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标准进步一完善 31项标准已立项

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以下简称总体组)主办的“2016年智慧城市标准与评价工作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据经济网报道,“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与中央网信办、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共同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中央网信办也将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抓好《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的落实工作,重点做好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相关重点标准的制定工作。

会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国家发改委高新司、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及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专家咨询组代表,从多个方面对智慧城市标准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沈阳、银川、扬州、本溪、宜昌、盐城、北京、青岛等地代表,也从实践角度对智慧城市评价工作提出了建议和需求。他们认为,标准的制定必须接地气,可执行、可操作,总体组应该重点关注IDC服务能力评价标准、数据接入和交换标准、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标准、智慧城市安全标准的制定,研发智慧城市标准验证平台,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主任戴红在大会上介绍,两年多来,总体组在智慧城市标准和评价体系方面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是初步建立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应用及试点示范。2015年10月,国标委、中央网信办、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的总体布局和重点领域。另外,从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框架,重点推动参考模型、评价指标、数据融合等31项国家标准的立项。

第二方面是初步建立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支撑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有序推进。按照智慧城市部际联席会议的部署,总体组充分征求各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共4个能力类、5个成效类的一级分类和36个二级分类的指标体系。另外,会同住建、公安、交通、测绘等部门,完善各个领域的分项评价指标,进一步明确了分项评价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及编写格式。

第三方面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不断深化与欧盟国家、国际城市间的标准合作,推动三大国际标准组织联合制定智慧城市基础通用类标准。

与此同时,戴红在大会上还提出,在“十三五”开局之初,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上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核心和急需的标准,同步推进现有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和应用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二是按照城市规模、城市特征、发展阶段以及未来需求,进一步分析城市管理者、居民、企业、评价机构的利益诉求,制定科学、有效、全面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思路,分阶段开展整体指标及成熟领域分项指标的试评价,引导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三是保持并扩大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推动我国现有智慧城市标准提案获得发布,积极推动中欧、中法、中德、中英等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沟通与合作。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副主任臧磊表示,标准对智慧城市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他们已经吸收了106个成员单位,涵盖各个相关标准委员会、院所和企业。目前总体组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就标准覆盖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而言,一类标准是基础性的,包括智慧城市的术语、总体技术参考模型等,主要构建了智慧城市的评价模型及技术指标体系系列标准。其中,整个系列评价标准的组织标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分项领域的总体框架已经立项。各个领域的基础评价指标、信息基础设施等,经过多次讨论已经有了初步成果,后续领域的标准也将逐步立项。

臧磊称为了解决智慧城市多元异构数据的融合问题,数据融合标准已经获得立项,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智慧城市信息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标准也已形成。

同时,这些标准还需要具体的试点示范,他们希望能够把这些标准应用到城市中去,对其进行验证,帮助城市建立评价机制,开展相关工作。在对接上,一方面会结合863重大专项课题,把标准应用到各个城市的课题中去;另一方面,会通过中国智慧城市产业信息联盟,吸引更多的产业机构和企业加入到标准制定中来,并将标准应用到产业中。下一步,总体组将与更多的城市进行标准对接与验证,继续推进国标的制定,完善相关研究成果。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秘书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棠丽表示,近年来,发改委、住建部、科技部、国标委、工信部等都开展了智慧城市相关试点工作,已经出现了一些样板城市和创新点,今年也将有一批城市进入验收阶段。对此,她们将必须要参照国家层面统一的评价技术和具体评价方案来进行验收,并且帮助其他部门科学有序地推进智慧城市后续建设工作。

结合国家的总体要求,总体组将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城市分阶段开展评价工作,根据评价情况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逐步推至全国。2016年,她们希望可以形成基本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公安、交通、住建、测绘等部门开展分项领域、分项评价指标的研制工作,这些部门的步伐走得比较快,各个分项评价指标将会在近期完成;在初步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后,她们将选择4-8个城市进行试评价,以验证指标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制定智慧城市的整体指标、分项指标,选出约40个城市,作为第一批样板示范,并出具权威的评价报告,形成稳定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2017—2018年将在全国范围推广整体指标、分项指标,完成百个智慧城市评价试点,全面支撑国家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的相关工作,并形成年度评价报告。2019-2020年,统筹开展综合评价标准的全面应用与实施。

在城市选取上,臧磊表示,第一是根据城市的行政区划及分布特点选取,第二是各部委可以从自己的试点城市中选取推荐,第三是城市可以通过当地主管部门自主申报,经专家组评选确定后上报国标委,与其他城市共同参评。

目前,共有9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率先完成第一稿,随着分项指标制定工作的完成,整体指标将逐渐形成,对于相互交叉融合的指标,我们会进一步融合成大的综合性指标,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流程。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表示,住建部自2012年开始共开展了277个试点,工信部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公布了两批信息消费试点,科技部和国标委2013年在2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示范工作,发改委2014年发布了80个信息惠民试点,国家测绘局于2012年在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空间基础上提出了9个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平台试点。综合来看,这些试点主要偏向于二三线城市,地级市以上城市超过60%,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吉林、北京等地的建设情况较好。住建部三批试点总共有3600多个项目,大部分倾向于社会投资PPP模式。

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总体组在国标委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例如,担任ISOTC268SC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专家在SC1全会上的新国际标准提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与共享指南》获得通过;主导推动IEC/SEG1(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并承担了该组织的联合召集人、5个工作组组长的重要工作,2015年推动该组织成功升级为智慧城市系统评估委员会;承担ISO/IECJTC1/WG11(智慧城市工作组)召集人、秘书职务;组织国内专家参与ISO/TMB/AGSmC智慧城市咨询组活动;基于国内现有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成果,牵头组织专家向JTC1提交两项新国际标准立项建议《智慧城市ICT技术参考框架》和《智慧城市ICT评价指标》,得到了JTC1主席和各国家成员体的高度认可。与欧盟、英国、法国等国家在智慧城市参考模型标准、数据概念模型等方面积极开展沟通合作,探索共同推动相关国际标准立项等工作。

