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五福:硅谷创业之神

外表沉静、谦和,永远面带笑容的陈五福,看上去与其说是目光敏锐、创业“力道惊人”的商人,不如说更像一个慈善家。然而作为“全球十大创业家”的他,的确创造了“从无到有”的硅谷创业神话,自1986年首次创业,直到2000年之间,他先后创办的十几家公司均以高收益获胜,1990年在波士顿创立的Cascade Communications公司,1994年上市后市值达到100多亿美元。虽然在2000年网络泡沫时未能幸免池鱼之殃而亏损数百万,但也无伤筋骨,更难以撼动他“硅谷创业之神”的称号。  时势运气造就英雄  在硅谷,陈五福声名赫赫,人称“创业大师”,又被尊为“创业之神”。  陈五福之“神”,有以下“数据”为证:  1990年10月,陈五福创立Cascade Communications,1994年7月28日上市,市值曾高达100亿美元;该公司1997年被Ascend Communications以26亿美元收购;  1995年6月,创办Arris Networks,10个月后的1996年4月,在第一个产品诞生的当晚,该公司以1.5亿美元被Cascade Communications并购;  1996年6月,陈五福从美国东部移师硅谷,创建Ardent Communications,次年8月,该公司被Cisco以2.5亿美元收购,陈五福留任Cisco科技副总裁一年;  1998年底,陈五福又参与Shasta Networks创业,1999年4月,北方通讯(Nortel)以约计3.5亿美元收购Shasta Networks;……  即使是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硅谷,即使是在那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泡沫”泛滥的时代,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迅雷不及掩耳的“丰功伟绩”,也足以独领风骚、傲视群雄。但陈五福自己,只是心平气和地将这所有繁华与荣耀归结为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幸运。  “时势造英雄。我正好在一个正确的时机走进了一个正确的行业。” 陈五福形容,在1995年至2000年,IT行业就像一个遍地黄金的大金矿,“你只要弯下腰随便拣拣就是一块金子。”  然而,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每个人都分享过淘金时代的绮梦和喧哗,也有一些幸运儿手疾眼快挖到了一两块金光闪闪的真金,但有几人能像陈五福这样仿佛天生具有点石成金的异能;别人千辛万苦孜孜以求的创业成功,于他则如同探囊取物手到擒来。以至于当时美国投资界曾有一句传言:“只要是陈五福投入的公司,赶快跟进。”  神话的背后,其实并不神秘。  悟出真谛确立目标  陈五福出生于台北南港的贫寒家庭。出生那天,恰逢一位多年不见的亲友拎来两罐奶粉探访,“接踵而来”的新生儿有幸成了家中第一个喝上牛奶的人。于是这位在兄弟间排行第五的幸运儿,得名“五福”。  小五福因为不愿意一辈子过卖青菜捡煤球的日子,靠借外甥用过的课本一路苦读,考进了台北大学电机系。他原本立志要当科学家,在美国读了硕士还想读博士,却因当时英文表达能力不够强未能通过博士资格的口试,不得不挥别名校伯克莱,在旧金山找了份工作,担任一家公司销售部门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小小的挫折却成了陈五福一生事业的大转折。  上班第一天,陈五福就发现,整个部门除了他自己,其他人是不必天天朝九晚五坐办公室的。销售人员天天西装革履迎来送往红利丰厚,工程师在后方拼命写程序却只能拿微薄的固定工资。  原来,“离钱愈近的职位愈能赚到钱。”陈五福恍然大悟,从此跳出了中国留学生以技术为先、惟学位是重的老路子,决定独创一片新天地。要想成为公司影响力最大的人,当然不能躲在后面写程序,只能自己创业,开公司当老板。  此念一生,豁然开朗。从此,“整个看世界的眼光都变了。看见任何事都会想一想,这对我将来开公司有什么用?” 陈五福说,“知道自己往什么路走,目标定了,就容易了。”  不同于很多“创投”基金,陈五福说自己更多是做“投创”,即在项目初始期便参与投资,这时的风险往往是最高,但一旦成功收益也为最大。陈五福一方面始终“相对保守”地专注于自己熟悉的高科技领域,以降低风险,同时他又信奉“市场优先于技术”。陈极高的创业成功率和回报率正是源自于此。而这一根植内心的创业理念,则是从他第一次创业近两年的煎熬与挣扎当中获得的。  一无资本,二无经验。自己创业,谈何容易。  陈五福很清醒,他给自己十年时间。那一年是1977年。“我那时27岁,觉得37岁能够拥有自己的公司也蛮不错。”他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从容周密地为创业作准备打基础。先在Harris Corporation找了份新工作,重写了一遍OS(operating systems)程序,再进入王安电脑公司,专攻资料库(data base)和通讯网络。白天上班,晚上还在大学选修企业管理课程。就这样,陈五福垒好了创业的第一个基石:对电脑的“脑子”和“心脏”了然于胸,对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方向日益清晰,也大略具备了当一个公司总裁的基本知识,比如“如何成为好的领袖”以及“如何统筹公司的资金”等等。  1981年,陈五福进入刚开张的小公司Bytex,成为这家公司的第四名员工。在这里,陈五福的目的是将开办一家高科技创业公司的过程从头到尾“预习”一遍。