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宋洁 实习生王婷) 昨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网络消费安全座谈会”。会上,中消协联合西安消协等全国21省市消协发布网络消费安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近两成网络购物实物与宣传不符。
根据统计数据,去年上半年全国网络消费投诉共有5530件,其中不履行合同义务占35%,实物与宣传不符占18%,单方变更合同11%,不履行三包义务10%,拖延处理或维修10%。存在的具体问题涉及以下几方面。
劣质商品
虚假宣传包装成畅销品
西安市消协表示,网络消费中许多商家虚假宣传。一些经营者为达到引诱消费者的目的,可能发布不真实信息,在宣传中借助夸张的推销辞令、非实拍图片、虚构的交易记录,让原本平常甚至劣质的产品,被包装之后成为畅销品。
同时,在消费者投诉中,商品质量问题位居榜首。如购买的手机不能正常使用,家具缺少零部件、衣服袖子长短不一等。有些进口产品的包装盒上都是英文,有的店铺用仿品冒称正品,有的甚至违法销售“三无产品”。
格式合同
有瑕疵商品只换不退
“网络格式合同有待规范”,市消协秘书长马世群介绍,网络格式合同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是利用格式合同免责。如约定商品有瑕疵时,只能要求更换而不退货,或约定实物与网上照片有差异,不影响使用,消费者不能退换货等。其次,没有以合理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故意用细小的文字书写,或在文字表述上模糊、晦涩;或设置点击链接,使消费者忽略过去。最后,随时修改或调整网络格式合同条款而不提前通知相对人。
物流纠纷
从中转站送到家要加钱
据了解,网络购物物流配送问题频出。除了快递不快的问题外,一旦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毁时,网站、快递公司之间就会互相推诿,导致消费者难以获得赔偿。同时,如果消费者不进行保价,快递公司就会只按运输费用的几倍赔偿;此外,有些快递公司还存在额外加收费现象。有些消费者网上购买了小件家具,商家却只把货品送到物流中转站,要从中转站送到家,就要额外加付费用。
支付风险
钓鱼网站半路劫走货款
市消协表示,货款支付存在风险。支付安全是网络消费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目前货款支付中却存在风险。黑客通过木马病毒程序或钓鱼网站等形式进行欺诈,如假冒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客服,套取消费者账号密码,将资金转移;利用聊天工具诱导消费者线下交易,发送链接篡改收款账号;利用专业软件谎称已交易成功的消费并未成功,而使消费者多次付费。
评价玄机
收取费用更改评价
网络购物时,消费者常常会通过店铺或商品的历史评价搜索,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决策。但其实这方面也暗藏玄机。有的搜索引擎公司通过收取费用,屏蔽不利言论,提升店铺信用。一些平台内部员工在卖家交费后,就能帮助其换取流量输入或者更改店铺评价,修改中、差评等。
同时,“货款匆匆去,不见货发来”,低价设诱、诱导无货付款、谎称海关查扣等网络购物欺诈行为屡禁不止。在售后服务上,网络购物也是争议突出。商家对消费者的正当诉求常常不予积极回应,采取拖延、推诿战术。
此外,网络消费信息安全亟需加强,网购时消费者需填写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但一些商家却将消费者的信息卖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