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持设备产品设计“八戒”

【编者按】本文作者@陌上菲蝶 ,文中对手机应用功能上的设计提到8个原则,其中提及引导用户使用的原则、也有针对用户群的设计师原则。

或许每位设计师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是在设计上站在用户角度的思考方式都是一样的,而文中提到的八条戒律就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常常在设计中纠结的状况。

1、一个页面只做一件事情

用户在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假如需要按顺序完成三件事情,那么这三部需要顺序分解为三个页面。一步步引导用户去完成整个任务。并且需要告诉用户,完成整个任务需要几步或者需要多长时间,给用户一个心理预期。

用户在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假如需要完成的三件事没有必要的顺序,并且这三件事在实现模型中给用户更多自由,用户很少犯错(违背实现模型进行交互),那么就需要在一个页面内完成。比如,用户在写一偏日记包括“标题”、“内容”、“日期”三个功能,并且三个功能在一起组成了一片日记。那么这三个功能就没有必要分解为三个步骤,完全可以在一个页面实现。然后再通过好的交互方式使三个功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在这里,笔者能想到的一种交互方式像这样:

1.三个功能有秩序的存在一个页面中;

2.当用户选择其中一个功能,那么程序就将用户注意力聚在这个功能上;

3.结束一个功能,然后提供用户返回到1的路径。其实这个思路还是遵循了原则1。

2、避免为极端用户设计

极端用户指的是那些违反常态行为和思考的部分用户。为极端用户设计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会影响大部分用户的使用体验,那么劝你还是抛弃20%的极端用户。更何况,你的良苦用心并不一定会带来极端用户的好评,既然极端,她们足以极端的让你无法想象。

我曾经接触过巨白的一些用户,即这里的极端用户。有不会用QQ的辍学少女;有第一次接触win7对其不大明白的公司文员;有不会用ps的工程师;有不会玩愤怒小鸟的小朋友…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会用!能否教我一下。”但是从没听他们抱怨过产品,他们只是尽最大努力来学习使用这个产品。

豌豆荚团队曾经做过一次分享,就提到一点“用户的包容性”。另外,请对自己的设计有足够的自信。用户是可以被引导的。我自己用PS 6年了,除了破解新版本的时候有些小麻烦外,大部分时候,我还与PS还是相安无事。

为老用户设计,为专家用户提供高级功能,在使用帮助和新手导航中兼顾好学和极巨包容的新手用户。

3、避免功能的堆砌

产品经理在收集需求的过程中,可以列出一堆待实现的功能。但是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需要从用户目标和用户任务的角度思考问题。否则,你的产品只是“一个能盛汤的勺子”,而不是用户“喜欢用它喝汤的勺子”。

看问题的角度,直接决定视觉产物。

请你记住,仅依靠功能取胜的时代结束了。

在现在,你不仅要绞尽脑汁的挖需求,更重要的是,把需求转化为符合用户模型的、对用户有用的产品。在这里我想到另外一个例子:微博!简单地说,微博产品分为首页list和详情页(全部微博内容+评论内容+评论功能+转发功能)(大部分App都是这个思路)。

你是否发现你在list看准了一条感兴趣内容进去之后,大部分情况是想去评论或者看评论,但是你进入“详情页”,映入眼帘的是刚刚浏览过的主体信息。

OK,在这里,信息传达存在重复性。重复传达同样的信息给用户是不好的,除非你的目的是加强用户记忆,但是在这里,显然,是不必要的。有些微博App做了改进,便是在list页,加入了“评论、转发”的功能,QQ空间便是这样做的。另外微博本身有140字数的限制,所以详情页的存在实在是多余。这点Path做的就很好。但是能把list页和详情页之间的切换交互做的更自然一些就完美了。

如果你只是想把工作做完,那你就额头冒着油,目光呆滞的坐在电脑前,继续苦逼的堆你的功能去吧。你永远享受不到,完成一件美丽产品的美妙感觉和惊喜。

4、拒绝绝对保守

绝对保守的人,总是不敢大胆的尝试,常常是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偶尔有一些新想法,最后也一定会被否掉。

