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普遍出现就业难的情况下,昔日的文科状元为什么愿意放弃已经拥有的银行工作?放弃众人羡慕的高薪回乡种菜,是不是很傻?这些问题真的很现实,但是要想突破人们固有的思想认识,也真的很难。然而,如何平衡人们思想里希望和欲望的关系,的确需要智慧和勇气。
据大河报12月14日报道,29岁的小伙郭可江在范县甚至濮阳可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2004年,家境贫困的他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然而,郭可江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大学毕业三年后,他放弃在北京的优越工作,回乡种起了蔬菜,当上了农民,再次轰动一方。如今,他种地种出了名堂,成了远近闻名的年轻富翁。从郭可江“鲤鱼跳农门”到“鲤鱼回龙门”,可真是三百六十度的大回环。这样的艺术体操,只有运动员敢做。一般人不敢想,也不敢做。然而,郭可江用智慧和勇气做得如此成功,真的让我很羡慕,很佩服,很敬仰。敬仰一个人,只能从他的敬业精神和竟也成就去衡量,不能以年龄为界限,更不能按中国的传统论辈分。
记得,">上海大学原校长钱伟长先生讲过:“什么叫科学发展进步了呢?就是某些条件变了,把从前的科学真理加以改造,突破原有的局限,这就叫进步,叫创新。”笔者现在用钱老的话来印证郭可江的人生大回环,来认识他独特的眼光、勇气与智慧,的确如钱老所讲,这就是郭可江自己所找到的人生事业创新突破点,尽管这个突破点让我们很多人感到意外和吃惊,但是他的具有科学创新精神,使他获得了成功。
大片的蔬菜大棚、成群的鸡鸭、满圈的猪崽……这是一个集蔬菜、花木、水果等种植和家禽养殖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工厂。但在一年多前,这里仅是一片普通的稻田。这片现代农场,是2011年3月由范县付金堤村郭可江创办的专业合作社。除了蔬菜大棚和养猪场,郭可江还培植景观树和樱桃、苹果、梨等果树2000多棵。他还在自己的农场里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循环模式。他的种地模式让祖辈务农的村民开了眼。据了解,郭可江在北京海淀、丰台、朝阳等地区设立了四个有机蔬菜销售点,农产品直接用货车送到销售点,不愁销路。他还在北京注册开通了网站,创立自己的“老家菜园”品牌,还请《西游记》中沙僧的扮演者担任形象代言人。如今,这个年仅29岁的小伙子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报道的时候,感到震惊,感到不可思议;感到令人感叹,感到让人羡慕,感到这才是年轻人的朝气和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郭可江现在做的事情,虽然中了及时地的人也可以早就做到,但是没有做到,因为不敢想,更不敢冒风险;在他的同龄人中,也有比他更专业、更有建树的人,但他们没有勇气把自己从“鲤鱼跳农门”变成“鲤鱼回农门”;更多的人,做不到,是因为那点不值一分钱的面子在作怪。这些思想观念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有历史,有传统,有人体细胞遗传功能,更有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想赚大钱,一口吃个大胖子。然而,天上没有掉下馅饼的机会。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欲望和希望发生碰撞和矛盾的时候,没有产生觉醒,产生了却没有勇气和力量的支撑,没有智慧和科学规划。所以,始终难以获得突破和成功。
从郭可江的选择中,比这似乎发现了人生舞台的选择首先需要经过自我鉴别,有鉴别才能有进步。然而,鉴别的能力主要靠自己的知识积累,靠自己的运用智慧的判断能力。关键的那一步,还要看自己有没有勇气。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没有内因的驱动力,外因怎么发力都无济于事。
因此,笔者认为,文科状元郭可江回乡种菜的人生花园可以作为年轻人的示范,启发人们去探索,更值得讴歌文科状元郭可江回乡种菜的人生花园。但是,在效仿中千万不要复制和粘贴,要融入自己的艰辛劳动和创造,方能获得成功。否则,就只有失败和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