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万网络黑产从业者盯着你的个人隐私,你知道吗?

从近几年连续不断的明星艳照门,到近几天的大麦数据泄露致使用户被骗近10万元,个人隐私问题在网络空间上并没有获得有效的安全保护。这些事情背后有一个令人毛孔悚然的名词,叫“网络黑产”,也称为“地下互联网”。

早在10年前,新华社《瞭望》周刊就专门以专题形势介绍“网络黑产”,认为已经组织化、规模化、公开化。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有业内人士测算,中国“网络黑产”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50万,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别。

“网站访客营销”的红与黑

仍有很多人认为,这与自己并无关系。实际上,很多人已经是受害者,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最简单的例子,手机短信、QQ、邮箱是否收到过一些推销信息或者直接接到推销电话呢?我想很多人经历过。北京的一位王先生表示,他随意打开一家理财网站,没有进行注册、也未进行登录,他的手机却接到了网站客服人员的推销电话。这种被称为“网站访客营销”,大部分是“网络黑产”的一部分。

在互联网时代,“网站访客营销”本可讲要一个完美的大数据故事。因为一边是企业主渴求找到精准的用户,另一边是有用户希望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网站可以根据收集的用户信息和行为情况,判断用户的需求和潜在需求,以更加用好的方式满足,这样,用户获得的是惊喜。

然而实际上,“网站访客营销”已经成为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倒卖用户信息的生意,他们以“精准用户营销”的名义,或者是“搜索引擎优化”(实际上与搜索引擎本身没有一点关系)的名义,利用QQ、运营商平台漏洞,编写恶意代码,售卖并植入一些培训、理财网站之中。

这种“网站访客营销”和“网络黑产”一样,有10多年的历史,早在wap网站大盛时期,就有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用户的手机号,从而牟取不正当利益。

走在非法边缘,是技术与人性的考量

网站是否可以收集和使用用户的信息呢?答案是肯定的,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国家政策上,都是可以的。2013年9月工信部发布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保护规定》第十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使用的用户个人信息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或者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有明确的规定,但仍有不法分子以此牟利。除了提供代码的幕后人士,采用这种方式获取用户信息并进行不正当使用的网站,都对用户构成了侵权。服务用户的本意是没有问题的,但需要掌握边界,第一,不能以营销为借口,或者其他各种理由侵犯用户隐私;第二,精准营销要遵从用户意愿,而不是赤裸裸推销。

对于跨过边界的人,应该有一定的惩罚。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和营销问题,而是法律问题和人性问题。

面对“网站访客营销”等黑产,谁来管理?

中国移动等运营商进行过规范化管理,包括wap网站时期对于CP的管理,以及对垃圾短信的整治。

百度安全也做过很多工作。针对搜索生态下的网站,百度运用强大的技术手段检测、识别违法网站,发现问题直接下线。据百度安全技术人员透露,到目前申请上线的网站、网页中已经拒绝数千万以上,而发现并查封的站点数量也达数万家。除了百度,深受网络黑产迫害的阿里、腾讯也是分别针对黑产进行针对性的打击。

另外,BAT三家还积极与公安机关合作联合办案,百度安全就曾经协助公安机关一个月时间里打掉不法盗号团伙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而且百度安全伪基站地图技术甚至已经成为很对地方公安机关打击信息犯罪的标准配置。

在去年年底由腾讯等主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上,BAT几位负责网络安全的高管共同呼吁建立反“网络黑产”生态圈。

治理“网站访客营销”,以及更大范围的“网络黑产”,绝不只是公安机关等监管部门的事情,互联网企业的安全部门同样是网络国防军的重要组成。大型通信企业、互联网巨头等在治理“网络黑产”上是有义务的,作为广大网民,也应该树立安全意识,自警自律,共同打击“网络黑产”,推动互联网健康持续发展。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0-09 18:43:01

150万网络黑产从业者盯着你的个人隐私,你知道吗?的相关文章

网络黑产规模达千亿 专家详解如何保障我们的安全

如今的互联设备保存了我们大量的重要信息,从银行账户,个人信息到行业机密,持续增长的互联设备让网络入侵者看到了新的机会,并利用这些潜在安全漏洞牟利,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我们通常遭到的电信诈骗.网络欺诈.个人信息泄露,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黑色的影子,在一条地下黑色产业链条上,有人负责窃取数据,有人专门从事分销,寻找目标买家或帮买家寻找黑客.有业内

揭秘网络黑产链:为何普通黑客能月入 8 万美元?

