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还是大数据金融

近来,颇有几个新名词在市面上流行,诸如“互联网金融”,“信息消费”之类。这些新名词并非产自概念日日翻新的互联网业,却来自传统金融业甚至政界,其气势之大,梦想之美,内涵之广,投入之多,逻辑之混乱,可行性之差,似乎值得一辨。

就概念而言,从众说纷纭中大致可以概括出互联网金融的几层含义:

一是传统金融服务的网络化,例如网络银行,网络券商,网络保险,等等。这些都是古已有之的东西,只不过在中国实现较晚,动作较慢而已。事实上,互联网在美国最早最成熟的商业模式就是这一套,二十多年前就已出现并蓬勃发展至今。不过,无论在金融服务业还是在网络业,都没有什么公司因此脱颖而出,其原因无非是家家都做,没什么创新,最好的结果是获得摊薄的平均利润。为此今天再创一个新概念毫无必要。

二是传统金融服务的扩展化,例如小额支付,小微企业信用调查,小额贷款,灵活机动的市场营销,等等。这些事情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做起来费时费力,成本太高而收益太少,如今利用互联网就可以顺利实现。做这些事情也许可以创些收,但很难提高利润率,因为是个琐碎活。为此带上个互联网金融的大帽子有点言过其实。

三是全新的网络金融服务和产品,例如众筹投资和比特币。这些东西新则新矣,但属于小众市场和缝隙市场,不值得大动干戈,更不值得为此创立什么新概念。

四是全面的网络金融服务,或曰金融电商,例如金融商城和各类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大卖场。这种模式以金融服务为基础,以阿里为样板,再掺杂以WEB2.0,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时髦互联网概念,几乎是一个通吃的全面互联网服务平台,仅仅称之为互联网金融显得有点包容不住,过于狭窄了。

无论是单独拿出来看,还是把这四层意思合起来看,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从互联网业的角度看毫无新意可言。如果只从传统金融业的角度考量,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不是完全不能成立,但只有把它与非互联网金融服务或传统金融服务对立比较才有意义,但这好像也不是鼓吹这一概念者的本意。

过去若干年来,互联网业在不断创新中,蚕食着许多传统产业的世袭领地,同时创造出不少财富传奇。面对这一发展,传统金融业者一则以喜,二则以忧。喜的是互联网开拓出广阔的新边疆,金融服务有了更多更有力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忧的是金融服务有了新人,弄不好会砸了传统业者的饭碗。于是,在贪婪与恐惧的双重动力作用下,以攻为守的思路油然而生。既然一无所有的网络业者都可以尝试网络金融服务并大有斩获,那么传统金融业者有经验,有资本,有垄断,有用户,为什么不能后来居上呢?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网络业者早在十数年前就开始了尝试,那时网络金融服务是被斥责,被打压,被怀疑的对象,历尽千辛在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和技术壁垒方面有所心得,垒起了一定的竞争门槛。而今天再做所谓互联网金融这种早已成为社会共识的东西,如果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出现十个八个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自相残杀还来不及,那还有气力与遥遥领先的网络业者竞争?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巴菲特的警句值得谨记。如果别人贪婪我亦贪婪,相互抵消,结果为零。

如今世界正在步入大数据时代,为后来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战略空间和机会。当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在化为数据存在,当各种产品和服务都已网络化和数据化,当五花八门的数据终端普及进入千家万户,是否以自己为中心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已经变得没有过去那么重要,而获取和利用他人服务所产生的数据变得更加重要。基于某种服务所积累的数据价值在贬值,数量再多也算不上大数据,只有获取网络世界中全面的数据才有深度整合利用的价值。正因如此,传统金融服务商就大可不必邯郸学步,重复互联网运营商走过的道路,非要先建立各种非本业服务以获取本业之外的数据。

传统金融业者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探索一条新路。与其他传统产业相比,金融服务业是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也许仅次于网络业和电信业。由长期系统的金融服务积累的数据完全可以在确保用户隐私和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与各行各业通过数据间的共享,交换和买卖以生成大数据,在此之上探索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当然,这样的战略就很难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了,互联网金融这种概念从提出之日起就至少落后于产业发展前沿五年以上。使用大数据金融的概念,制定并实施大数据金融战略,更能体现金融业自身的实力和潜力,也更能与网络业及其他行业有机融合,平等竞争,在大数据时代找到自身生存发展的机会也更大。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9-04


