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医疗信用体系建设呼之欲出

016年的5月,接二连三的医患悲剧让所有人动容。中国的医疗问题到了必须根治的时候,否则,未来将不再有人做医生,不再有人敢于救死扶伤,而老百姓也不再敢相信医生相信医院。一旦面临这样的双输局面,我们这个社会还怎么生存下去?

在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好的医院和医生都是稀缺资源。不管是谁生了病,总是希望找到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医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任何人愿意或者敢于拿自己的生命去检验医院和医生的能力。因此,古往今来,对好医院和好医生的呼唤都是社会的焦点,如何评价医院与医生的“好与坏”更成为操作难点。

社会急需医疗信用评价体系,以重建医患信任

很多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重塑可能有助于医患关系的缓解。我们这个社会,因为方方面面的因素累计,如今已经到了处处防着对方的状态,反映到医疗上就更加明显。患者不相信医生和医院,医生不相信患者及家属,我们太缺乏一套具有公信力的信用体系,让双方能够真诚的面对。

可是,作为特殊行业,医疗又恰恰是非常难以进行信用评价的领域。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某位大夫面对病人家属期盼的眼神无奈的摇摇头,说“我们尽力了”。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家属很难评价大夫是好大夫、医院是好医院,因为病人治病需要是好的结果。可是,如果站在医疗机构的立场上,医院和医生可能使用了最好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手段,整个过程是最佳的合理的,这样的医院和医生就是好的。因此,如果医患之间缺乏基本的信用,矛盾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社会的发展需要信用体系,商业社会更是建立在全面的信用之上,否则将无法正常运行。同样,医院和医生的也应该有信用体系。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师也应该有系统的全面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患者及家属有标准的识别好医生和好医院,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滥竽充数甚至谋财害命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在法律采取行动之前就能够被踢出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损失与人身伤害。

医疗评价系统建设需要新思维、新指标、新应用

目前,我国建设有一定程度上的医疗机构和医师信用体系,国家卫计委一直在进行医疗机构和医师信用体系的构建工作,力争实行内部信用分类管理。2010年,医疗机构和医师注册联网管理系统在全国推行使用,注册系统包括管理版和机构版。

但是,在传统思维之下,主要是围绕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注册系统来进行,信息并不全面,与社会各部门缺乏配合,没有信息共享机制,更缺乏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这就给不良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了规避的途径,也达不到社会期待的效果。

简单的说,这套信用评价系统应该“结论权威、信息全面、评价科学、更新及时、查打一体”,让患者能够轻松识别出真假好坏医疗机构和医师,能让医院监督和管理好医生队伍,能为监管机关查处违规违法提供依据,并能向社会及时警示医疗风险。

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和宽带信息网络无处不在,高性能的IT系统已经可以将全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快速及时的完成分析,同时,因为信息查询的便利与可针对性的使用,建立一套医疗机构和医师信用评价系统已经可以变成现实。

要想建立一套这样的医疗机构与医师评价系统就必须首先从收集整理信息数据开始,各地各级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应该连续性的采集医疗信息,包括科研水平、诊疗过程、医药使用、治疗效果、愈后评价等等,既包括个案也包括医院整体,同时应该有资质审评、执业登记、注册管理等方面的官方信息,还可以包括专业组织、第三方机构、行业协会、专家组等方面的权威评价,当然,也不能忽视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疗机构与治疗医生的态度、能力等的满意度评价。

然后,我们还需要构建更加科学的医疗机构与医师评价模型,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高度科学化的使用,比如分为医德诚信、专业能力、从业经验、患者评价等等维度,由此形成类似“信用分”的可用结果,并根据情况实时更新数据或定期更新评价结果,从而为社会提供可靠的医疗机构与医师选择参照。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社会上形成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不仅仅依靠强制的法律法规管理,也要让坏的医疗机构和医师从队伍中自动的被清理出去,通过信用系统的建设让假冒伪劣无从业之地,尽快的消除医患阵痛。

甚至,我们可以不使用强制制度,医疗机构和医师可以自愿参加,只要信用系统具备了社会公信力,成为了社会与患者认可的标准,被排除在外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将变得难以立足,就会有更多的机构与医师参加进来,一个强信用的医疗环境就建设起来了。

医疗信用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体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坚持,也需要健全的激励与惩戒制度,还需要及时完整的信息披露,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监管部门、第三方组织、权威专家和正规的医疗机构医师的共同合作之下,会逐渐建立起来,而我们所有人都会是受益者。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医疗机构与医师评价体系尽早的完成,造福全社会。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2-05 17:43:56