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从技术研发到公司管理,从组建团队到融资上市,陈五福一一亲历。  1986年,雄心万丈的陈五福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在波士顿郊外的Lowell市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CEC(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  9个月的苦苦寻资  陈五福在波士顿开了第一家叫做CEC的通讯技术公司。那时他刚刚有了小孩,买了房子,没有了收入,顷刻间就感觉压力增大了很多,因为之前工作留下的积蓄仅够一年的家用。  但天性乐观的陈五福开始还是踌躇满志,兴致勃勃地跟4、5位创业伙伴一起讨论创业构想。前面三个月时间里,一边写投资计划书,一边去跟各路投资人谈,但没找到投资,反而得到了很多批评,只好不断改来改去,三个月后有了完整的投资计划书。之后还算幸运,到第四个月时,公司碰到了一个对项目很感兴趣的投资人,计划投资250万美金,占一半股权。本来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是大家偏偏感觉“太便宜了”,于是便拒绝了这笔投资。  这一拒绝可好,接下去跟几十位投资家一一恳谈,投资家要么没有兴趣,要么感觉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太高,担心做不出来,即使有的没有当即回绝,兴趣也不高,一直拖着,看你有什么新进展。但没有资金进来根本没办法启动产品,仅仅机器设备也要几万美金。在那个年代,投资基金的数目本来也很有限。  于是,公司仅有的5个人抽出两人被派去帮人打工,赚钱维持公司的日常开支,剩下3人去找资金。一转眼7、8个月过去了,眼看快要到年底了。于是大家就更慌了,压力也越来越大。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陈五福只有强力忍受着内心的煎熬。  圣诞节来临了,到处是浓郁的节日气氛,人们都欢天喜地,陈的心情却跌入了谷底。他开始抱怨自己,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跑出来忍受这种艰辛,想要放弃的念头也开始在头脑中频频闪现。但是作为团队带头人,陈一直忍着没有说出来。  还好没有放弃。当熬过9个月时,终于有资金上门了,然而条件却比之前所放弃的投资差了很多,只有100万美金,同样占一半股权。“这就好像在海边拣石子,最后拣了小的丢了大的,”陈五福得到了第一个创业的教训:对自己估价太高,而不了解市场价值,就可能错失机会,从而付出更高昂的机会成本。  最痛苦的阶段还在后面  拿到资金之后,希望再次被唤起,公司开始紧锣密鼓开发产品。因为创业团队都是技术出生,所以公司请了做市场的专业人士加入公司。6个月之后,公司开发的通讯产品投放市场。然而大家很快便傻眼了,发现要把市场上本来强势的产品替代掉,绝非易事。  来自顾客的反应是:“不错能提供一些新功能,也很便宜,但问题是这种机器很重要,一旦换掉,万一你们的产品出了问题,结果会很难收拾。”言下之意,这种产品对于品质的要求很高,即使你有很好的功能,但一家刚起步的小公司还不足以令人完全信赖。可见,“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竞争根本不在同一层次上,大公司卖10元的东西,小公司可能1元都卖不出去,”市场反馈给了陈五福当头一棒:“这不是市场开拓的问题,一开始我们的产品定位就不对。”  一年又过去了,市场完全打不开,钱也快要花光了,更着急的是,当时公司已从5人发展到20多人,薪水发不出来。对于自己领导的创业团队,陈五福很是自责,眼睁睁地看着公司濒临绝境。陈五福在巨大的压力下痛苦挣扎,几乎每天晚上都难以入睡,这是陈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最难挨的一个阶段。  当然结果还很幸运,公司的投资人基于对陈五福技术的信赖,帮忙引荐了另外一家公司,以4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了CEC,使得公司创业团队都得到了很理想的回报。  从波峰到波谷,然后再到波峰,又到波谷,最后总算顺利出局,陈就这样结束了初涉创业的一场惊梦。“但这一次在我看来绝对不是成功的经验,虽然投资人赚了钱,”陈五福认为多亏有投资家的正确引导,公司才得以卖出,实在有些侥幸,因为不是自己所预期的。  教训无疑是很深刻的。陈深感自己也陷入了一个普遍的误区:基于自己的技术背景,在考虑问题时只从技术出发,忽视了市场。陈后来的每一次创业,都会优先考虑市场,牢牢把握市场需求,“搞清楚你要做什么,比怎么做重要得多。”另外在产品定位上,小公司很难仅仅凭借物美价廉就能打入市场,必须提供竞争对手无法取代的差异性,才有机会赢得市场。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第一次自立门户,并非一帆风顺大红大紫。但这次切身的教训,擦亮了陈五福的眼睛,让他看到如下事实:  创业团队一定要健全。也就是说除了懂技术的工程师,还得有懂市场会管理的人,为公司开源节流的人等等;  投资家以资本换股权合情合理。投资人并不只是那个贪婪的摘桃人,好的投资人会帮你一起种树、施肥、浇水、灭虫,所以理所当然他也有资格分享果实;  市场导向优于技术导向。技术领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将这领先的技术打进市场,成功的公司绝对是以市场为导向。  吃一堑长一智。此后,从Cascade Communications开始,陈五福接二连三地创立公司,一路高奏凯歌,所向披靡。  