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揭示最受欢迎在线教育课程特点

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是教师的职责之一。但是即使用上微课、微视频等新形式、新技术,很多学生还是不太愿意听讲,MOOC学生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就是一条明证。很多开设慕课的教师都会绞尽脑汁地吸引、鼓励学生,哪怕只是多学一点点,也能让教师的成就感提升。

最近有两篇分别基于Coursera和edX数据的论文令国内学术界大为感兴趣:论文《How Video Produ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An Empirical Studyof MOOC Videos》由MIT的博士生、博士后,及edX工程副总裁共同撰写,分析了edX上690万条视频观看记录,统计后得出:怎样的视频更吸引人。论文《Engaging with Massive Online Courses》由斯坦福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博士生、教授合作,通过挖掘Coursera上Machine Learning和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两门课程各三次开课的数据记录,分析了最终成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差异,以及如何提升课程论坛活跃度。

两篇论文从课程制作和授课过程(运营)两个角度分析了如果提升学生的活跃度。有些结论显而易见,有些结论令人惊讶,对开课教师以及平台设计和运营都很有借鉴意义。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中小学与高校微课建设特聘专家、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教授特别将其主要结论摘录出来,并结合实践经验加以判断和评述,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MOOC的相关统计数据及其分析,学到怎样录制更有吸引力微课作品的捷径。

最受欢迎的特点一:短于6分钟的视频最吸引人

微课之微在于其短小精悍,那么多长时间的微课视频最能吸引人?

基于edX数据的统计,无论视频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而且6-9分钟长的视频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的中位数反倒会下降。比如长度超过12分钟的视频,实际观看中位数只有3分钟。所以,“微视频到底多短最合适”这个问题有了标准答案——6分钟。这个数字挺难让人接受的,因为按多数老师的习惯,6分钟根本讲不了什么东西,15分钟都勉强。但和下一个结论联合分析,其实未必真做不到。

2013年6月一项面向我国中小学首届微课大赛参赛微课视频时长的数据分析表明:3-7分钟为最佳时长,太长效果不好,太短则讲不清或视频编辑技术要求高。即87%以上的微课教学视频长度都小于10分钟。其中75%的视频时长在5-8分钟之间,小于3分钟的则不到6%,超过10分钟的不到13%。可以看出,中小学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

最受欢迎的特点二:语速快很关键

视频短小又要包容足够的知识点,微视频的语速也很重要。

虽然统计数字表明语速和视频吸引力并不完全成正比,但当语速达到每分钟185-254个单词,对应中文我估计少说得300个字时,无论视频多长,比较能获得更多注意力。原因很好理解,快语速常常伴随着激情,激情富有感染力,感染力更能打动学习者,让他更加专注。所以,教师越热情,甚至是激情,越能吸引学生。

语速加快,讲授同样内容所需时间就会缩短,这样产出的视频就可以接近甚至达到6分钟的建议长度了。只要录课前做好规划,让内容更紧凑,节奏更快,不说废话,不机械重复(学生可以自己重复看),剪掉“嗯”、“啊”等口头语,短小精悍的视频就有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同样内容的教学视频,越短,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这就是微课视频制作必须要求老师具备的“语言观”。微课视频大多数摆脱了在嘈杂的课堂教学情景中摄制的方式,而采用“可汗学院式”视频(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话筒、一个PPT课件的一对一辅导的录制方式),只录教师讲授的内容及操作(一般用鼠标或手写板代替),而教师讲课时的头像和肢体动作不录进微课视频中。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必须声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当(甚至可以偏快,因为学生看视频时对于偏快偏难的地方可以暂停或重复观看)、富有感染力,甚至可以适当幽默风趣一点,能把电脑面前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吸住。

最受欢迎的特点三:教师头像绝非可有可无

微课十分短小,要做得精致,讲课教师的头像并非可有可无。

对大于6分钟的视频,有教师讲课头像的和纯PPT、软件操作等录屏式微课视频相比,前者收获的关注更多。我想,这是因为头像总在动,比一直处于静止画面的单调录屏更提神吧。我个人确实比较喜欢那种头像嵌入视频一角,即画中画的形式,但前提是PPT把那一角特意留出来,头像不会遮挡该看到的课件内容。

关于头像,我们中国的老师和学生不必完全照搬可汗学院式视频的方法,教师的头像在某种教学情景下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况且中国学生受传统的班级教学影响深刻,没有头像的课,教师自己看着不习惯不自然,学生更会觉得,没有老师的现场感和亲切感及监督,自主学习能力减弱,学习一段时间后估计也容易分神。因此,中国式微课视频可以走“折中”路线——教师头像可以在片头片尾出现,中间偶尔出现,重要内容时可以出现,小结时也可以出现,甚至教师头像的画面位置和大小都是可以设置的。而这种在CS录屏软件的后期编辑中是很容易实现的。

