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混合云的路,并非条条畅通

我以一位负责以云服务为基础实现多种业务解决方案交付工作的CIO的身份表达自己对混合架构的观点。在过去五个月中,我有幸参与到十几次高层对话当中,交流对象包括多位来自大型企业的CIO与CTO。以此议题为基础,我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我还阅读了大量与混合架构相关的文章与博文,但在我看来业界对于云环境下混合架构的认知仍然不够确切。

企业接纳云技术的理由可谓多种多样。云用户已经从灵活性增长、成本降低以及全球影响力改进等多个角度从中获益。在与多位CIO的交谈当中,我发现云技术切实帮助他们将原本无法转化为商业收益的宝贵资源改造成新的价值来源。换句话来说,基础设施管理已经由毫无特色可言的日常事务变成了其产品与服务构建、甚至是品牌知名度提升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IT部门目前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基础设施与运营管理机制。我曾与多位CIO进行交流,他们都希望能够尽快将基础设施迁移到云环境当中,但他们也意识到要让云技术真正以有意义的方式发挥作用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段旅程中,企业需要找到理想的途径以保持现有系统继续顺畅运作,同时最大程度发挥现有投资成果的潜在价值。在我之前的《企业的云之旅程》一文中,我讨论过企业应如何利用AWS Virtual Private Cloud(简称VPC)以及Direct Connect实现内部基础设施与AWS的对接,从而构建起混合架构。这样的混合架构对我而言最具实际意义,同时也成为众多企业在探索最大程度发掘云技术优势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必要步骤。

不过除此之外,关于混合架构的探讨也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内容。我发现目前市场上流行着三种认识误区,虽然初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在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后就会发现其根本站不住脚。这三类误区包括:

误区一:混合是一项永久性目标

在这种观点中,永久性的表述有些太过绝对。大型企业由于拥有规模庞大的遗留系统而需要在较长周期中运行其混合云架构,其时间甚至可能长达数年。每一家企业的云旅程都会有所差别,而且每家企业都有着适合自己的推进速度。不过我真的很难想象在若干年之后,仍有大量企业继续运行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体系。虽然三年预期似乎显得太过激进,但我相信这一周期绝不会超过十五年。而且就目前来看,加快这一转变的推进因素有以下四点:

1.云服务供应商所具备的规模化经济效应将随普及程度的持续提高而不断增强。而这些优势将以多种方式给云服务买家带来更具竞争力的回报。

2.云技术在创新速度方面已经达到前所未有之水平。AWS在2014年年内发布超过515项增强成果,这一创新规模相当于此前三年内每年成果的二倍。

3.企业用于运行其业务流程(包括电子邮件、生产力、HR以及CRM等)的技术方案开始越来越多地依托于云平台实现。

4.能够帮助企业将现有业务迁移至云环境当中的技术与业务方案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大家可以查看AWS Marketplace与AWS合作伙伴网络以了解详尽信息。

误区二:混合架构允许大家以无缝化方式在内部基础设施,与云环境之间实现应用程序迁移。

从表面上看,一论调似乎颇具吸引力。它假定云与内部基础设施具备同样的容量水平。我确实发现不少企业在管理内部基础设施方面拥有出色的表现。但与此同时,很多企业正是出于在功能与容量方面受到内部设施制约的理由才开始尝试云服务方案,例如真正的弹性、安全性水平、按使用量计费以及持续性创新等等。如果利用混合架构来实现应用程序在数据中心与云环境之间的无缝化迁移,那么功能发挥空间将被束缚在最低水平。

误区三:混合架构允许用户以无缝化方式在不同云服务供应商之间进行应用程序代理切换。

这种观点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值得深入探讨。企业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云解决方案满足其实际业务需求。其中通常包含一系列基础设施服务以及运行在企业内部数据中心之外(往往在AWS之上)的打包解决方案。这种处理方式完全合理,IT管理者应该审视其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理想的解决工具。

最让我担心的是,企业可能陷入一种不切实际的预期陷阱,即希望利用架构实现单一应用程序在多家不同云服务供应商的平台之上无缝迁移。我很理解工程技术人员对这种效果的迫使需求——能够将不同云环境结合在一起协同运作,听起来确实极具吸引力。遗憾的是,这种思路往往会首先抵消掉企业在云环境下本该拥有的生产力提升效果。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迫使自己重新回归起点的愚蠢作法。相较于管理自有基础设施,大家现在需要面对多种不同基础设施方案之间的细微差别。与误区二类似,这同样将云技术的实际功能束缚在了最低水平。

我也很清楚,企业可能希望遵循这一思路保证供应商以坦诚的态度与之交流,并避免被锁定在单一供应商身上。一方面,我并不认为选择大型云服务供应商真会带来什么潜在风险,而且云计算业界的发展方向不太可能指向策略性运营策略。在另一方面,我认为还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此类问题。那些能够利用现有自动化技术打造应用程序架构的企业也将有能力可靠地再现其业务环境。这一最佳实践将帮助这类企业充分发挥云计算的弹性优势,并将应用程序从基础设施中加以解耦。如果处理得当,只要拥有令人信服的充分理由,企业完全能够在无甚负担的前提下在不同云服务供应商之间自由迁移。

技术决策有时候确实是个难题,而且作出的选择往往不够完美。但创建一套混合架构却用不着这样瞻前顾后。如果大家就这一议题有自己的观点,请在评论中与我们分享。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

