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次讨论小基站时,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具体。小基站的概念主要是描述一个将无线单元和基带单元封装在一个单一形式因素之中的基站,其覆盖区域和输出功率大大低于典型的宏基站。像一切无线技术一样,它的具体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再那么固定;最初不被视为小基站的终端,现在也被归入到我们讨论的类别。
小基站定义的变更不仅反映出供应商对无线解决方案分类的变化,而且也反映了运营商对小基站的态度转变。虽然这个术语的含义不断扩大,但小基站的输出功率小于宏基站仍然是一个关键的界定因素。另一个关键区别是,小基站旨在为宏基站不方便覆盖或经济上不可行的区域,提供网络容量和网络覆盖。
小基站包括毫微微基站、微微基站和微基站,有时被归为小基站讨论范畴的无线解决方案还包括远程无线前端、远程无线电系统(如爱立信的Dot或华为的Lampsite)以及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一些供应商甚至试图将Wi-Fi当作小基站,但Ovum始终将Wi-Fi视为空中接口,而不是一种小基站技术。最新进入小基站范畴的是微型宏基站,尽管其功率输出更接近一个宏基站,但其覆盖范围表明,其部署场景更接近一个小基站(而非宏基站)。
市场动态
套装方案降低小基站部署壁垒
一些主要供应商和网络提供商开发了旨在促进小基站部署的套装服务。这些套装服务大致分为3类:
小基站即服务(SCaaS),服务提供商提供一个“一站式”服务方案,包括设计、站点获取、安装、电力、回程、网络优化和管理。
小基站提供商及促进者,小基站供应商与能够获得站址资源(如公共设施)、电力和回传资源的合作伙伴建立关系,以协助运营商部署。
小基站提供商与渠道伙伴,针对企业的VAR合作,两者联合以支持企业部署3G/ LTE小基站。
城域小基站市场仍遭遇挑战
尽管具备一定优势,但城域小基站仍面临大范围部署的阻碍和挑战,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挑战。
城域小基站部署困难,并且需要很长时间。在城域环境下,部署小基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获得站址资源并不容易;能提供最佳射频覆盖的区域并不总是拥有电力;当站点充足时,站点所有者可以收取类似于宏基站选址的费用;分区非常耗时,每个市都有不同的要求。一些供应商声称:部署一个城域小基站与部署一个宏基站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近乎相同(抛去基站本身成本)。因此,运营商确实需要能够大批部署小基站(而非一次部署一个)的解决方案。
部署仍主要由覆盖范围(而非容量)驱动: 移动运营商似乎仍然在部署城域小基站来处理网络覆盖问题——利用它们填补宏基站所不能覆盖的缺口。增加网络容量似乎还不是部署城域小基站的主要推动力。鉴于采用的是逐点方法,因此解决覆盖问题不需要试图增加整体网络容量所需的同等数量的小基站。
小基站只是运营商的一种选择:对运营商来说,小基站并不是增加网络覆盖范围并提升容量的惟一方式。运营商可选择的其他途径包括购买更多频谱并实现宏网络致密化(通过添加新的站点或增加每个基站的扇区数量),因此在处理网络覆盖和容量问题的时候,小基站并不一定是运营商的首选。
小基站技术在不断推进
为了提供无所不在的连接以及在移动、容量和整体网络效率方面所承诺的改进,小基站的性能需要与宏观层面的改进保持同步。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运营商将面临网络边缘性能退化以及最终用户体验不一致的风险。
小基站技术发展的当前焦点可分为三大领域:
首先,与宏网络实现更紧密的集成,以优化性能并充分利用提高的容量、覆盖范围以及频谱利用率等。
其次,通过添加类似宏基站并与宏基站完全兼容的特性和功能来提高小基站的技术能力和性能,同时在小基站空间里应用C-RAN和虚拟化等新进展。
最后,使用新频段(包括未经授权的频谱),并利用与其他无线网络技术(如Wi-Fi)的协同效应。
实现更紧密的集成以及提升小基站性能的服务需要由标准机构支持,并由主要的RAN供应商(不仅能够在宏观层面提供相关特性和功能经验,而且可以将前述这些完全集成到一个全面的RAN产品)领导和驱动。这需要一系列的技术进步和持续改进,来推动并提高小基站对干扰协调和载波聚合等特性的支持。与此同时,许多独立的小基站供应商(如SpiderCloud和Airvana)在企业解决方案和C-RAN等领域进行创新。