最受欢迎的特点四:要善于制造一对一的感觉

教师都习惯于教室的教学气氛——黑板/大屏幕、教鞭或PPT激光笔、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学生全部面向教师,甚至安排一些学生假装听众来提起讲课的兴致。但数据分析表明,这种在教室/演播室配置昂贵设备录制的视频,在吸引力上其实不如更低成本的私人录制方式。教师坐着,面对镜头,背景就是办公室,像在做单独辅导一样地讲课,效果是最好的。这样很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与坐在电脑前的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最契合。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让学生有一对一的感觉。传统线下教育提示我们,面对面、一对一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坐下来直面镜头,就基本创造出了这种感觉。语言上再多用“你”而不是“你们”,用“咱们”而不是“大家”,气氛就有了。很多不谙此道的老师课程开头第一句话总是“同学们,大家好”,这通常在那一刻就“出戏”了。

这点很重要。微课就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对一高效学习而设计制作的,是给学生看的而不是给老师看的。一对一学习里蕴藏着最扁平化的学习理念——学生直接与学习内容或讲解操作过程交互,没有多余的、无关的甚至是无效的中间教学环节,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与同学讨论、分享、交流、回答,即使有,也是学生在心里、一个人的思考与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风格按需学习——容易的内容可以跳着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暂停着去查相关资料弄明白相关基础知识后接着看,看的时候可以线上提问题、做练习、做笔记,100%掌握后再看下一个微课。这样的学习效率就特别高,且不会遗留下空白,差生就再也不会形成。

最受欢迎的特点五:手写屏/笔是最值得购买的录课设备

可汗学院的视频是典型的手写笔(板)应用,所以有学者干脆将这种视频称为“可汗风格”。统计表明,与传统单纯的录屏式微课相比,学生更愿意在可汗风格的视频中投入1.5-2倍的时间。老师边讲边画,确实很像一对一讲题的感觉。或者在一片白板/黑板上用板书讲课,或者在ppt上勾画要强调的内容,手写笔的效果远胜过鼠标单一的指示与播放,它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该看哪里,并忠实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同步思考,从而实现学习过程思维的可视化。

对于数理化偏理科或美术科的老师来说,一支几十元或者高档的几百元的手写笔实在是太值得投入了。

用鼠标是很难“写”出好板书的。手写电磁屏和手写笔是非常值得配备的微课视频录制工具。

最受欢迎的特点六:学生越活跃,成绩越高

什么时候选课的学生最活跃呢?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正式开始前半个月,到课程第一次作业截止这段时间里选课的学生,其中的活跃者比例远高于其它时间选课的。所以,MOOC课程宣传的最佳时机,就是开课前后。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开课时间起,哪怕到了课程结束之后,加入到课程但只看视频的学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比例。他们虽然不交作业、不考试,但也能从视频中有所得,这也是课程价值的体现。所以有些MOOC课程结束后就彻底关闭、连视频都不给人看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另外,60%的学生是在课程开始前选课的,所以足够长的预告期还是有必要的。

基本上,学生的最终成绩和他在看视频、做测验、交作业和参与论坛互动的次数是成正比的。也应了那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老话。但“读论坛”这项活动有个独特现象,在80-100分这个区间会变成反比,也就是分数越高,论坛看得越少。这说明学霸对论坛的依赖不高。论坛主要服务于非学霸。但不要以为学霸对论坛就没贡献,事实上他们很重要。统计数据表明,占据论坛沙发的学生其论坛活跃度都很高(侧面说明人数少),而且他们的平均成绩也在80分之上。

统计表明,并没有任何视频成为明显的学习终结者,但确实有些作业题目成为障碍,大量的学生被挂在上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说明学习中止的很大原因是遇到困难,而非单纯的懒惰。如果能在解题过程多提供一些帮助,如志愿者在线辅导答疑、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送、定期的学习诊断报告与建议、进阶式积分式的学习激励机制等,可以帮学生走得更远。

最受欢迎的特点七:教师先洗脑,才能做好在线课程

这两篇论文的分析虽然还谈不上全面、严密,他们自己也坦诚有漏洞。但瑕不掩瑜,这些结论还是很有指导性,并引人思考的。它们坚定了一个观点——一定不要把课堂讲课的习惯与模式照搬到在线课程中。

