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正以两年翻一倍的速度爆发性增长,国家对大数据在产业政策层面向好,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大数据领域……我们对大数据的关注前所未有。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郭重庆日前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一场论坛上指出,目前国内大数据研究与产业发展均处在起步阶段。“数据研发尚停留在处理阶段,数据开放五到十年难见成效,大数据人才是最大的劣势……”他呼吁,要用反思与批判性思维看待大数据研究,不要无关痛痒的“白开水”。
数据采集是大数据研究的基础,对数据开放的呼声一直很高。但郭重庆认为,目前数据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流动还很难,而真正实现数据开放恐怕在五到十年都难以实现。
数据分析是大数据研究的核心。“数据只有经过挖掘、分析、优化、决策,并提供解决方案,才能最终产生价值,但目前我国大数据研究还停留于数据处理。能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引擎产品仍为国外产品主导。”郭重庆说,在最近发布的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全景图3.0”中,共标注了全球358家涉及大数据分析处理的权威公司,但没有一家中国公司来入围。
数据交易是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石,但这方面发展也不理想。郭重庆指出,当下数据的权属不明,行业标准和规范缺失,数据交易的合规性也存在争议。
此外,在数据科学理论、发展与解读新知识的技术能力,数据产业发展水平以及数据人才教育等诸多方面,我国都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乐观高估。
不过, 郭重庆也指出,我国发展大数据还是有很多优势。如,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层面向好。国务院发布有关纲要要求,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门户等。又如,我国数据存储、运算技术,芯片、服务器及软件技术以及移动互联和消费、服务等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可以预计在五年到十年以内,中国庞大的大数据市场足以支持不同行业出现若干个世界级大数据平台的企业。”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