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纯从生意上说,如今的现状,做移动阅读,或者说新闻阅读,并不是一个好生意,但这并不妨碍郑朝晖去做一款打算“引领价值阅读潮流”的阅读产品。
郑朝晖曾任雅虎北京研究院院长,去年离职后开始创业,花了一年时间打磨这款叫做“一点资讯”的手机APP,现在已经上线2个月。
也许是在外企呆的时间久了,郑朝晖说话时会经常夹杂着英文,他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英语吐词带有浓郁的方言痕迹,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阐述一点资讯背后的兴趣逻辑。
在郑朝晖看来,目前阅读类的产品形态,可以划分为传统新闻客户端,RSS订阅器,个性化新闻阅读器。而这些产品在满足阅读需求时,无一例外的有其固有缺陷:传统的大而全的新闻门户,信息冗余,用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RSS订阅器,稍微有点互联网常识的人都知道,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从来都没火起来,至于现在非常火的个性化阅读器,也就是可以自由订阅内容,选择感兴趣的频道,比如军事,科技,热点时事等,甚至还提供书籍阅读和云服务(比如网易云阅读)。但是体验也不够好,按郑朝晖的话说,即便订阅了感兴趣的频道,推送的文章,10篇里面,也许只想读3,4篇
那么,一点资讯想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或者说,如何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引领价值阅读的潮流?
两步走战略
首先,注册一点资讯,会绑定你的微博,将你的微博内容通过算法进行分析,然后整理出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推送。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你的点开的频率,阅读时间等一系列数据,做进一步的优化,一直到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你感兴趣为止。
这套逻辑毫无疑问是建立在你的微博有海量数据上,如果你不常玩微博,数据不够怎么办?没关系,一点资讯还提供了身份模式,比如旅游达人,科技控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无疑是为了弥补数据的短板,从而更快的进入兴趣情景。
其次,郑朝晖还发明了兴趣引擎,所谓兴趣引擎,就是在传统定义下用户主动获取(搜索)和被动获取(推送)的结合,郑朝晖将前两者比作太极中的“推”和“拉”,而兴趣引擎则是“拖。”
主动搜索可以看做是一次性消费,自然也就无法沉淀数据,而一点的想法,则是对用户主动搜索的信息进行记录,后台分析然后通过算法推送相关的内容,比如你上午搜索“个矮”,下午一点可能就推送一篇郭敬明的新闻。
说实话,这种做法算不得什么创新或者颠覆,技术门槛也很低,但是如果从思路上分析,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牢牢围绕兴趣这个支点进行优化,再优化。
兴趣可以看做这款产品的基因和底色,而新闻,则成为咬开用户和资本市场的智齿。
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在新闻速朽和新闻爆炸的这个时代,想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大门户为了保持权威和调性,不得不在内容作出妥协,即内容趋向大众化,他的模式是,我推什么,你看什么。编辑觉得什么内容重要,什么内容好,就给用户发什么。尽管有个性化方面的创新,但是还是摆脱不了自上而下的传播结构。而一点资讯,则是完全的去组织化,用户不需要订阅和选择,在拥有优质算法和海量数据的前提和搜索引擎数据的辅助下,一点资讯相当于一个过滤网,在茫茫信息洪流中,为你找到最感兴趣的新闻。
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由技术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从这个角度看,一点资讯在技术上可谓煞费苦心,虽然网站号召“每天只读一点。”但是后台的工作量非常大:为大量独立的节点提供长尾服务,显然是一门力气活,虽然计算机代替了人工,但在现在技术背景下,这明显是不得已为之。
首先,一点资讯号称“引领价值阅读潮流。”但口号本身是有问题的,价值阅读可以简单理解成开卷有益,但选择新闻这个切入点并不合适,因为新闻本身速朽,没人会去看一年前甚至一个礼拜前的新闻,新闻本身就是为了传播信息,它并没有教化熏陶的作用和属性,而在某些领域,新闻本身便成了娱乐和解构的对象,要想读完有什么收获,真的太难了。
举个例子,比如购物的新闻,读者也许只想知道今年秋天最流行的款式是什么,新闻本身也只想告诉读者今年秋天最流行的款式是什么,非要赋予这条新闻什么价值和意义,恐怕只是创始人的一厢情愿。
其次,一点资讯自己不生产内容,如同某个著名的广告语一样:“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但显然,搬运内容,要比搬运矿泉水,要麻烦的多。
海量新闻的繁华背后,则是泥沙俱下的现实景象,科技博客的兴起,自媒体崛起,微博的扁平化,使得舆论场成为鱼龙混杂的菜市场,如何鉴别优质新闻和厂商新闻(俗称公关稿),如何判断这是一篇好文还是一篇口水文,如何鉴别软文和黑稿,成为横贯在一点资讯面前的巨大鸿沟。
尤其是软文,要知道,在现在媒体集体青黄不接的年代,不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软文都是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些软文充斥在杂志,报纸,网站,甚至自媒体中,跨行业,跨领域。而现在,软文的写作越来越高明,有时就算业内人士也很难看出端倪。
这就变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对捉游戏,一点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完善数据结构来规避这些破坏用户体验的风险,但是无法从源头去捏住内容的睾丸,毕竟,人家是上游。
所以,内容的好坏取决于写作者,而不在于一点的后台有多牛逼,要满足长尾需求甚至利基市场,就必须忍受拙劣作品的侵扰。
我有时候就在想,如果某个细分领域已经完全被软文、黑稿和无病呻吟的口水文占领,那一点资讯,到底是抓取,还是不抓取呢?
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not my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