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价格:货币政策之痛

虽然格林斯潘口头上承诺“资产价格不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事实上,每一次资本市场价格巨大波动,都能看到美联储的身影。但中国央行却把格老的这番话,当成了金科玉律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  ■ 何志成  以CPI为目标!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长期坚持的货币政策取向,但是CPI能够代表整体物价表现吗?我想凡是被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折腾过的人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既然如此,有人会问:为什么央行不能在资产价格大波动的初期就介入进行干预呢?  最近,中国央行货币司司长张晓慧在《财经》上发表的《关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一文给予了侧面回答。她称,“对货币政策是否需要考虑资产资格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理念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其支持者认为资产价格不应被纳入货币政策目标。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是其代表人物,他相信决定资产价格的因素复杂多样??由于中央银行在评估资产价格的合理性方面并无信息优势,也很难预测公众信心何时发生逆转,因此难以有效预测和判断资产泡沫是否存在??”  她的文字可以看作是为货币政策辩护,为央行货币司的调控进行辩护。因为实际上,格林斯潘是极其注意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的,其主导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也非常关注整个资本市场波动的情况,只是口头上他以不干预为幌子,不愿意过多引起资本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注意而已。从“9·11”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每一次资本市场巨大波动的时候,都能看到美联储的身影,无论是格林斯潘还是伯南克都是密切关注资本市场价格变化的。  的确,央行很难得到有关资本市场的全部信息,因此很难干预资本市场,它的权力甚至小于证监会。如果强调“货币政策必须关注资本市场,甚至必须提前干预资本市场,以防止资产价格大起大落”的话,人民银行可能就难以挑担子了。  因为货币政策不仅要灵活,还要超前、全面,但实践证明,央行的
意见往往只代表货币派,顶多代表金融派,部门利益或者部门局限在所难免。鉴于此,可以考虑将货币政策的制定权赋予更高级别的机构,这个机构应该是能够协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中央权威金融监管机构。  现代市场经济证明,通货膨胀与资本市场价格高涨并爆炒相关,当资产价格不断抬高,资本市场金融产品被炒了几遍之后,溢出的货币才开始影响实体经济的物价体系——资本市场的信号往往很超前。而当实体经济的物价水平开始显著提高时,资本市场的金融风险很可能就要来了。  恶性通货膨胀往往都与天灾人祸相关,现在没有人祸,也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因此不用担心恶性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发行当然不好,但流动性现在还在资本市场,物价一时半会还不会飞涨。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反对媒体恶意炒作通货膨胀的原因。媒体天天在讨论物价可能飞涨,讨论美元崩盘。结果是什么,不言而喻,就是误导老百姓去追逐风险资产。  当然,我也要告诉政府相关部门——不只是人民银行——若不对资本市场进行提前干预,若不对流动性泛滥状况进行约束,第二次金融危机也就不远了。而在金融危机中受重大损失的未必是手持货币的人,很可能是那些糊里糊涂买了一大堆房子和股票的人——货币还在,以货币计价的资产却不翼而飞了。

时间: 2024-10-21 18:22:14

资产价格:货币政策之痛的相关文章

资产价格泡沫隐患显现货币政策面临应对考量

六月刚过,中国股市便与这个炎炎夏日一样开始持续升温,上证综指已突破3000点大关.刚刚从低迷中恢复不久的楼市似乎也不甘落后,据统计,不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几大城市房价大幅度反弹,个别二三线城市甚至也出现了月两位数的环比增长.股价涨,房价涨,市场已开始谈论新一轮的资产泡沫.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信贷增长1.5万亿,这是去年11月放松信贷以来的第八次超预期增长,充裕的流动性成为助推股价.房价一路走高的重要因素.在新一轮资产泡沫风险显现的同时,"微调"货币政策的呼声渐起.资产价格

给膨胀的资产价格泼点冷水

通货膨胀预期是否会自我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面在治理通货膨胀上是否具备公信力,以及公众如何评估未来通胀的程度及持续性 文/付勇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这是危机爆发以来政策层面上首次将防通胀与保增长.调结构相提并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前后,央行多位主要领导也在不同场合强调了管理通胀预期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近期通货膨胀的实质性压力不大,但通胀预期有所抬头,中长期物价形势

货币政策出现方向性调整不现实

□ 包兴安 在当前经济企稳回升.但基础还不够稳固,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目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不会变,货币政策只有在实体经济彻底好转的情况下才会调整. 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从去年11月份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半年多的实践证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形成企稳回升局面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球的央行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就是在经济刚刚出现复苏迹象时,怎么从宽松的货币政策中退出.美联储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货币政策

文·李庆云 中国目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但也存在货币供应过度宽松.信贷过度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等问题.今后还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并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 2008年9月,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2009年年初,国务院提出全年M2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相对于预期8%的GDP增长率和4%的CPI指标,仍是一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这一转向是正确的,有力配合了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企稳和回升的作用明显,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010年中国资产价格仍将看好

Postive prospect of price of Chinese assets in 2010 文/张 明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这一间歇期后,发达国家已经重新把注意力投向人民币汇率水平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正在卷土重来,并可能愈演愈烈. 人民币升值预期对央行货币政策将产生影响 发达国家在当前重提人民币汇率问题并非偶然,这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在2008年相继陷入衰退后,在史无前例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下,各国经济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显著反弹.然而,目

宽松货币政策将更侧重适度

7日,央行公开市场加大资金回笼力度,正回购利率也较此前一周上涨了5个基点:8日,央行公布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月新增15304亿元,一 年期央票重启.这些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在或将要转向?观察人士认为,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重启一年期央票更多的是在提示"适度",短期内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不会改变. 目前,货币市场利率本身存在上涨需求.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与银行资金成本倒挂严重,从理顺利率体系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观察,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有其合理性.IPO重启也推动了正回购利率的上

货币政策调整期待精细化操作

高鹤君 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 种种迹象显示,流动性泛滥正在通过CPI和资产价格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调控物价过快上涨再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日程. 令人担忧的是,引起这种流动性泛滥的各种因素不仅没有消除,还在增加之中.比如,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冲击超额投放的大量货币,已经沉淀在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还必须保持适度的货币投放量的增长:外贸顺差累积的大量外汇,还需要投放更多的人民币来对冲: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范围内释放着新的流动性,一有套利的机会,"

经济增长已稳定货币政策适时转向

央行加息后,货币政策的走向就成了关注的焦点.按照惯例,12月份将会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日有媒体称,有关部门已经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议题进行调研讨论,将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重新评估. 昨日,在"2010年新浪金麒麟论坛"上,权威专家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物价走势等进行了权威解读. 货币政策要从"宽松"适时转向"稳健"甚至"谨慎" 在经济确定稳定增长时,可以考虑转向稳健的甚至谨慎的货币

谢国忠:现行货币政策将导致较高通胀

图片01:向松祚告诉记者,CPI和PPI双双下降双降意味着经济继续疲软,在向松祚看来, CPI和PPI只是一个很片面的或者不全面的一个参考,那我们要看什么呢,我们要看资产价格,股票.房产.货币供应量.大宗商品走势都应该是密切关注的资产价格. 图片02:经济学家胡祖六认为,从全球其他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不只是中国,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还是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如果这时候,就过早的调整政策,由防通缩防衰退变成反通胀的话,那么会产生非常不幸的结果. 图片03: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