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1章,第1.6节更好的可扩展性——迪米特原则

1.6 更好的可扩展性——迪米特原则
迪米特原则英文全称为Law of Demeter,缩写是LOD,也称为最少知识原则(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虽然名字不同,但描述的是同一个原则: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通俗地讲,一个类应该对自己需要耦合或调用的类知道得最少,类的内部如何实现与调用者或者依赖者没关系,调用者或者依赖者只需要知道它需要的方法即可,其他的可一概不用管。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迪米特法则还有一个英文解释是Only talk to your immedate friends,翻译过来就是: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什么叫做直接的朋友呢?每个对象都必然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两个对象之间的耦合就成为朋友关系,这种关系的类型有很多,如组合、聚合、依赖等。

下面我们就以租房为例来讲讲迪米特原则的应用。

“北漂”的朋友比较了解,在北京租房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中介找房。我们设定的情况为:我只要求房间的面积和租金,其他的一概不管,中介将符合我要求的房子提供给我就可以。下面我们看看这个示例:

/**
 * 房间
 */
public  class  Room {
    public  float  area;
    public  float  price;
    public Room(float  area, float  price) {
        this.area = area;
        this.price = pric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Room [area=" + area + ", price=" + price + "]";
    }

}

/**
 * 中介
 */
public  class  Mediator {
    List<Room> mRooms = new ArrayList<Room>();
    public  Mediator() {
        for (inti = 0; i < 5; i++) {
            mRooms.add(new Room(14 + i, (14 + i) * 150));
        }
    }
    public   List<Room>getAllRooms() {
        return  mRooms;
    }

}

/**
 * 租户
 */
public  class  Tenant {
    public float  roomArea;
    public float  roomPrice;
    public  static final float diffPrice = 100.0001f;
    public  static final float diffArea = 0.00001f;
    public  void rentRoom(Mediator mediator) {
        List<Room>rooms = mediator.getAllRooms();
        for (Room room : rooms) {
            if (isSuitable(room)) {
              System.out.println("租到房间啦! " + room);
                break;
            }
        }
    }

    private boolean isSuitable(Room room) {
        return  Math.abs(room.price - roomPrice) < diffPrice
                &&Math.abs(room.area - roomArea) < diffArea;
    }
}

从上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到,Tenant不仅依赖了Mediator类,还需要频繁地与Room类打交道。租户类的要求只是通过中介找到一间适合自己的房间罢了,如果把这些检测条件都放在Tenant类中,那么中介类的功能就被弱化,而且导致Tenant与Room的耦合较高,因为Tenant必须知道许多关于Room的细节。当Room变化时Tenant也必须跟着变化。Tenant又与Mediator耦合,这就出现了纠缠不清的关系。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分清谁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在我们所设定的情况下,显然是Mediator(虽然现实生活中不是这样的)。上述代码的结构如图1-5所示。

既然是耦合太严重,那我们就只能解耦了。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只和我们的朋友通信,这里就是指Mediator对象。必须将Room相关的操作从Tenant中移除,而这些操作案例应该属于Mediator。我们进行如下重构:

/**
 * 中介
 */
public  class  Mediator {
    List<Room> mRooms = new ArrayList<Room>();
    public  Mediator() {
         for (inti = 0; i < 5; i++) {
            mRooms.add(new Room(14 + i, (14 + i) * 150));
        }
    }

    public   Room rentOut(float  area, float  price) {
         for (Room room : mRooms) {
            if (isSuitable(area, price, room)) {
                return  room;
           }
       }

        return null;
    }

    private boolean isSuitable(float  area, float  price, Room room) {
        return  Math.abs(room.price - price) < Tenant.diffPrice
            && Math.abs(room.area - area) < Tenant.diffPrice;
    }
}

/**
 * 租户
 */
public  class  Tenant {
    public  float  roomArea;
    public  float  roomPrice;
    public  static final float diffPrice = 100.0001f;
    public  static final float diffArea = 0.00001f;

    public  void rentRoom(Mediator mediator) {
        System.out.println("租到房啦 " + mediator.rentOut(roomArea, roomPrice));
     }
}

