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数据欺负人

近日,美联航超卖客票并暴力拖拽亚裔乘客下飞机的行为引发众怒,连美国白宫都看不下去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位被赶下飞机的亚裔乘客,其实是大数据分析的“受害者”。这也可以算作是大数据时代的负面产物吧。

美国航空业存在一个“合法”的惯例——超卖,就是说一趟航班如果有150个座位,航空公司一般会多卖出几个位子,比如155个。通常情况下总是会有人误机,座位一般够用,但大家如果都赶过来了,那必然有人没位子坐,这个时候,航空公司就会“选择”一些乘客下机。

问题就出在航空公司如何选择改签乘客。据美联航官网介绍,公司会优先保障残疾人和儿童权利,其他人则将根据舱位、行程、会员信息来决定优先顺序。这个时候,航空公司的“大数据库”就发挥作用了。通常,那些乘坐头等舱、经常乘坐飞机的人“拒载率”会更低,换句话说,这一机制倾向于让穷人和不常坐飞机的人来承担超卖成本。

以往,我们听到的多数都是说大数据的好。的确,大数据可以帮助百姓改善生活体验,帮助政府提高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决策者越来越倾向于根据大数据并参考复杂算法得出的建议来做出决定。但是,如果这些数据是关于个人,尤其是没有太多话语权的普通百姓时,这些算法往往会成为一种“压迫”甚至是伤害。尤其是,大数据算法和高科技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可能成为弱势群体的梦魇。

比如,据报道,一些电子商务卖家,会根据大数据提供的买家信息,将质量差一些的甚至是不合格商品,优先发给那些退货次数少、遭遇假货劣质商品时不爱维权的买家。对于美国的很多穷人来说,每一次关于他们个人数据的收集都会将他们试图逃离贫困的努力化为泡影。

除了企业坚守社会责任外,政府的监管也要跟上,不要让那些弱势群体受到大数据的伤害。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23 06:27:47

警惕大数据欺负人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发展谨防"一哄而上" 警惕大数据应用陷阱

马云曾说,"我们还没搞懂PC互联网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我们还没搞懂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来了."作为近几年来最热门的网络概念之一,大数据在多个领域的落地显示出其巨大优势,如出行类APP在城市中为用户提供快速的车辆调度,又如谷歌智能系统阿尔法围棋在人机围棋大战中获胜.然而大数据应用喜忧参半亦是事实,曾作为大数据具备革命性潜力证明的谷歌流感趋势近几年的预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大数据是否被过度热炒?现行大数据分析是否可靠?这些疑问在大数据已作为国家战略被写进"十三五"

大数据与人的主体性

点击.流量的多少并不能客观地概括"我们是谁",而是关于希望与诉求的一种个性化的展现.目前针对"大数据"的定义给人的印象是缺乏主体性,我们不能满足于数据的产生与人有关,更要意识到,数据本身就是由人创造.这就是人的数据. 我们所处的时代还有一个比较拗口的名字,叫做"拍字节时代"(petabyte era),所谓"拍字节"即千万亿字节或千兆字节,属于较高级的储存单位.人们不仅关注存储介质的庞大体量,也在谈论数据内容的急速增长.&qu

首批大数据“百人计划”

近日,贵阳市首批大数据"百人计划"培养对象遴选工作结束. 为进一步加大大数据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大数据人才队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于去年7月启动贵阳市大数据"百人计划"选拔工作.通过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会议研究.面向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了首批27名大数据"百人计划"培养对象,主要来自我市有关大数据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的创办(领办)人.核心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其中包括2名国家"千人计划"

为何大数据让人开始怀疑人生

< 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一年多前听说了"大数据"这个词,以为就是"数据大"的意思,随着媒体不断地曝光,以及今年阿尔法狗升级版横扫当今围棋第一人年轻的柯洁之后,对"大数据"的好奇油然而生. 于是从书橱里翻出来这本由舍恩伯格写的"大数据时代",不指望自己能够读懂读通,但是读总比不读要强,遵循"开卷有益"的传统吧. 今天读的是引言部分

警惕大数据暗藏的“窃密通道”

大数据模糊了涉密与非涉密数据的界限,颠覆了数据垃圾无秘密的传统认识,打破了以客观存在为基础的定密习惯.因此,稍有疏忽便有可能引发泄密事件,保密工作者应高度警惕. 大数据暗藏"窃密通道" 从非涉密数据中发现涉密信息.大数据基本理论告诉人们:"如果将海量的碎片化数据汇聚到一起,积少成多,形成大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就可挖掘出隐藏在大数据表象背后的重要价值."这一理论启示人们:如果将海量多元的非涉密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关联分析,在碎片化的信息之间建立某种整体联系,就可

警惕大数据的“哑铃”现象

SnapLogic公司的CEO高拉夫•迪隆认为,大数据哑铃的两端,一端是零售.金融等服务业和信息密集型产业,一端是工业互联网,这两端都能从大数据获得巨大的好处,但大数据并不适合其它大量处于中间地带的企业. 如果真像知名风投家马克•安德里森所说的那样,软件正在吞噬世界,那么大数据就应该是在拯救世界,对吧? 近两年来,"大数据"这个词已然滥殇于报端.它一般代指用来分析令常规工具望洋兴叹的海量数据的一系列技术."大数据"的火爆令许多高管不禁踌躇自己的公司是否也要来上这么一

缔元信梅涛:&quot;安全的陷阱&quot;,警惕大数据壁垒化危害!

随着人们对大数据价值理解的深入,更多的公司将自身领域拓展至大数据层面.然而与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数据管理行业急需的一系列数据使用标准及数据守则并没有被建立.在法律监管与行业监管都缺失的情况下,许多数据企业都在从利己的角度出发,将大数据安全与大数据壁垒联系在一起.我们不经要问:被分割成孤岛的大数据还能称作是"BigData"吗? 拿目前大数据应用最前沿也最广泛的在线广告行业为例,许多现实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光是透明度的缺失,也包括行业各方并未真正理解自己在整个生态中所处的位置.企业认为在线媒

大数据让人看到更真实的历史

史料海洋给我们提供的是人类经历的数据资料,这些资料是我们证明.证伪历史结论的基础数据.希望读者能从三位量化历史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启发. 历史只有工业革命前后之分 大数据研究不仅能预测人未来的行为,也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清过往的历史.斯坦福大学Clark教授说,"历史只有工业革命前后之分,其他的历史细节虽然很有意思,但不关键."为什么呢?一方面,世界人均GDP在公元1800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

警惕大数据中的“陷阱”

导语:关于社会大数据的研究近年来不断扩大.繁荣,发展为集社会学.计算机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于一身的交叉学科.与此同时,新的数据获得渠道.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也不断被研究者们引入社会研究领域.然而,正是因为该领域的快速兴起,社会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往往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讨论.未成形的方法规范.模糊的样本收集范围及边界等诸多问题导致类似研究难以复制,更难以像传统社会学研究方法一样可以通过实证研究结果的梳理总结得出系统的理论.本期[大数据与社会]将梳理总结关于大数据研究"陷阱"的文章,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