

商户平台产品经理与运营圆桌会议纪要 主题:如何能使产品经理和运营在工作中统一目标达成共识? 会议安排: 主持人:一灯 会议流程: 第一轮 产品经理及运营描述-各组先讨论然后由推荐代表阐述观点 时间控制(一个半小时) 讨论内容:双方对产品经理及运营角色的期望,现阶段商户平台两个角色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讨论方式:六人一组(产品经理,运营混坐),分组讨论的形式. 讨论目的:统一达成共识所有人对角色的标准和期望值, 总结:两个角色期望值 各角色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轮:我们觉得运营和产品应该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