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华侨报》6月6日文章,原题:大数据在让中日地方经济分出“明暗”第一次听到日文的“Big Data”这个词时,为到底翻译成“海量数据”还是“大数据”,费了一些周折。说实在的,很多新词笔者时从日语中首先听说的。不过要是说大数据在政务上的运用,给人的感觉是现在中国可能已经走在了日本的前面。
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生产能力完全不能和日本比。钢铁、化工、机械等老的重工业就不用说了,手表、家用电器、电子原材料也在很长时间都极大地落后于日本。不过现在在生物工程、新能源、航天等领域,中国不比日本落后,在IT方面,比如电商、大数据,中国与日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从这两年的情况看,中国似乎比日本发展得还快了一些。
借采访2016年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机会,5月底笔者去了贵阳。和几年前来贵州植树防止石漠化时不一样,城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贵阳旧城建在山坡上,走不远就是山,过了山看到的也还是建在山上的城市建筑。
今年去贵阳,见高架桥把旧城新城连在了一起,但产业能做什么?在这样的地方生产钢铁、水泥很难大规模化,而汽车、家电也已经过了时辰。采访博览会才知道这里已经是中国的大数据中心,产业化走的是另一条路。
估计谷歌、苹果、IBM、脸书等IT巨头把数据中心建设在美国北卡罗米纳州,是企业自主行动,州政府只是用了一定的力度去招商引资。来到贵阳后,感觉更多的是省政府、贵阳市对大数据特别热心,由此带动了大数据事业的发展。
气候条件显示贵阳一年中无酷暑,也无严冬,电力充足,但这只是企业肯来的一个要素。2013年以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在贵阳落户,该和地方政府在国内招商引资有很大的关联,中央政府也该协助做了不少事。问题是来了以后能做什么?地方政府给点房产,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那算不上什么。
贵阳这几年把自己建成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接着建有大数据公共平台、大数据交易所。政府行政云(电子政务云、工业云、电子商务云等等)对外开放后,阿里巴巴、浪潮、富士康、腾讯等企业进来了。更重要的是,贵阳还出了一个“货车帮”。这里有了中国国内最大的货车综合服务平台,每天能发布中长途货源信息500万条,170万卡车司机在这个平台找活儿干,解决了有车无货,有货无车的问题。
一个平台搭建起来后,就能有在这个平台上交易的商家。贵州这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反而在大数据时代走到了全中国的前沿。就像北卡罗米纳州一样,之后在美国我们看不到能取而代之的地方,贵州大概在大数据方面形成的优势,今后也难以被其他城市取代。
回过头来看日本,掌握大数据的企业有日立、NEC等等,但似乎日本还找不到一个像贵州、贵阳这样的以发展大数据为经济建设重要支柱的地方政府。日本在新产业方面的落后,主要不是缺乏相关企业,更多的可能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缺少了制定和实施新产业战略的能力。中日地方城市发展的最大区别大概就在这里。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