大数据时代,医疗信用体系建设呼之欲出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时代,医疗PACS系统的新需求

大数据时代,医疗卫生数据急剧增长, CT.超声.核磁共振等迅速膨胀的非结构化数据,给PACS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对存储空间及数据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性能.大容量的存储系统,是PACS系统实现更快的数据调取和存档速度的关键. 作为大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商,同有贴近大数据时代医疗行业用户实际应用需求,率先推出国内第一款紧耦合双控统一存储系统NetStor iSUM620,颠覆传统统一存储架构,为医疗用户带来焕然一新的使用体验. 紧耦合双控架构 PACS性能直线攀升 PACS系统存放的大量医学图片

新余用大数据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作为江西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区,新余市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运用大数据为政府.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五大主体勾勒出一幅立体的信用"画像",精准识别各个主体的信用等级. "只要将一个人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和工作职责情况.违法情况.家庭美德情况等综合起来,就可以勾勒出他的画像."新余市委宣传部部长郭力根介绍,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公职人员成为最先"吃螃蟹"的人群,他们的履职信用信息.社会生活信用信息都被纳入信息采集范

大数据时代医疗行业爆发 政策壁垒仍是最大障碍

2014年,医药行业正式迎来了互联网的全面入侵--在这个被认定为"移动医疗元年"的时间点上,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开始出现在以往盘根错节的医药行业各个细分领域;不仅如此,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互联网平台化运作的医药电商大规模排兵布阵,竞速即将开闸的2015"政策元年"-- 移动医疗:抢"富矿" 毫无疑问,移动医疗将持续火爆的发展态势. 2014年,移动医疗领域的融资案例及金额出现爆发性增长,截至11月共完成融资案例31起,已公布金额总计4.99亿美元;当

大数据时代医疗行业爆发

2014年,医药行业正式迎来了互联网的全面入侵--在这个被认定为"移动医疗元年"的时间点上,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开始出现在以往盘根错节的医药行业各个细分领域;不仅如此,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互联网平台化运作的医药电商大规模排兵布阵,竞速即将开闸的2015"政策元年"-- 移动医疗:抢"富矿" 毫无疑问,移动医疗将持续火爆的发展态势. 2014年,移动医疗领域的融资案例及金额出现爆发性增长,截至11月共完成融资案例31起,已公布金额总计4.99亿美元;当

蒋韬: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大数据

本文分析当前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认为社会效率的提升依赖信用体系的建设,同时指出大数据在构建该体系中是至为重要的一环. 党的十八大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要求每一个人都以建设者的姿态参与到诚信社会的建设之中. 经济增长新常态需要新信用--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特别是互联网使得世界变得扁平,数据信息可以瞬间无远弗届,尽快建立中国的信用体系迫在眉睫.信用记录的重要性和信用记录的缺失日益激化,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已刻不容缓. 构建信用

大数据时代,AV企业如何逐鹿智慧城市?

自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后,"智慧城市"发展模式逐渐风靡全球,并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100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建成,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实施全方位的信息化将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3倍.而我国"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达5,000亿元,且撬动了近2万亿产业机会.现阶段,从建设实际效果来看,国内智慧城市在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领域取得较多实在成果. 然而,尽管过去几年,智慧城市市场

拥抱大数据 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各类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广泛应用以及医疗设备和仪器的逐步数字化使得医院积累了更多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医疗卫生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诊疗费用的控制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做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新要求 据估计,中国一个中等城市(100万人口)50年所积累的医疗数据量就会达到10pb级别.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医疗卫生领域已迎来了自

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重庆大学   龚捷 在明确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话语体系的发展趋势与其中的原因后,如何应对成为本文写作的重点,笔者分别从应对思维.信息管理机制的构建.具体策略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大数据时代的突发事件应对思维应当符合大数据规模化.高速性.相关性等特点,并且要充分适应社会化媒体对信息开放的要求.其次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离不开对信息技术对突发事件信息和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因此,笔者以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序为基准将其划分为舆情预警机制.信息控制机制以及

院士谈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上)

2月26日上午,在人民大学召开了一场以"开放政府数据"为题的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冯慧玲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会见与会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杰做了题为"数据共享--大数据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提"的精彩演讲.以下文字摘自李院士演讲.   本来是重点讲一些怎样评价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数据开放做的好不好的标准,后来想一下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