时间: 2024-09-22 10:15:26

互联网金融还是大数据金融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金融谁是王者

转眼间又到年底,互联网圈的各种盘点也纷至沓来.日前,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16互联网企业分类排行榜>,对P2P.消费金融.互联网支付.大数据金融等互金类企业进行了排名.其中,在<2016大数据金融企业TOP10>榜单中,芝麻信用.腾讯征信.京东金融.网易金融.百分点等企业赫然在榜. <互联网周刊>诞生于1998年,可以说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爱基,净值,资讯)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也是目前中国互联网和IT业界最成功的主流商业杂志之一.每年年底&l

大数据金融渐行渐进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枢,其实也已透出了大数据金融的曙光.   过去的2013年,中国金融界热议最多的或许是互联网金融,更有人指出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确实,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余额宝.微信支付等发展迅速.众多传统金融业者也或推出自己的电商平台,或与互联网企业联手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金融,无论是业界.监管者或理论界,都在试图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概念.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也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

互联网金融借力大数据玩转风险控制

近两年,金融行业内竞争在网络平台上全面展开.大数据时代,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数据为王".为什么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共享性,提供了"大数据"和更充分的信息,即通过更完善的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非集中化决策. 信息占据核心地位 信息占金融市场核心地位.金融市场是进行资本配置和监管的一种制度安排,而资本配置及其监管从本质上来说是信息问题.因此,金融市场即进行信息的生产.传递.扩散和利用的

彭怀湘:金融与大数据相约互联网+时代

本文讲的是彭怀湘:金融与大数据相约互联网+时代,作为一名IT业的"老兵",亚信数据公司银行行业线总经理彭怀湘在多年的IT从业中生涯明显得感觉到数据驱动商业的魔力,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彭怀湘认为,如今的金融行业与大数据技术已经"相约",正在实现金融业务的创新. 互联网+加速金融普惠 众所周知,2015年最火的莫过于互联网+无论是传统的行业企业还是先进的互联网企业.政府等都在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互联网+的提出是对于实体经济的诉求." 彭

大数据触角延展 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成未来趋势

早在1980年,世界著名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就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将"大数据"喻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在那时,没人能想到仅仅在30多年后社会或将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 或许在十年前,"大数据"还只是少数人所掌握的一个词汇.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概念也随之被普及.尤其是近两年,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及通信等行业.而时下最火热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的产品,也将其触角伸向了大数据

在安全,可信的阿里金融云商构建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应用

在安全,可信的阿里金融云商构建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应用 阿里云  刘松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数据中心联盟和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承办的"2014可信云服务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本次会议以"可信中国云 未来新生态"为主题,积极推动了国内可信云服务认证体系的建立,促进云计算产业良性发展.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瑛.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主任王力达.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中国通信标准化协

深度评论 | 大数据金融风控大浪淘沙强弱渐分,长路漫漫投机者勿入

2016年,大数据就在一片喧嚣的气氛中过去.之所以说"喧嚣",是从2015年开始的大数据热在不断地继续升温,加剧.凡事必须跟大数据扯上点关系才算时髦,才算符合时代潮流. 做个最普通不过的统计分析报告,也要冠以"大数据XX报告"."大数据征信","大数据金融风控","大数据XX"更是比比皆是.在我看来,真正属于纯粹大数据的项目并不多,多数都在混淆概念. 个人认为,大数据的高潮并未到来.大数据在今天,也并不像大

随手借,年轻人值得拥有的大数据金融借贷应用

大到企业,小到家庭,乃至个人,都有资金周转不灵活的时候,因此传统信贷行业才能够经久不衰,互联网金融行业借机快速崛起.科技时代发展得非常快,互联网金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影响我们的生活,根植于大数据下的金融业态及模式也在不断喷涌.传统金融业务正以全新的姿态--"大数据金融"走进大家的视野. 传统金融行业中,除了民间资金外,贷款资金一般由各大银行提供.向银行申请贷款服务,则需要经过诸多的抵押以及材料验证程序,且不说流程繁琐,程序众多,即使最终通过了重重关卡,也已经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大数据金融”亟待“大数据安全”

文章讲的是"大数据金融"亟待"大数据安全",5月26日,贵阳国际大数据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即将盛大开幕.本次数博会将"'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安全与发展"作为峰会主题,表明了数据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主办方极强的数据安全意识.2013年至今,大数据技术迅速地变革着中国金融行业,已在精准营销.小额信贷.高频交易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这把双刃剑也给中国金融行业的数据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唯有从多个层面组合出拳,夯实"大数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