针对小基站正在规划或商用化的属性包括:
eICIC(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 专门针对宏基站的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的演进;eICIC解决小基站和宏基站在共享频谱上的异构网络干扰问题。3GPP R10版本针对LTE-A引入了eICIC,而LTE R11版本进一步将eICIC演进为feICIC。
小基站双连接:这种技术结合站点间载波聚合及CoMP(协调多点)技术来优化性能——通过结合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和小基站的能力,特别是在没有回传的区域。它还有助于减少核心网的信令负荷。3GPP R12版本开始致力于这一特性,并且R13版本进一步加强了这个特性;该技术将在2016~2017年实现商用。
高阶调制:R12版本开始引入高阶调制(256QAM,而不是64QAM)支持,以期提高频谱效率并支持更高的峰值数据速率,它受制于用户设备支持。
LTE/Wi-Fi互连及使用未经授权的频谱:所有主要的RAN供应商将把Wi-Fi集成到它们的小基站产品并建立围绕集成Wi-Fi的用例。事实证明使用未经授权的频谱来补充现有获得授权的频段对运营商来说特别有吸引力。授权频谱辅助接入(LAA)是一系列支持使用未经授权频谱(在LTE和Wi-Fi等其他系统之间共享)的技术中的一种。R13版本的工作包括纳入载波侦听(LBT)来防止LTE传播干扰Wi-Fi传输。主要的RAN供应商都致力于支持LAA,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小型供应商也是如此,包括SpiderCloud。该领域的未来工作很可能会纳入一些替代方法,比如LTE/Wi-Fi链路聚合以及MulteFire(只针对LTE)。
纳入SON特性:在未来,小基站有望被大量使用以增加网络密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用来填补容量和覆盖范围的缺口。自组织网络(SON)提供商正在开发专业技能来解决小基站和异构网络的问题(比如C-SON功能和多供应商支持),通过基于客户体验的SON补充基于网络的RAN优化。
Cloud-RAN/虚拟化:针对宏基站部署采用C-RAN架构已经成为既定趋势,业界的注意力开始转向C-RAN可以为小基站带来哪些好处,特别是在企业和公共场所部署方面。举例而言,在Airvana的OneCell系统中,基带资源可以聚集并将以太网用于Fronthaul(前传)连接,同时多个无线接入点扮演一个单一小区角色(而不是一组相互竞争的小基站)。最近,KPN携手爱立信和广告不动产公司JCDecaux共同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公共小基站C-RAN的部署案例。
市场展望:5G和MEC成小基站驱动力
5G被普遍认为是小基站的一个重要驱动力,移动边缘计算(MEC)连同NFV/ SDN被欧洲5G PPP研究机构公认为5G网络的主要新兴技术。
MEC将处理、存储和管理等网络功能搬到基站或小基站,更靠近RAN边缘。通过在网络边缘集中资源,MEC可以减少延迟、提高效率并加快提供一系列服务和应用的速度。它可以减少移动核心网的拥塞,有望减少高达35%的回传要求。
诺基亚的“Liquid Applications”是MEC的先驱。MEC模型正在被其他供应商采用,并将此作为虚拟网络产品(如华为CloudEdge)的一部分。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正致力于制定MEC标准,可能会接纳非蜂窝以及蜂窝网络,包括Wi-Fi。第一套标准预计将在2016年年底颁布。小蜂窝论坛表示,由于小基站天然面向网络边缘,许多小基站案例与那些由ETSI MEC项目瞄准的案例匹配。
MEC未来将支持某些功能,允许授权第三方基于小基站为移动用户、企业和垂直行业开发新应用和服务,这些功能包括视频分析、位置服务、物联网、优化的本地内容分发和在网络边缘的数据缓存等。
作者:Julian Bright Daryl Schoolar
来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