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就在最近几个月,当越来越多的VC投资人通过各种渠道找上门来的时候,张磊意识到,本土的移动2B和企业移动信息化领域的投资在升温。
三年前,张磊创办了云动力科技公司,主要专注于企业移动信息化平台服务,斯时,国内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正是投资高峰期,但炙手可热的却是服务于个人应用2C领域的项目,针对移动2B领域的投资,却颇为冷清。
三年后,格局显然不一样了。和张磊一样,海知笔记创始人谢殿侠也发现,今年的情况发生了转变,人们不再需要过多的说教就能理解,而他的同行明道、纷享们正在各自出招,频频亮相。落地中国的大象Evernote也宣布推广企业版——一个企业级移动应用的概念似乎已在中国启动。
事实上,在大洋彼岸的硅谷,企业移动化的浪潮已蔚为壮观。北极光创始合伙人邓锋曾在公开演讲中告诉中国投资界,2011年下半年起,硅谷风投投向2B的就远远超过了2C;
就在上个月,另一位知名国际品牌的VC合伙人在参与数场湾区论坛后,感慨道,“现在的硅谷,已经不流行谈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了,都在谈移动2B”。
据咨询机构Appcelerator的《企业移动化报告》,基于对770加企业负责人进行的调查,绝大多数企业将移动化视为变革性手段,2013年的目标是打造5个或以上的移动应用。而传统巨头IBM在今年年初提出“Mobile First”战略,宣布大军进军移动领域。
相比已出现十亿美元估值公司的美国市场,国内的移动2B领域虽已百花齐放,但出位者寥寥。究其原因,金山云总裁王育林告诉本报记者,国内移动信息化行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年利润能达到100-200万的企业已属领先。
但事实上,一些移动信息化的先行者已经在寂静地创造利润。三年前已经开始布局的张磊,已经不满足于2012年几百万的净利润的基础上,他正在谋划着如何创造一个企业移动信息化领域的“利润台阶”,如何尽快让云动力成为一家有千万级利润的公司。
“预计我们可能在2013年出现一个大突围,有可能做到将近2000万的利润。”张磊表示。他已经在服务大企业的移动信息化领域布下了许多“利润支点”。
事实上,多年来,中国本土的移动信息化企业,大多是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国中小企业来说,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基础相对较弱,移动化的渗透力远不及美国。
“大企业有资金、有战略远见,愿意在移动信息化领域投入,有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驱动力,应该是移动信息化领域未来最有想象力的领域”。张磊认为。
在他看来,和曾经一度推动中国企业管理变革的CRM,ERP等软件技术带来的变革潮一样,未来的5-10年,中国企业将开始一场企业移动信息化变革,以移动信息化服务、应用、平台等为主要技术推动力,企业的工作流程、内部管理、与客户及市场的交易方式等,都将会迎来新的业态。
那么,在被市场看作下一片可供掘金的蓝海企业移动应用,中国的土壤能否长出几家的明星企业?面对近乎无人的蓝海,移动2B的创业者,是该欣慰,还是忧伤?