这往往是大公司病。跟随是一种稳健的发展方法,但不是一个适合设计师发挥的土壤。总体来说年轻人是智能手机的主要用户群,这部分人大多是80、90后,他们性格相对开放,接纳力强,喜欢挑战,所以绝对保守的东西绝对不符合她们的口味。

5、不要过分纠结流量问题

“图文切换、流量提醒、不显示图片、离线下载、网络切换提醒…”是一些非常贴心的而功能。根据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2年Q2,73.7%的Android 和iOS用户通过3G和Wi-Fi接入移动互联网。当“节省流量”和“优质的用户体验”相悖时候,只要不是太恐怖的流量消耗,还是要优先考虑用户体验。

6)把握产品性格

面对设计潮流,是一味的跟风,还是保持企业识别?这是一个比较难的抉择,也许网站风格是非常立体的,但是时下手机端设计流行平而轻的设计。那么你怎么办?

我很喜欢的一个iOS应用 Flava,我常常用它写日记。它的设计风格也是类似真实笔记本的质感,PU仿真皮封面,纸面内页。由于它独特的设计,我对它印象深刻。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感觉它找不到了,起初也没在意,后来有一天发现自己iPod种貌似有一个陌生的图标,打开来,发现原来就是Flava。全新的交互方式、设计风格也变得很平。虽然新版本也很完美,但是我仍然很失落,那个令我印象深刻的Flava不见了,脑海中还浮现着它往昔的样子。

产品应该有自己的性格,像苹果,就非常重视这一点。

如果连你自己都会在某一版本完全否定自己,那你如何让用户完全认可你呢?

7、打破格式化设计思路

我是格式化思路的受害者。由于对iOS 设备控件的过分熟悉,我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一种格式化困境。以至于我所能想到的App都是” 标题栏+内容+Tab”的格局。

这样做本身没有错,也很符合iOS设计规范,但是俨然没了味道。就如一顿同样的饭,吃了又吃,寡然无味。打破格式化设计思路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去看一些Web上优秀的Flash网站,学习他们是如何打破格式化布局的。

8、保证可视区域

文字和图标做的小,给人更加精致的而感觉,但是在移动设备上,这是错误的设计。有些人会反驳说:我的点击区域是足够大的! 假如你带着礼物去参加朋友的生日Party,一个手掌大小的礼盒,和一个14寸电脑大小的礼盒,给主人公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

发散回来,用户眼睛里看到的是视觉大小,看起来特别小的控件,会使用户很紧张,小心翼翼的去点击,唯恐一次点不准。每次紧张的去点击一个按钮,对用户来说绝非一个美好的经历。

作者博客:陌上菲蝶

时间: 2024-09-20 11:53:41

智能手持设备产品设计“八戒”的相关文章

Creo 4.0应对智能互联时代的产品设计革新

未来产品的形态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以汽车为例,原来汽车是由电器和机械部件构成,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控制.感应器.各种各样的软件都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产业也就进入了互联智能阶段. 这对于制造业本身有着重大的挑战,产品不在仅仅是机械产品,而是由机械.电子.软件等的组合.这就需要企业具备适应互联智能设计.研发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市场机会. CAD被赋予新的含义 "CAD只是企业进行数字化的一种手段,当产品形态发生变化时,企业的产品研发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PTC高级售前总监纪丰伟说,在

智能互联产品改变设计方式

在关于科技和物联网如何改变产品和业务模式的最新文章中,PTC首席执行官Jim Heppelmann和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针对物联网时代的企业竞争战略进行了讨论.CIMdata正在密切关注这一系列的文章,因为CIMdata同样认为智能互联产品的发展正在改变制造商对产品设计.开发和支持的思考与执行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其开发和交付给客户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并且改变其未来的总体业务模式. 设计面向未来的产品 智能互联产品对制造企业的一个重大影响是其设计新产品的方式--如今企业必须考虑

Instagram创始人Krieger:产品设计的八条原则

如何做出优秀的应用?Instagram创始人Krieger的答案是,仔细观察人们在生活中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瞎猜.他在500 Startup举办的集会上分享了他在产品设计上的八点体会.开篇就表示:"在Google上搜索过某个东西不代表你真的了解这个东西,"要想真正创建某个产品来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7432.html">解决问题,"你得比人们更了解他们自己." 比如说你希望颠覆现在的购物体验,