重构后的结构图如图1-6所示。

只是将对于Room的判定操作移到了Mediator类中,这本应该是Mediator的职责,根据租户设定的条件查找符合要求的房子,并且将结果交给租户就可以了。租户并不需要知道太多关于Room的细节,比如与房东签合同,房东的房产证是不是真的,房内的设施坏了之后要找谁维修等。当我们通过我们的“朋友”——中介租了房之后,所有的事情我们都通过与中介沟通就好了,房东、维修师傅等这些角色并不是我们直接的“朋友”。“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这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够将我们从复杂的关系网中抽离出来,使程序耦合度更低、稳定性更好。

通过上述示例以及小民的后续思考,迪米特原则这把利剑在小民的手中已经舞得风生水起。就拿SD卡缓存来说吧,ImageCache就是用户的直接朋友,而SD卡缓存内部却是使用了jake wharton的DiskLruCache实现,这个DiskLruCache就不属于用户的直接朋友了,因此,用户完全不需要知道它的存在,用户只需要与ImageCache对象打交道即可,如将图片存到SD卡中的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put(String url, Bitmap value) {
    DiskLruCache.Editor editor = null;
    try {
       // 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缓存,则准备从网络上请求数据,并写入缓存
        editor = mDiskLruCache.edit(url);
        if (editor != null) {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editor.newOutputStream(0);
            if (writeBitmapToDisk(value, outputStream)) {
                // 写入Disk缓存
                editor.commit();
            } else {
                editor.abort();
            }
            CloseUtils.closeQuietly(outputStream);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用户在使用SD卡缓存时,根本不知道DiskLruCache的实现,这就很好地对用户隐藏了具体实现。当小民已经“牛”到可以自己完成SD卡的LRU实现时,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替换掉jake wharton的DiskLruCache。小民的代码大体如下:

@Override
public  void put(String url, Bitmap bmp) {
    // 将Bitmap写入文件中
    FileOutputStream fos = null;
    try {
       // 构建图片的存储路径 ( 省略了对url取md5)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sdcard/cache/" + imageUrl2MD5(url));
        bmp.compress(CompressFormat.JPEG, 100, fos);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 ( fos != null ) {
            try {
                fo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end if finally
}

SD卡缓存的具体实现虽然被替换了,但用户根本不会感知到。因为用户根本不知道DiskLruCache的存在,他们没有与DiskLruCache进行通信,他们只认识直接“朋友”——ImageCache,ImageCache将一切细节隐藏在了直接“朋友”的外衣之下,使得系统具有更低的耦合性和更好的可扩展性。

时间: 2024-12-09 13:43:11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1章,第1.6节更好的可扩展性——迪米特原则的相关文章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1章,第1.1节优化代码的第一步——单一职责原则

第1章 走向灵活软件之路--面向对象的六大原则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 1.1 优化代码的第一步--单一职责原则单一职责原则的英文名称是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缩写是SRP.SRP的定义是: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简单来说,一个类中应该是一组相关性很高的函数.数据的封装.就像老师在<设计模式之禅>中说的:"这是一个备受争议却又及其重要的原则.只要你想和别人争执.怄气或者是吵架,这个原则是屡试不爽的".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2章,第2.1节单例模式介绍

第2章 应用最广的模式--单例模式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 2.1 单例模式介绍单例模式是应用最广的模式之一,也可能是很多初级工程师唯一会使用的设计模式.在应用这个模式时,单例对象的类必须保证只有一个实例存在.许多时候整个系统只需要拥有一个全局对象,这样有利于我们协调系统整体的行为.如在一个应用中,应该只有一个ImageLoader实例,这个ImageLoader中又含有线程池.缓存系统.网络请求等,很消耗资源,因此,没有理由让它构造多个实例.这种不能自由构造对象的情况,就是单例模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导读