陈五福早有成竹在胸, 别人看来艰辛曲折险象环生的创业历程,在他眼里无异于一场趣味盎然的拼图游戏。“不仅是开设高科技公司,创立任何一种公司,都需要把自己要做的行业和大环境先研究清楚,把所有可能相关的商机放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拼图。”下过多年的苦功,经过多年的历练,陈五福自信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我知道大的拼图是什么,然后集中精力做其中的一块或几小块,小公司一开始绝不能太贪心,要专注地做自己擅长的那一块……”  因为远见和专注,所以陈五福开创的公司既有前途又有“钱”途,总能成功上市或被大公司高价并购。  育成创业前路漫漫  陈五福多次申明,他是创业家而不是企业家,他热爱创业,却对按部就班地管理一个大公司毫无兴趣。所以每当公司成长,无论是上市还是并购,他都会另请高明来管理公司,自己则功成身退,开始另一个“白手起家”的里程。  无形之中,陈五福的身边似乎形成了一个创业磁场,无数有志创业的年轻人纷纷慕名而来,向他讨教求助。2000年4月,陈五福干脆与友人一起开办橡子园育成中心,为这些有技术无经验的创业者提供办公室、天使投资、团队组建、法律顾问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创建之初,橡子园信心勃勃,希望以六个月至一年的时间育成一家有潜力的创业公司。  谁曾想,盛夏方过,寒冬即临,互联网泡沫一落千丈。  “当初设想的模式已经不存在。”陈五福坦言,这三年,橡子园大约只投了三四家公司,很多精力用来帮以前投的公司寻求生路。  “但认真讲,不景气的时候创业成功的比率反而会高一些。因为成本低,竞争较少,市场的能见度比较高。这时候建立的公司往往根基很稳,实力较强。”陈五福形容,泡沫时期,大家浑水摸鱼,看起来形势大好,其实人人心虚,因为根本看不清市场,也不知道谁是你的竞争对手。这大约也是那些虚火上升的公司后来垮掉的原因吧。  陈五福透露,经过两三年的沉淀观望,橡子园和其他一些与他相关的投资机构肯定会在今年下半年后,加快投资步伐。他看好两个投资方向:其一,能给人类的精神生活带来附加价值的产业。未来人类会越来越意识到时间的价值,重视精神生活的满足感。“说不定将来会每天给汽车换衣服呢。”陈五福妙想奇思。  其二,健康产业。SARS之后,这似乎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问题。  当然,陈五福并没有打算转投生化科技,“我会在熟悉的光纤通讯领域,投资于支持这两个最大的价值链的技术。”在陈五福看来,时势造英雄,而英雄也应该能够审时度势。这几乎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心底隐约有个忧虑。在美国,一般投资基金建立的前五年为新项目投资期,如果到期钱投不出去,就只能将资本退还给投资人。按这个日程表,一批2000年募资的基金现在只剩下两年的投资期。陈五福担心,迫于投资压力,这两年会兴起一轮新的非理性投资。陈五福坦然承认他参与的一些基金包括橡子园也都面临同样的压力,但至少,他已在不断警醒自己——决定调低设立在达拉斯的创始园的资金,散掉投资压力……陈五福分析,大约要到2006年,投资行业才能完全趋于正常。  曾几何时,这位痴迷不悔的创业家已在不知不觉间蜕变成审慎负责的投资人?  “打篮球打到一定年龄,也应该当教练了,把自己的经验和更多的人分享。”陈五福一句玩笑,说的也是真心话。  据说,日常生活中的陈五福拙于言而敏于行,但一旦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则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如珠。  在2001年的光纤通讯界盛会Optix,陈五福获得“终身成就奖”。他曾幽默致词:我对大会有一个建议,可否把我的“终生成就奖”换成“半生成就奖”?因为我觉得事业才做了一半,还想再继续走另一半。  果然,作为创业家,陈五福“无一败绩”的答卷有目共睹,可谓功成名就;但作为投资家,陈五福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前路漫漫…… 人物简介:  陈五福先生籍贯中国台湾,美国硅谷橡子园管理公司合伙人。  陈五福先生197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1976年获得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机专业硕士学位,1976年至197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攻读电脑科学博士学位,1978年至1983年在Bytex公司工作,参与公司由草创、产品的研发、生产到公司上市的完整过程。  陈五福先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网络通讯创业家和风险投资家,是公认的网络界领袖人物。自1986年起至今陈先生先后创办16家公司,其中很多非常成功。  例如他于1990年在波士顿创立的Cascade Communications公司,由于技术有突破且推出时间早,该公司1994年上市后市值达到100多亿美元,1996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年度25家最酷的公司之一,1997年被Ascend公司以37亿美元收购,随后Ascend公司又因拥有Cascade的技术而被朗讯公司以100多亿美元收购。  另外,陈先生创办的Shasta Networks于1996年以3.4亿美元卖给了北电网络公司,Ardent Communications在1997年被Cisco公司以2.3亿美元收购。