就像组织严密的现代黑帮一样,网络黑产到如今已经商业化得非常成熟了,黑客们同样拥有复杂精巧的产业链,每天在全球黑产网络中流转的交易额数以亿计,整体规模更难以估测. 但其中每个黑客的具体收入如何?黑客是如何进行攻击准备的?他们是如何进行内部交易的,并遵循某些规则不相互越界呢? 一些安全研究者长期潜伏在地下黑产网络中,近距离观察其运作模式-- 尽管本文所披露的只是"地下世界的一瞬,不足以描述其万分之一",但还是为我们真实揭示了黑客世界不择手段窃取金钱的产业链条. 首先,对于互联网我们应该知道

“网络黑产”团伙勒索日入百万 专家建议企业加入网络安全“经适房”

中新网5月23日成都电(杨珺)"勒索病毒我同事几个月前就遇到过,他的iPhone账户被窃取,对方发来邮件要求支付3000元,否则账号无法恢复.当然这个团队最后被我们抓获了,才发现他们单依靠窃取iPhone账号信息勒索客户,每天收入高达100万元(人民币)."23日,阿里云安全事业群资深总监肖力在2017云栖大会·成都峰会上讲述网络安全时举例说. 从互联网出现早期的QQ盗号到个人信息窃取,再到对企业的攻击,黑客已经从技术炫耀发展成为产业链,业内成为"网络黑产". 不只

这位研究网络黑产的清华教授总结了一本《黑产黑话宝典》

  你听过黑话吗? 有! 天龙盖地虎 宝塔镇河妖 不不不,这句黑话已经OUT很久了. ----以下是一组分割线,上下没有关联---- 今天(7月26日),蓝莲花(Blue-Lotus)战队组建人之一的清华教授段海新介绍了一些网络黑产的黑话更让人大开眼界(蓝莲花有多牛,你可以搜索一下). 下面进入自我测试时间,如果这些黑话你都能看懂,也许你是黑产研究学八级,要么就是经历很丰富: 菠菜 平马二中一 丁香五月天 咕噜咕噜出肉 段海新腼腆地介绍了一下第一个词,"菠菜"就是"博彩&qu

执法机构洋气了:网络黑产市场遭警告

专家表示,现在全球执法机构正联手逮捕和调查涉嫌销售非法商品的人,网络黑产市场用户的活动不再匿名化. 美国联邦执法机构正联手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欧洲刑警组织成员开展Hyperion行动,而打击黑暗网络是Hyperion行动的一部分.根据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的声明,该工作于10月22日至28日进行,主要针对主流黑暗网络市场中非法药物.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买家. 该声明指出:"Hyperion行动发现一些执法线索,涉及在darknet购买和销售非法药物及其他物品.通过发现新的走私网络和趋势

《网络黑产年度报告》揭露网络欺诈三大趋势

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 陈键)腾讯公司首次向外发布<雷霆行动网络黑色产业链年度报告>总结了当前网络黑产的主要犯罪手法和趋势,同时联合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公布2014年度腾讯雷霆行动联合警方打击网络黑产的10大案例,并向网民做出"四不"安全提醒. 腾讯雷霆行动是专项打击网络诈骗.色情.恶意信息的专项行动.自2014年上线110.qq.com反诈骗举报平台以来,共收到举报信息250万条,并通过这些举报信息为警方提供线索,同时联手全国各地警方打击黑产团伙200余个,累计向

大数据与网络黑产

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度介入人们的生活,网络上也在源源不断积累起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就像散落在互联网生态中的粒粒珍珠,诱惑着网络黑产分子瞪大贪婪的双眼,伺机而动-- 记者调查发现,基于这些存在的产业链,上游,是以技术含量最高的职业黑客为主,他们通过挖掘漏洞.编写木马实施入侵,获取数据:中游,是购买这些数据进行欺诈的犯罪团伙,他们应用社会工程学的理论和知识来对用户实施欺诈:产业链的下游,则是支撑整个黑色产业链各种周边的组织,如取钱.洗钱.收卡.贩卖身份证等团伙. 这条近乎完善的黑色产业链,正在挑战很多网络

你50块钱卖掉的旧手机,却成为了网络黑产投票赚钱的工具

10月9日,新京报深度报道<朋友圈投票成烧钱游戏 买礼物可刷票>,爆出朋友圈投票成为家长们的烧钱游戏,隐藏在投票其后的一些刷票公司.投票App是最大获利者,而这些公司和工具却可可可能网络黑灰产套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的手段. 这些刷票的公司.工具是怎么运作的呢?其实他们是一些有组织.有配合.有策划的团队,而且他们的工具来源.运作机制.生意模式,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千丝万缕的牵连. 一部被卖掉的旧手机 胡英俊终于卖掉了那部旧手机. 这部国产的已经跟随他2年多了,装满了游戏.音乐.购物.电影.地图.小

有史以来流量最大的一次黑客袭击:150万网络摄像头被僵尸网络控制

上周,一位知名安全记者的个人网站遭到黑客连续两天的大规模攻击,最终被迫将其关闭. 此次黑客袭击力量在网络上从未出现过:是一支由一百多万物联网攻击装置组成的有规模的队伍. 全球最大的因特网骨干网运营商Level3通信表示,这些黑客的身份尚不确定.他们在此次袭击中使用了两个分别由98万被入侵的设备和50万被入侵的设备组成的网络,其中多为网络互联摄像头,即黑客术语中所说的"僵尸网络".黑客利用这些摄像头和其他不安全在线设备连接该记者的网站,对其进行大量请求,企图使其瘫痪. 独立记者布莱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