时间: 2024-09-15 00:24:39

通往混合云的路,并非条条畅通的相关文章

企业部署混合云亟需考虑的4大要点

云计算的兴起对于各行各业可谓是一大福音.由于混合云具有的公共云优势,而且它还让企业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内部部署私有云的附加安全性和可控性,2015年各类规模的企业都针对他们的存储应用和各种工作负载开始采用混合云解决方案. 但是混合云的部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往混合云的道路荆棘丛生.数据和工作负载的迁移是很复杂困难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工作负载都具有从一家云服务供应商到另一家供应商的互操作性.识别和解决这些混合云挑战是保持一个高效云环境的关键. 可扩展性.应用程序灵活性和资源管理受限 企业用户在使用公共

人民在线,混合云架构下的业务进阶之路

本文讲的是人民在线,混合云架构下的业务进阶之路 一. 项目背景 作为人民网控股的公司,北京人民在线网络有限公司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国内最早从事网络舆情与新媒体生态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在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监测.管理.应对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增长,人民在线的舆情监测业务呈快速上升.蓬勃发展趋势.截止2015年底,在线运营的各类舆情应用系统已超过200个,并且持续以每月6至10个新系统上线的速度增加,服务客户覆

通往研发效能之路,云效2.0五大新品重磅联合发布

10月14日上午杭州云栖大会研发效能峰会,一站式企业协同研发云云效,进行了全新品牌升级,云效正式进入2.0全新时代. 云效源于阿里巴巴多年先进的管理实践理念(精益创业.看板方法.Scrum.中台战略.狼团队)和工程实践(微服务.DevOps.CI/CD.自动化测试),提供从"需求->开发->测试->发布->运维->运营"端到端的协同服务和研发工具支撑.升级后的云效2.0支持公有云.专有云和混合云的协同研发,助力企业产品快速创新迭代和研发效能升级. 云效专有

【双11背后的技术】17.5W秒级交易峰值下的混合云弹性架构之路

选自<不一样的技术创新--阿里巴巴2016双11背后的技术>,全书目录:https://yq.aliyun.com/articles/68637 前言 每年的双11都是一个全球狂欢的节日,随着每年交易逐年创造奇迹的背后,按照传统的方式,我们的成本也在逐年上升.双11当天的秒级交易峰值平时的近10多倍,我们要用3-4倍的机器去支撑.但大促过后这批机器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到次年的双11会形成较长时间的低效运行.试想一下,电商交易有大促峰值,而阿里云有售卖Buffer,如果能充分发挥云计算的弹性能力,

17.5W秒级交易峰值下的混合云弹性架构之路

前言 每年的双11都是一个全球狂欢的节日,随着每年交易逐年创造奇迹的背后,按照传统的方式,我们的成本也在逐年上升.双11当天的秒级交易峰值平时的近10多倍,我们要用3-4倍的机器去支撑.但大促过后这批机器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到次年的双11会形成较长时间的低效运行.试想一下,电商交易有大促峰值,而阿里云有售卖Buffer,如果能充分发挥云计算的弹性能力,让资源可以两边快速腾挪,就可以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了.把我们的交易单元可以部署在云上面,那么大促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按照压测模型去云上构建一个符合能力的新

管控对构建稳定的混合云环境至关重要

自助服务自动化以及工作负载爆炸式增长是混合云环境的制胜法宝.例如,美国贝勒医学院的副校长兼CTO Izaguirre打算扩展其内部私有云,将来用于云存储.但私有云必须要符合该学院的合规性及监管要求. 该学院目前有一个基于VMware的私有云,通过CliQr编排技术向开发人员提供云服务.Izaguirre希望最终能够通过该学院的自助服务界面向研究人员提供云存储服务.这对改善彼此间的协作大有帮助. Izaguirre说:"现在如果一名研究人员想共享一个非常大的基因序列样本,必须将数据放到存储器中然后

国内在线预订模式开创者驴妈妈旅游网:如何在混合云上搭建产品数据分析系统

直播视频: (点击图片观看) 3月11日在线实时分享顺利结束,本次由驴妈妈技术副总邵汉成分享了驴妈妈旅游网基于混合云的OTA行业数据分析.精准运营和大数据用户推荐.本次视频直播的整理文章.视频整理完毕,如下面内容. 系统发展历程 在驴妈妈旅游网成立初期,整体系统最初采用的是ALL IN ONE架构,服务器和数据库数量相对较少,每天处理的订单数仅仅是几百到上千个订单:业务量进一步增长后,整体系统按照业务进一步做垂直拆分,系统容量得到一定的增长,能处理几千个订单: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数据量和并发量高

阿里云新品轮番轰炸 发布物联网、专有云、混合云、视频云解决方案

 随着计算日益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公共服务,在阿里云的客户名单里,出现了越来越多像12306.中石化.中石油.海关总署.国家电网.国税总局.中国气象局等等大中型政企客户,云计算不再专属互联网创业者.企业对云计算又有哪些新的需求? 4月20日,在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阿里云重磅发布物联网.专有云(Apsara Stack).混合云.视频云四大解决方案,同时亮相的还有存储.数据库.安全.云市场.域名交易平台.阿里邮箱等多个领域的数十款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新品. 物联网平台赋能传统企业 互联网完成人与人的连

解开混合云网络困惑

亚马逊VPC是混合云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企业能够控制公有云配置,同时又可以安全地连接到私有数据中心. 安全性和控制历来都是企业高管和IT专业人士在考虑使用公有云服务时的两大担忧.而这一问题在网络方面最严重,IT团队需要在混合云网络中能够控制公有云基础架构的配置以及到私有数据中心的连接安全性. 这些类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很复杂.在一个多层次的设计中应用分散到各个系统,而在每个应用层中都有不同的安全要求.这意味着,各个系统必须在不同的网段中相互隔离,而这在标准云服务中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