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大数据创新应用如同雨后春笋,如何应用大数据挖掘、发现、提升商业价值是每个人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本次全球大数据论坛的多位大咖,探索其中的奥秘,从前的农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今后的农业是面朝数据背靠科技。而在制造业方面,消费者如何能拥有个性化而不再中间加价的产品,也是大数据推动的智能制造创造奇迹。
农业
搭大数据平台,全国批发市场行情一目了然
农民不知道种什么最赚钱,市民不知道到底哪些是放心优质的农产品,这是当前农业面临的困惑,在海芯华夏(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和看来大数据催生新型农业生态,那么大数据如何发挥作用呢?一有大数据采集,既然无法决定别人种什么,那得知道别人种什么,知道这个地方的产出结构。第二要有运算,有运算就能产生大数据,要能够采集到农户的信息:姓名、在什么地方、产出什么东西。
还要采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实时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度、采光等信息。同时还要采集批发市场的实时行情。然后通过茬口规划工具知道这茬铲了,下一茬种什么。而用积温计算工具算出哪天种植的、哪天能产出,因为大量的作物都是积温,当温度累计到那个温度,它就成熟了,而环境评价工具就可知道这茬东西就是不会是好的。
“我们做了132种在中国大棚里有可能种的作物,每一个作物在每一个物候期内所需的栽培技术信息库。”苏和说,这个平台在2011年在中国农业部的信息库上线了,500多个批发市场的行情,就是对这个行业的大数据应用的挖掘。
如何驱动农民用大棚管家,可以把大棚管家做一个投入,现在的做法是每年200块钱的服务费,帮农民安装和服务。
工业
数据驱动大流水作业,制造个性化产品
除了每天吃的农产品,大数据在制造业中是如何运用的?酷特智能已经被列为全国智能制造的范例。
青岛酷特智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中国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执行院长,酷特智能工学院院长李金柱可谓是一名专家,“我们现在构建了一个叫C2M客户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体系,是以客户需求来驱动整个供应链系统或价值链系统来快速反应满足客户需求的完整的客户体系。”李金柱说。
“数据驱动大流水作业,制造个性化产品。”李金柱介绍,简单说就是通过消费者、客户数据的驱动来实现大规模定制。真正未来的生产机会是什么样的,未来将是一个反向的,就是消费者需求驱动供应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未来是完全以消费者的需求来引领、设计、生产、服务。
那么怎么样实现以消费者的需求驱动价值链或供应链满足需求?如果没有数据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才可以实现。
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采取共享经济的方式,真正把一些资源可以按需付费的方式去解决。企业把消费者拉入进来,可以一起创造价值。比如企业可以把所有的设计元素展示在平台上,让消费者自己研发、自己设计,当消费者满意的时候,也可以帮助企业做口碑传播,等于企业帮助消费者一起研发设计,企业进行工业生产,最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产业
借力大数据转型升级,青岛有优势
作为中国大数据领域的前沿人物,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为青岛发展大数据产业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其中,他提到数据中心就像一个仓库,存储的数据如何应用最关键。青岛有很多上市公司,产业基础良好。如果青岛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让龙头企业完成产业升级,那肯定将超过任何地方。“大数据不是狭义的产业,更重要的是新兴产业,以大数据这种公司,或者像软控这样传统的行业龙头,他们利用大数据的思维和理念,完成产业升级,从产业链到产业生态,这是真正的大数据落到了实处。现在青岛市有优势做这个事。”赵国栋说。
另外,赵国栋还提出了大数据产业的“1、2、3、5、N”模型。主要是指一张蓝图、两个产业、三个引擎、五个抓手,是一个实用性比较强的模型。
“1”要有一张蓝图。没有大数据发展蓝图,就无法达成共识。“2”是指将一张蓝图分成一个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聚集的问题。“3”是指发展大数据有三个引擎,首当其冲是制度变革,也恰恰是地方政府能够发力的地方。之二就是结构优化,说到底是一个产业优化的问题,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发展。第三是要素的升级。
“5”是抓手的问题。前三个模型都具备条件之后,如何落地实施,需要五个方面:智库、传播、资本、联盟、园区。这五个要协同发力才行,并围绕带动性、引领性的交叉行业发力,围绕蓝图持续发力。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