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联航超卖客票并暴力拖拽亚裔乘客下飞机的行为引发众怒,连美国白宫都看不下去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位被赶下飞机的亚裔乘客,其实是大数据分析的“受害者”。这也可以算作是大数据时代的负面产物吧。
美国航空业存在一个“合法”的惯例——超卖,就是说一趟航班如果有150个座位,航空公司一般会多卖出几个位子,比如155个。通常情况下总是会有人误机,座位一般够用,但大家如果都赶过来了,那必然有人没位子坐,这个时候,航空公司就会“选择”一些乘客下机。
问题就出在航空公司如何选择改签乘客。据美联航官网介绍,公司会优先保障残疾人和儿童权利,其他人则将根据舱位、行程、会员信息来决定优先顺序。这个时候,航空公司的“大数据库”就发挥作用了。通常,那些乘坐头等舱、经常乘坐飞机的人“拒载率”会更低,换句话说,这一机制倾向于让穷人和不常坐飞机的人来承担超卖成本。
以往,我们听到的多数都是说大数据的好。的确,大数据可以帮助百姓改善生活体验,帮助政府提高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决策者越来越倾向于根据大数据并参考复杂算法得出的建议来做出决定。但是,如果这些数据是关于个人,尤其是没有太多话语权的普通百姓时,这些算法往往会成为一种“压迫”甚至是伤害。尤其是,大数据算法和高科技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可能成为弱势群体的梦魇。
比如,据报道,一些电子商务卖家,会根据大数据提供的买家信息,将质量差一些的甚至是不合格商品,优先发给那些退货次数少、遭遇假货劣质商品时不爱维权的买家。对于美国的很多穷人来说,每一次关于他们个人数据的收集都会将他们试图逃离贫困的努力化为泡影。
除了企业坚守社会责任外,政府的监管也要跟上,不要让那些弱势群体受到大数据的伤害。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23 06: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