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你有没有听说,黑客黑了XXX公司,数百GB信息泄露,快一起去看,说不定一会儿就没了。要想看还得去买~
——天啊!这么多机密信息,这回可苦了他们公司的危机公关了……
——哈哈,不管那么多,我们先把文件down下来,这里面有些代码很值得我们借鉴。不过阿Q,你说这么牛的公司都被攻击了,而且还不露痕迹,真的是防不胜防啊。
对于普通人而言,每一次信息安全的危机,我们几乎都是看客,因为事不关己,最多成为我们谈资;
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每一个被攻击的系统都是自己进行实战演习的战场,复盘后看看自己能学到什么;
然而,对于受害者而言,这无疑是一部血泪史,默默修好残破的安全系统,再启程。
随着移动设备、远程桌面、VDI、VPNs、SaaS应用程序的使用,对随存随取的需求明显,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将数据存储在云端,面对这些存储在没有边界区域中的数据安全,该如何维护呢?
如何保证云中安全
与Docker相似的是云计算也面临着安全隔离问题,而云计算不安全接口(API)云中数据泄露、数据丢失、数据挟持等问题都成为云计算尤其是公有云前进路上的拦路虎。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但我们只关注了企业技术的不断升级时,却忽略了黑客的技术进步速度似乎比我们还快。另一方面,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技术还欠打磨,不够成熟,会暴露更多的漏洞。比如:云。
快速double switch攻击
对于云计算,很多人都很熟悉。当然一般企业都是从私有云开始接触,毕竟这个举动不会带来太大的风险。但是仍有很多人认为公有云才是未来,对此笔者并不反对。
公有云的安全性问题一直让人望而却步。去年某盘还找到查杀,很多网友的“重要资料”被强行删除。同理,企业对公有云的安全也多有顾虑。著名的关注黑客与极客网站FREEBUF就公布了最新发现的新型攻击MITC报告。
持久double switch攻击
为了防范这种攻击,企业需要加强自己的终端安全防护。而MITC是Man in the cloud的缩写。
其攻击逻辑是:当用户将一个文件传输到云中,黑客可以“分享”这个文件,然后在这个文件中注入恶意代码(其中要使用的工具为Switcher);除了可以远程访问受害者设备外,攻击者还可以时时与受害者设备进行交互,执行任意代码、搜集代码的输出等。值得注意的是,MITC攻击手段在恶意行为结束之后,恶意代码不会存在受害者设备上,并且数据还是通过正常的、标准的、加密信道流出。而攻击者可以通过MITC无需知道受害者用户名和密码也可以控制受害者设备、窃取数据、远程访问等。
“杀人于无形”或许讲的就是这种攻击方式吧。每一次的信息泄露或许会“造福”一些人,但每一次的信息泄露都一定会给受害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