授课是一项以对象和目标为导向的活动,在线课程的授课对象构成更复杂,包括年龄、基础、地域、作息习惯、文化背景等,学习目的也多样,如拿证、深入学习、大体了解、解决手头问题等,再加上学习工具与环境的剧烈变化,可想而知照搬课堂授课的效果会多差。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涉足在线教育,并放下自己赖以成名的传统教学习惯与观念,用“小白”的心态重新学习如何在线授课,是扎实的第一步。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4-08-25

时间: 2024-08-02 10:34:23

大数据揭示最受欢迎在线教育课程特点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时代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 北京航空大学  吴文峻 第五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下载地址:http://bbs.chinacloud.cn/showtopic-17845.aspx

大数据揭示美国居民消费模式

英国<金融时报>5月21日刊文<大数据揭示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4327.html">美国居民消费模式>,文章称,美国各个地区的工资与福利金发放周期的微观信息暗示,在妨碍当前美国"复苏"的经济阵痛中,处于阴影之下的脆弱群体境况最不容乐观.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几周以前,我在和美国最大食品饮料公司之一的高管聊天时,他关于数据流的看法对我很有启发. 像大多数消费品集团一样,这家公司也正投入大笔

顺应大数据时代 深入推进适性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教育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已成为推进我市教育领域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吴宁一中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新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适性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该校被评为"金华市首批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金华市信息化特色学校". 大数据为适性教育提供决策依据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具有独特经验与体验的学生,必须根据学生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进行有选择的

大数据渗透到各行各业,融入教育或将取代高考

大数据的研究应用,到底与普通老百姓有多大关系?普通人能享受到多少大数据带来的便捷服务?在11月17日-18日的2016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论坛的分论坛上,"大咖"们描绘出我们眼前正在享受及未来将会享受到的大数据提供的利好.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大数据已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教育:大数据分析未来或将取代高考 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翻转课堂--在不少中小学的课堂上,大数据带来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的创新已经随处可见."大数据给教育带来第一个变化是思维路径的改变.

上市公司收购互联网资产热度不减 大数据等领域受青睐

新年伊始,"互联网+"风依然强劲.浙江富润2月18日公告,拟12亿元收购泰一指尚100%股权,公司主营业务将由纺织品.钢管等的加工与销售向大数据和互联网业务领域扩张.公司股价当日涨停. 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非信息技术行业公司发起了44起针对"软件与服务"标的并购,主要集中在行业信息化领域.转型是这些传统行业公司收购的主要动力.随着"中国制造+互联网"不断推进,更多的传统行业企业将通过收购加快信息化进程. 互联网资产扮靓业绩 去年以

大数据战略为何受发达国家追捧?背后原因揭秘

<企业网D1Net>3月21日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已经上升为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尤其受到发达国家的追捧.大数据正在成为国家竞争的前沿,以及产业竞争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源泉. 联合国"数据脉动"计划.美国"大数据"战略.英国"数据权"运动.日本"面向2020年的ICT综合战略".韩国大数据中心战略等先后开启了大数据战略的大幕,有力推动了大数据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大数据战略不仅可以提升社会生产力.创造新的社会

衢州市借力大数据技术 助推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一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业诊断,发现学生问题.明确提升方向.衢州市选择了柯城书院中学.柯城白云学校.衢州高级中学.常山城南中学.龙游凯马国际学校等近20所城乡薄弱学校进行试点,从作业评价做起,包括考试评价,基于双向细目表的大数据的学业诊断,通过数据挖掘呈现出学生各科知识点的缺陷,为学生的查漏补缺和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精准的依据和目标,提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书院中学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排名从两区的23位跃升到14位.龙游凯马国际学校在全县高一期末统测中的成绩比对中考录取分数,平均每位学生进步15

雅昌集团:大数据揭示艺术密码(组图)

众所周知,人们利用大数据工具可以了解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4581.html">互联网用户的消费习惯,还可以预测飞机的准点率,甚至可以预测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那么大数据与艺术产业相结合,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从一个传统印刷企业转型为以视觉文化为发展方向的新型文化企业,雅昌集团实现了传统与现代.IT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又为雅昌集团的业务拓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发现数据价值链 成立于1993年的雅昌集团是从印刷起家

移动大数据“后市场”受青睐 亟需数据深度学习人才

移动大数据,正越来越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对象.日前,极光首席执行官罗伟东在北京透露,极光正向移动大数据的"后市场"发力布局,然而目前移动大数据市场,也面临缺乏深度学习人才和行业专家等的挑战. 日前在苹果2016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正式开启上,苹果CEO Cook公布了一个里程碑事件:App Store应用数量当前已经超过了200万.而截止去年10月,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为6.01亿人,以Android系统为主的Google Play应用商店,其应用数量超过App Store,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