深聊APPLE WATCH平台认知与产品设计

  编者按:超多干货!今天腾讯同学@C7210 这篇良心万字长文,从平台认知.产品形态及设计模式三个层面分析Apple Watch,是目前看到的分析最透彻的 Apple Watch 文章 >>> 时至今日,Apple Watch已然高调进入我们的视野,却仍未正式进入我们的世界,绝大多数人的信息来源仍限于Apple官方的介绍.大家有期许,有探索,也有失望.持负面态度者的普遍看法是,"这些事情在iPhone上都能做-手机屏幕那么大,看起来更爽用起来更舒服-令人心塞的续航能力仅支持5

交互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工作流程小议

当产品的用户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时,交互设计师的职责也越来越明晰了.交互设计师除了自身的基本功外,还需要有一个规范的流程,才能够使工作完整有序. 图1 交互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流程图 一.版本计划 版本计划是指在产品或项目立项时,对产品的一个总的规划,通常包括产品的需求与目标,比如能够实现哪些功能,性能上如何.这一过程,交互很少直接参与,或者列席一下发版立项,对计划情况有所知晓.交互可以纵观一下历史版本,对比行业内外的相关产品,以及满怀未来产品的一种期待:实用.方便.美观-- 二.需求分析 在版本计划

产品设计之习惯篇:产品因果关系日常分析

文章描述:产品设计习惯培养(一):日常学习之因果关系. 2012终于来到大家面前了.2011年有心再写一篇分享,可一直未能成行,1是没时间,2也怕自己写东西多了,反而让自己浮躁,无法将一些想清楚的东西呈现在大家面前.今年春节早,我也提前回了老家,在家里,总结这一年的成长,把一些已经成为一些个人产品习惯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大家多交流.有问题也可以到微博上@大神我们一起讨论 这次要讨论的话题,是关于产品设计习惯的问题.一个人,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驾驶习惯,都能在生活当中,给予自己很大的帮助.

正确的产品设计决策:借鉴iPad应用的完整设计流程

文章描述:iPad应用的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准则. 咱先祝各位情人节快乐吧,宅基腐都没太大所谓,2012了,图个乐呵.话说今次上新与之前一篇的间隔稍微长了些,不过也确实尽力而为了:天天梦里都在翻译东西,满脑子的iOS.交互设计.用户体验--希望事情都能快快的顺利搞定. 闲话不多说了,今天的这篇译文同样是移动方面的话题.有人说了你这不叫为"网而生么",哪来这么多移动的东西呢?这事儿也不奇怪,首先这是我个人目前最关注的方向,也是除了工作时间以外花费精力最多的地方:其次,正像我们在"从

产品设计应用:考虑到特殊人群的使用

文章描述:交互设计实用指南所定义的"可及"就是"信息可及".具体解释为在产品设计应用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特殊人群的使用状况,让这部分用户享受无障碍设计带来的便捷,在浏览,使用网页时能很顺畅的使用该网页所提供的相关资源. 可及,通俗的说是"可以达到",加上主语和宾语,在"交互设计"这个大的语境下,含义应该是"用户可以达到自己的操作目标",这不是和"有效性-用户的操作是有效的"重复了吗?其实,

一个门外汉的产品设计漫谈:设计无处不在

本文纯属门外汉YY的结晶,如有低级问题,敬请行家里手批评指正;如果文中煞有介事得出的结论与设计学科的经典理论不谋而合,则不胜荣幸.本文目的是闲侃软件产品尤其是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多处以传统产品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东东来举例,这顺带也在证明设计无处不在,以及软件设计与传统设计在理念和方法上融会贯通. 设计无处不在,设计决定一切 设计无处不在,人类世界是被设计出来的.如果你细心观察,可以在生活的时时处处发现优秀的设计及其蕴含的智慧.现在低头看看你键盘上F.J两个键上面的小疙瘩;笔记本电脑电源按钮(不是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