时间: 2024-10-22 18:20:00

陈五福:硅谷创业之神的相关文章

陈宏:硅谷建公司登陆NASDAQ 回国创建汉能

陈宏是留美学生创业者中最早一批的代表性人物,他创立的GRIC公司1999年在 纳斯达克上市,他本人成为美国第一个将企业带上市的中国留学生. 2003年回国,成立汉能投资,以成为中国本土的高盛为目标 去硅谷 1985年,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向纽约.机上数百名乘客中有一个叫陈宏的小伙子,23岁,陕西人.此前,他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位教员,被系里推荐,他有了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学习的机会. 这个来自大陆的穷学生,在美国一周后,就得到了命运的眷顾,与毕业于台湾大学的美女刘雅玲相识,随后走到了一起.刘当时

硅谷创业项目去年中途被收购或者退出的比以往多20%+

摘要: 上周在Mountain View(山景城)的咖啡厅里,有圈内资深投资人告诉我几个数据,顺手记了下来:硅谷创业项目去年中途被收购或者退出的,比以往(对比2012.13年)多20%+,seed轮下跌30%, 上周在Mountain View(山景城)的咖啡厅里,有圈内资深投资人告诉我几个数据,顺手记了下来:硅谷创业项目去年中途被收购或者退出的,比以往(对比2012.13年)多20%+,seed轮下跌30%,融到天使的项目中A轮接盘成功率是10%. 正好在躺下准备睡觉时刷到了500 start

