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品牌危机管理
从互联网的技术角度分析,WEB2.0也在技术上位企业化解品牌危机提供了有效途径。一方面,便于企业对新的监测与搜集,比如实时监控品牌负面信息的发布、追踪网民信息接触行为、获取网民对品牌负面信息的反反应等等。另一方面,便于企业从正面引导舆论。比如,企业可以通过论坛、博客、即时通讯工具、视频分享等发布品牌、产品或服务的正面信息,并制造网络口碑传播效应;又如,借助公司博客、官方网站、品牌专区等网络平台,解释品牌危机的问题根源,公布企业处理措施,与消费者展开互动沟通;再如,运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使品牌相关信息以最有利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一些企业利用WEB2.0技术所进行的所谓危机公关,不外乎就是“删帖、“封ID”、“发软文”,大搞“舆论暴力”、“误导公众”等方式。其实,品牌危机管理并不意味着息事宁人、瞒天过海,面对危机,首先企业要做到的是诚信为本、公开透明,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引导公众恢复对品牌的信任与支持。
其次就是要对品牌危机进行预估和预防。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财富》500强公司高层领导接受调查时有89%表示已经注重品牌危机管理,并且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和应急执行机制。
3.1 预防品牌危机
由于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企业随时将会出现危机的苗头。为此,在企业的危机苗头还未扩大之前,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部门是必须的,以便快刀斩乱麻般的消隐负面危机。预警机制部门大致分为两个部门,一是信息监测,二是信息评估。
3.1.1信息监测
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沟通渠道,以便同公司内部、消费者、经销商以及媒体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一旦出现什么危机,企业会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同时,在建立沟通渠道的前提下,企业还应该建立互联网监测系统,如TECHWEB创立的DCCI Admeasure以及口碑互动创立的IMONITOR等系统,能够有效的、迅速的获取媒体发布有关企业的信息。这样就为解决危机提供了有力条件。
3.1.2 信息评估
在获取到相关危机信息时,预警机制部门还应有一支专门的分析部门,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层次化的筛选。以便后期执行团队能孰轻孰重的解决危机。所谓的层次大概分为三类:一般类,紧急类和重大类。
3.1.2.1 一般类
指非质量问题引发的危机,而是由于产品包装问题以及消费者使用不当等问题。
此类危机一般由线下工作人员及一线领导解决,首先是友好的接待,沟通;其次是诚恳的向消费者或者其他对象进行道歉,最后不管是谁对谁错,采用企业承担责任制,把消费者的损失降到最低,给予最合理的解决。以避免危机扩大化,突击化。
3.1.2.2 紧急类
由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受损或者被举报投诉,遭到媒体公开报道以及政府相关惩罚类。
解决此类危机首先要做到的是同媒体进行友好沟通,以便遏制住危机的继续扩散;其次是对危机进行全方面的沟通,以便能查出危机的根源,才能做出相应的对象化管理;最后是向政府部门、相关机构进行及时汇报,态度诚恳地接受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把危机降到最低化。
3.1.2.3 重大类
由于产品质量问题以及企业内部作风问题,而导致大量媒体报道、批评,以及政府勒令停业等。
此类危机算是最紧急、最严重的一类,稍微处理不好就将会起到反推作用。对于此类危机目前还没有真正实体上的解决方法,仅留有一些前者的危机解决经验分享。首先对于此类危机应该做到四个不字:不上媒体首页、不在网络平台作推荐、不予评论、不主动删帖;其次,要迅速找到事态的根源,对于危机进行全方面分析,对准管理对象,进行一对一的危机化解;最后,企业要第一时间同其他几个对象,其中包括大众的情绪化、媒体舆论化、政府的政策化等进行相对于的应对。具体应对方法以下3.2应对品牌危机将做详细论述。
信息评估部门相当于是信息检索者,但又区别于纯碎的检索者。对于企业相关的负面信息,信息评估部门应该有效率、有秩序、有目标的进行层次分析,以便应急执行部门能清楚了解事态,而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的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以便能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同时也能在第一时间分析信息,从而去杜绝信息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