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秘书处代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唐斯斯表示201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科技部、住建部、工信部等25个部门联合成立了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委的高技术司,中央网信办列席每次会议。一年多来,她们主要做了几件事情。第一个是,在2015年,召开多次联络员会议,多个部委在发布通知前都在会上进行过协商,让很多内容不再重合发布,达成了共识。第二个是,推动开展了中央地方的重大问题研究。现在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出现群带化,比如“一带一路”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怎样发挥智慧城市对国家战略以及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下一步应该重点考虑的方向之一。

唐斯斯提出,目前,他们正在准备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的撰写,这是第一次几十个部委联合开展工作,在优秀案例遴选上,今年主要以行业和领域为主,综合性案例比较少,该白皮书预计上半年对外发布。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第一次部长级会议也将于2月底召开,未来3年的智慧城市工作重点将在会上确定,部委分工也正在起草当中。

评价标准对于智慧城市建设非常重要,其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往往都是由评价标准体系缺失造成的。对此,唐斯斯提出几方面的建议。第一,制定评价标准时,要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在操作层面,帮助不同地区找到适合自己的标准,客观反映其建设成果。第二,评价体系应该体现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例如新型智慧城市,要考虑其与原来的智慧城市有什么不同,这也能反映出国家层面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和引领性目标。第三,考虑好试评价的数据从哪里来,是地方申报,还是通过其他渠道采集?是否可以考虑由总体组牵头,多个部门联合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数据库或可释放平台,对不同区域的建设情况进行展示。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29 17:39:46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进步一完善 31项标准已立项的相关文章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一.智慧城市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 智慧城市的提法最早出自美国的IBM,自该概念出现以来,经过各方的引导.创新.推动和探索,中国已经成为智慧城市概念演绎和实践推进的重点国家. 从最近的新闻报道.政策出台及实践看,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重要经济工作内容和行动计划,也被国务院列入推动信息销费.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国家住建部已经分两批确立了包括北京的丽泽商务区等地区在内的193家智慧城市试点单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正在研究.提交和出台有关文件,进行智

PPP 模式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应用与发展

近年来,国家多部委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提出到2020 年,我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等信息化手段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新技术提升城市的综合管理效率和水平并解决与民生相关的实际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还处于初级阶段,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建设智慧城市日益成为各界的共识,据报道全国50%副省级以上的城市,76%地级以上的城市,总共500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这项试点,近年来宽带.泛在和移动通讯爆发增长,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截止2016年一季度,移动宽带,就是3G和4G用户达到8亿户,其中4G用户达到5.3亿,固定宽带用户达到了2.7亿,在这里光纤到户有1.7亿,互联网普及率中,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2.6%,移动宽带普及率达到58.1%,用户平均每一个移动用户使用的流量已经达到了628M,比2015年底增长了61

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及投资主体分析

目前在国内正掀起"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的热潮,正式宣称建设"智慧城市"有十几个,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的类型也各不仅相同,有像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中部重镇的武汉,美丽的春城昆明,提交四化融合的佛山,港口特色城市的宁波,以及蓝色海洋经济的汕尾等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领导者意识到了"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的建设必然是顺应当前全球技术变革及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的时代潮流,"智

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智慧城市产业与传统的产业不同,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有机组合,更加强调智慧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智慧化.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更注重人的智慧,并且产业内部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知识的竞争.智慧城市产业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产业形态,一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智慧技术刺激下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对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具体的行业应用,例如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金融等行业的建设应用:四是政府对智慧园区开发建设的需求,由这些需求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渐见成效 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引关注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兴城镇化.鉴于国家新四化建设重点强调信息化与城镇化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着眼于"信息化+城镇化",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最佳模式.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利好刺激下,国内智慧城市将迎来建设高潮,行业市场发展与投资前景值得期待.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渐见成效 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引关注 智慧城市建设概念与背景 运用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等多项技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

十三五规划下 我国智慧城市与安防相关的整体规划

[导读] 智慧城市,谈及数年.从2012年开始,我国二三线城市也在释放城市的新职能与新价值.当时间来到十三五规划的第二个年头时,智慧城市依旧在思变. 智慧城市,谈及数年.从2012年开始,我国二三线城市也在释放城市的新职能与新价值.当时间来到十三五规划的第二个年头时,智慧城市依旧在思变. 从数字城市到平安城市再到如今的智慧城市,以绿色.智能.安全为主题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迅速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安防行业成为智慧城市基础技术支撑之一.为此,在十三五规划下我国的智慧城市安防建设会有新的变

2015年度我国智慧城市“惠民发展”呈现四大特征

日前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惠民发展评价指数报告(2015版)>(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广州等成为进入副省级城市以上"智慧城市惠民"排名前10名城市:2015年度我国智慧城市的"惠民发展"呈现出四大特征. <中国智慧城市惠民发展评价指数报告(2015版)>于2015年5月份启动,至12月底结束,历时近8个月的时间,从344个地市级以上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各部委试点城市中,通过在线数据爬取和大数据

我国智慧城市产业链及供需规模分析

智慧城市产业链包含了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它把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或孤环形式的产业链串联了起来,并将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智慧城市产业链中存在大量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可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运行状态的感知.传输.计算.分析.共享.决策,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民生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与之配套的智慧城市产业链包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