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精髓(第2版)》——6.3 使用QoS

6.3 使用QoS

欧洲的6net项目进行了IPv6 QoS试验,该试验主要集中在IPv6的差分服务上。文档“Report on IPv6 QoS Tests”描述了这些QoS试验,主要结论如下:

“……6NET骨干网的QoS试验表明,该IPv6 QoS模型能够作为生产性业务的基础。试验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运行,而且试验结果证实对骨干路由器不会造成任何的性能劣化,即便网络出现严重拥塞时也是如此,用户或应用程序所体验的最终性能结果完全符合QoS服务规范。”

在设计和测试各种新型IPv6 QoS实现方法的同时,现实世界中的大量经验表明,基于DiffServ的QoS实现机制能够为企业和服务提供商提供足够的可扩展的QoS功能特性。随着VoIP的广泛普及,要求底层网络基础设施必须具备QoS功能,而且大多数场合下选择的模型都是DiffServ。6net试验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IPv6已经实现的该QoS模型能够满足语音和视频等实时性业务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部署QoS的时候,技术问题不是唯一的关键因素,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包括QoS战略、策略、规则以及计费等)也是决定QoS部署效果的重要因素。

时间: 2024-10-27 18:12:48

《IPv6精髓(第2版)》——6.3 使用QoS的相关文章

《IPv6精髓(第2版)》——1.3 为何需要IPv6

1.3 为何需要IPv6 出于历史原因,美国的组织机构和政府大约占据了全球60%可分配的IPv4地址空间,剩余的40%地址空间则被全世界其他国家所共享.全球大约有64亿人,其中北美大约有3.3亿人,欧洲大约有8.07亿人,亚洲大约有36亿人,这就意味着占全球总人口5%的美国人拥有60%的可用IPv4地址空间,这就是亚洲在IPv6部署进度方面远远高于欧洲和美国的原因(上述统计信息截至2005年). 提示 虽然IPv4地址空间的理论极限是43亿个,但由于早期的地址分配方法十分低效,使得某些组织机构获

《IPv6精髓(第2版)》——3.10 多播地址

3.10 多播地址 本节主要讨论多播地址的格式,有关多播以及多播侦听者发现(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MLD)或多播组管理(Multicast Group Management)的内容请参见第4章. 多播地址是由高阶字节FF(或二进制1111 1111)标识的一组节点(如表3-2所示).一个节点可以属于一个或多个多播组.将数据包发送给多播地址时,该多播组的所有成员都要处理该数据包.IPv4中虽然也有多播,但是IPv6对多播做了重新定义和改善.多播地址的格式如图3-

《IPv6精髓(第2版)》——6.4 参考文献

6.4 参考文献 本节列出了本章提及的一些重要RFC和草案标准,有时也会列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RFC以供大家进一步学习之用. RFC 2205,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Version 1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1997 RFC 2210, "The Use of RSVP with IETF Integrated Services," 1997 RFC 2430, "A P

《IPv6精髓(第2版)》——3.13 参考文献

3.13 参考文献 本节列出了本章提及的一些重要RFC和草案标准,有时也会列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RFC以供大家进一步学习之用. RFC 1546, "Host Anycasting Service," 1993 RFC 1918, "Address Allocation for Private Internets," 1996 RFC 2101, "IPv4 Address Behaviour Today," 1997 RFC 2365, &quo

《IPv6精髓(第2版)》——1.5 何时部署IPv6

1.5 何时部署IPv6 当世界都转向IPv6的时候,如果还有人坚持使用IPv4,那么无异于将自己排除在全球通信与可达性之外.这一点在目前可能并不明显,但很快就会呈现出来.因而如果错过升级时机,那么将会因为无法使用新的基于IPv6的商业应用而失去大量潜在用户和新用户市场,直到部署了IPv6以后才会有所改观. IT界的一条黄金法则就是"不要打扰正在运行的系统".既然IPv4网络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且能满足日常需要,那么就没有理由改变什么.但是从现在开始,在建设和改造网络基础设施时,都必须考虑

《IPv6精髓(第2版)》——导读

前言 本书讲述的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大家已经熟知了IPv4的优缺点,知道如何设计和配置IPv4,也知道如何排查IPv4的故障,为何还要学习一种新协议呢?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吗?完全不必!IPv6的设计人员从15年以上的IPv4发展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他们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开发这种新协议,保留了IPv4的优点,将地址空间从32比特扩展到128比特,增加了IPv4曾经缺失的功能.他们还制定了多样化的过渡机制,允许IPv4和IPv6和平共处,实现两种协议之间的平滑过渡.事实上,这也是制定新协议版本的主

《IPv6精髓(第2版)》——3.9 任播地址

3.9 任播地址 任播地址的作用是在多台主机或多台路由器提供相同服务的场合下实现冗余性和负载均衡机制.任播并不专用于IPv6,早在1993年的RFC 1546中就已经将任播定义为用于IPv4的试验性规范.该规范为任播定义了专用前缀,使得通过该前缀即可识别任播地址.任播主要应用于DNS和HTTP等服务.为了正确处理这些非全局唯一的地址,该RFC还讨论了需要对TCP做的可能修改.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任播并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实现和使用.通常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共享单播地址(shared unicast a

《IPv6精髓(第2版)》——第3章 IPv6编址3.1 IPv6地址空间

第3章 IPv6编址 IPv4地址长度为32比特,而且看起来都很相似,但IPv6地址却有128比特,而且看起来差别很大.制定IPv6标准的出发点之一就是扩展地址空间,当然优化路由表(特别是Internet的路由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章将帮助大家熟悉IPv6扩展后的地址空间,解释IPv6编址的工作方式以及采取这种设计方式的原因.有关IPv6编址体系的详细信息定义在RFC 4291中(替代了RFC 3513). 3.1 IPv6地址空间 32比特的IPv4地址空间在理论上可以提供232个地址,约等

《IPv6精髓(第2版)》——1.2 IPv6有何新特性

1.2 IPv6有何新特性 IPv6是IPv4的演进版本.该协议通常以软件升级的方式安装在绝大多数设备和操作系统上.如果是最近购买的硬件和操作系统,那么通常都支持IPv6,所需要做的就是激活或配置IPv6.目前的过渡机制可以在保证IPv4网络正常运行的状况下逐步引入IPv6. IPv6的主要变化如下. 极大扩展的地址空间:地址格式从32比特扩展到128比特,足够为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此外,IPv6还采取了分层结构的地址空间,能够满足全局路由的优化需要. 自动配置:也许IPv6最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