CFO的欢欣,CIO的惆怅
移动2B的春天正随着终端设备的普及悄然到来。
据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国内智能手机的销售量约1.89亿台;平板电脑的销量也在攀升,全年超过三千万,对应的全球销售额为1.17亿台。北极光创投投资经理林路指出,国内移动终端的普及程度已经超越当年的PC。而正因为PC普及度偏低的阻碍,传统企业级应用的推广和运用举步维艰。
在林路看来,移动设备普及带来的问题,本身就在为企业级应用领域创造新的创业机会。如此,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能够成为一股趋势。
然而,形势并非一边倒。“自带设备上班”,听上去会让CFO感到欢欣,因为不再需要给所有员工配置手机,但对于CIO(首席信息官)们来说,压力却是空前的。
林路解释说,企业通常把私有云建立在自己的机房内,员工在移动时,必须通过VPN才能连入公司办公。VPN远非新鲜事物,实际上,正如林路和一些业内人士所指出的,VPN在移动设备中的应用,为公司的信息管理埋下诸多隐患。
“首先会把邮箱、公司Wifi等系统部署变得非常复杂。”林路表示。其次,员工在手机内安装的其他软件,无论病毒还是被篡改的游戏,都获得了接触公司内部网络的权限,给企业信息安全构成极大的挑战。
如此,就催生了MDM(Mobile Device Management,移动设备管理)的市场,并孕育了诸多优秀的公司。在美国,红杉资本注资的Mobile Iron估值超过6亿美元,而拥有6000余家客户的竞争对手Airwatch则在今年年初宣布完成2亿美金A轮融资,并且和另一家Good Technology不时传出上市流言。
然而,惮于VPN的不可靠性,又担心公有云的安全问题,VPC(虚拟私有云)粉墨登场。上一季度,传出美国中央情报局与亚马逊签署6亿美元的订单,由后者提供虚拟私有云的服务。
对企业而言,无论MDM还是VPC的转型,都涉及IT后台处理的问题。这正是云动力科技CEO张磊等创业者的构想来源:设计一套移动云平台,在企业传统IT系统和运营商网络之间搭建一条通道。
产品的冬天,服务的春天
“移动2B软件的潜力市场在于中小企业,尽管大企业客户带来的利润不错,但范围毕竟有限。”KPCB中国管理合伙人周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然而,在长时间内,因为盗版因素的存在,中小企业的软件服务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牛奎光指出。不过,近年来从电商中成长起一大批中小企业,使得企业服务类公司接触中小企业的渠道成本降低。另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为软件市场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迎合中小企业的需求?“服务是趋势所在。”周炜指出。而当前移动2B应用普遍采用的云端SaaS服务,与单纯售卖软件的商业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张磊的云动力科技为例,其向客户提供的云平台,采用SaaS租赁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售卖。依靠针对企业的整体解决方案,软件开发、平台,及App推广三部分收入,这家初创企业在2012年实现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如果系统不好、服务不好,你的终端是没有人用的。”张磊说,对客户而言,SaaS模式可以让风险共担,客户不用一次性买断服务,固定投资会减少。初始成本远低于原有的软件购买,也不需要专设团队维护硬件。
然而,中小企业的付费能否支撑企业的生存?站在服务提供商的立场上,张磊表示,虽然前期的收费可能难以维系,不过,一旦能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收益曲线会逐步上升,较少像传统软件企业那样面临收入曲线波动的局面。
对于开发企业增值应用的公司,免费模式的可靠性又有几何?Evernote免费用户向付费用户的转换曲线给了其他创业者以信心。在产品推出6个月后,付费用户数为1%,两年后这一数值达到5.5%。
并且,与2C产品不同,企业级应用具有天然的壁垒。“用户的粘性较高。”海知笔记创始人谢殿侠指出,对企业来说,如果一套应用让其满意,被置换的可能性不高;同时,一家企业也没必要同时配备两套及以上管理系统。“只要有5%的客户愿意付费,海知笔记就能很好地活着。”谢殿侠说。当前,海知笔记旗下产品微部落付费版,每人每月的费用为十块左右。
根据企业的需求,天使投资人、Mobile2.0创始人王利杰总结指出,移动2B的机会将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帮助传统品牌企业做移动应用开发外包;帮助传统线下商户提供基于SaaS架构的管理;帮助传统生产企业提供管理平台,对外实现与电商平台的自动对接,参与交易提成;为传统企业提供销售人员业务展示,互动及管理的移动应用;以及帮助企业完成市场调查及广告效果监控等事务。
在此框架下,一些“看上去很土”的公司也在孕育新的价值。KPCB正在国内物色一家与硅谷创业公司3VR类似的企业。利用它们提供的商业视频分析服务,零售和餐饮连锁可以通过一套放置在云端的录像系统,使用手机或电脑随时进行监控,按年支付服务费。
但正如周炜所言,这只是初级监控应用的云端化,其后续价值在于基于视频的商业管理辅助,每天的视频可以提供人流分析、提供安全性报告和预警。同时在云端达成一种双向性的沟通动作,而不只是完成单纯“监视”的动作。
此外,如果从企业级应用真正的用户出发,员工对好应用的呼唤更甚。谢殿侠认为,传统的企业级软件是为老板和IT部门服务的,“只要老板搞定就买单”。由于没有面向最终使用软件的每个企业员工,过去2B软件的用户体验与2C端的应用不可同日而语。如何让员工体验的满意度上升,提高企业内部沟通的效率,是这位创业者及他的一些同行重点考虑的问题。
(责任编辑: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