目 录 自序一 自序二 前言 致谢 第1章 走向灵活软件之路--面向对象的六大原则 1.1节优化代码的第一步--单一职责原则1.2节让程序更稳定.更灵活--开闭原则1.3节构建扩展性更好的系统--里氏替换原则1.4节让项目拥有变化的能力--依赖倒置原则1.5节系统有更高的灵活性--接口隔离原则1.6节更好的可扩展性--迪米特原则1.7节总结 第2章 应用最广的模式--单例模式 2.1节单例模式介绍2.2节单例模式的定义2.3节单例模式的使用场景2.4节单例模式UML类图2.5节单例模式的简单示例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2章,第2.7节Android源码中的单例模式

2.7 Android源码中的单例模式在Android系统中,我们经常会通过Context获取系统级别的服务,如WindowsManagerService.ActivityManagerService等,更常用的是一个LayoutInflater的类,这些服务会在合适的时候以单例的形式注册在系统中,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就通过Context的getSystemService(String name)获取.我们以LayoutInflater为例来说明,平时我们使用LayoutInflater较为常见的地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2章,第2.8节无名英雄——深入理解LayoutInflater

2.8 无名英雄--深入理解LayoutInflater LayoutInflater在我们的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因为它的重要性被隐藏在了Activity.Fragment等组件的光环之下. LayoutInflater是一个抽象类,具体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LayoutInflater { // 代码省略 } 既然是抽象不是具体的,那我们必须把这个深藏功与名的"家伙"找出来!需要先从layoutInflater的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2章,第2.5节单例模式的简单示例

2.5 单例模式的简单示例单例模式是设计模式中比较简单的,只有一个单例类,没有其他的层次结构与抽象.该模式需要确保该类只能生成一个对象,通常是该类需要消耗较多的资源或者没有多个实例的情况.例如,一个公司只有一个CEO.一个应用只有一个Application对象等.下面以公司里的CEO为例来简单演示一下,一个公司可以有几个VP.无数个员工,但是CEO只有一个,请看下面示例. 示例实现代码 package com.dp.example.singleton; // 普通员工 public class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2章,第2.9节运用单例模式

2.9 运用单例模式 在Android应用开发过程中,ImageLoader是我们最为常用的开发工具库之一.Android中最著名的ImageLoader就是Universal-Image-Loader(https://github.com/nostra13/Android-Universal-Image- Loader),它的使用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public void initImageLoader(Context context) { // 1. 使用Builder构建ImageLoad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1章,第1.2节让程序更稳定、更灵活——开闭原则

1.2 让程序更稳定.更灵活--开闭原则 开闭原则的英文全称是Open Close Principle,缩写是OCP,它是Java世界里最基础的设计原则,它指导我们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灵活的系统.开闭原则的定义是:软件中的对象(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于扩展是开放的,但是,对于修改是封闭的.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内,因为变化.升级和维护等原因需要对软件原有代码进行修改时,可能会将错误引入原本已经经过测试的旧代码中,破坏原有系统.因此,当软件需要变化时,我们应该尽量通过扩展的方式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2章,第2.6节单例模式的其他实现方式

2.6 单例模式的其他实现方式 2.6.1 懒汉模式 懒汉模式是声明一个静态对象,并且在用户第一次调用getInstance时进行初始化,而上述的饿汉模式(CEO类)是在声明静态对象时就已经初始化.懒汉单例模式实现如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Android 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第1章,第1.5节系统有更高的灵活性——接口隔离原则

1.5 系统有更高的灵活性--接口隔离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英文全称是InterfaceSegregation Principles,缩写是ISP.ISP的定义是: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另一种定义是:类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接口隔离原则将非常庞大.臃肿的接口拆分成更小的和更具体的接口,这样客户将会只需要知道他们感兴趣的方法.接口隔离原则的目的是系统解开耦合,从而容易重构.更改和重新部署. 接口隔离原则说白了就是,让客户端依赖的接口尽可能地小,这样说可能还是有点抽象,我们还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