硅谷创业面临内忧外患 内部风投趋利外遭围攻

(Zero Garage介绍会)最近,硅谷打出了一个新项目,"回归车库计划".占地一万平方英尺的Zero Garage将在今年秋天正式开幕.当地组织称,此计划将帮助硅谷创业者继承硅谷传统,更好地进行创业奋斗.然而,这样大兴土木地追溯过往,让人不禁感叹,在复古风大行其道的今天,难道连硅谷也要追逐时尚?硅谷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令无数创业者和年轻人为之倾倒.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要数它的车库神话,1938年,惠普(微博)两位创始人在其车库内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孕育了日后风生水起的惠普公司,于

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文集《黑客与画家》上市

[硅谷网整理报道] 本书是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 的文集,主要介绍黑客即优秀程序员的爱好和动机,讨论黑客成长.黑客对世界的贡献以及编程语言和黑客工作方法等所有对计算机时代感兴趣的人的一些话题.书中的内容不但有助于了解计算机编程的本质.互联网行业的规则,还会帮助读者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迫使读者独立思考. 本书适合所有程序员和互联网创业者,也适合一切对计算机行业感兴趣的读者.(译者序) 以下为<黑客与画家>出版信息 原作名: Hackers and Painters: Big Ideas

团购网站违规种类繁多拉手窝窝团五福团等上榜

本报讯 (记者 陈玺撼)将团购海鲜酒楼商品的57人"增加"至376人.将普通蜂蜜"吹"成"中药"--"大众团购网"."五福团"等团购网站的违规和违法行为昨天被市工商局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布,这已是本市工商部门连续第3天集中 曝光一批典型团购违规案例,拉手网(微博).窝窝团.集购城.宽带山等网站都有涉及. 根据<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食品在网页上宣传的内容不能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不能直接宣传治疗

新一代硅谷创业家:关注清洁能源和云计算

文|<创业家>特约记者 林木发自硅谷 编辑|申音 美国人戏称,每来一次危机,加州政府,也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都要破产一次.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裂的时候,原来永远塞车的101公路突然间畅通无阻,总是彻夜灯火通明的办公楼几乎一夜之间一团漆黑. "但是,你看今年10月华源年会,创业者激情还在,投资者并没有退缩,时刻都睁大眼睛寻找好项目."曾毅敏,上海腾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华源科技协会(HYSTA)董事会成员.九年前,正是在硅谷最低潮的时候,她开始谋划自己的第一次

五个低成本创业的成功模式

当前创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许多人也想了解作为个人有没有低投入.低风险的创业方式,通过我们对创业问题的多年研究,从实例当中提取以下5种针对一般创业者的低投入创业模式供大家参考: 一. 边打工边创业 这种方式一般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和在自身的厂商资源在上班时间外进行创业尝试和增加收入,好处是没有任何风险,但应该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创业的关系. A先生是某服装企业采购,从事了几年的采购工作后颇有心得,对服装有了一定的敏感并熟悉各种服装加工企业,由于服装企业现在很多是虚拟经营,即便是我们熟悉的知名品牌

硅谷创业勇士:与NVIDIA黄仁勋共进晚餐

黄仁勋可谓是硅谷创业勇士的典型代表.他经历过风投的嘲笑.资金的匮乏.第一款产品的无人问津,却每次都越挫越勇. 全球可编程图形处理技术领袖NVIDIA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Hsun Huang)一直是位硬派人物.9岁到美国时,因经济拮据,他在一所野蛮的乡村寄宿学校长大,孩子们出入带刀.身上刺青,为求生存,他在这里学会抽烟和爬墙上树,并找到一个自我保护的方式-课余帮学校最强壮好斗的大哥补课:30岁创办公司,NVIDIA就诞生于硅谷高速旁的一个咖啡馆,因警察常来此地,时不时有黑手党为求泄愤而扫射

硅谷创业教父:创业成功第一要素是人品

硅谷创业教父.YCombinator创始人格雷厄姆最近专门撰文说"人品",甚至说,成功人士中,很少有卑鄙之人.非常有感触:1.以正合,以奇胜.2.好人品才会有好口碑,互联网世界的本质是口碑.3.好产品首先要正直.什么是你心目中好的创业人品?===人品的分割线:来源: 腾讯科技 文:保罗·格雷厄姆(YCombinator创始人)近年我有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我认识的大多数成功人士中,很少有卑鄙之人.即使有例外,也没有几个.卑鄙并不罕见.事实上,互联网已经向我们展示出,人可以卑鄙到何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