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9年就有了可穿戴式设备:帽型收音机

发明家Victor T. Hoeflich是美国新奇产品制造公司American Merri-Lei的创办人,他1949年3月推出了天外来客般的“帽型收音机”。在新闻发布会上,Hoeflich曾用青少年做模特对其加以展示。该产品在美国境内的各大百货商店均有销售,并以邮寄形式发货,当时的售价为7.95美元。产品主体为一个头盔,有8种颜色可供订购:唇膏红、淡黄、粉红、玫瑰粉、橘红、火红、淡黄绿、棕褐。之后研发商又添加了7种颜色选择。虽然这种帽子在当时有一种未来派的外观,但这实际是受技术限制所致。纵然
晶体管在1947年就被发明出来,但它仍旧颇具实验性,没有被广泛使用,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直到1954年才出现。因为这种帽子上的收音机以电子管技术为依托,所以Hoeflich便使两根电子管和一支环形天线成为了该产品的显著特征,而调频旋钮则安装在两根电子管中间。无线电真空管技术在二战时期得到提高,从而也使得小功率收音机得以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帽子上的收音机能戴在头部,用电池低电压供电,电池则由用户放在自己口袋里携带。虽然“帽型收音机”在开始时反响甚好,但这种待遇却并未持续,甚至其广告也在上世纪50年代停止播出。它的失败主要还是基于技术限制,这种帽子只有两个电子管,而家用收音机则有五六个,后者运转得更好。另外,上世纪30年代末,更高级的FM调频无线电格式在美国得以使用,但“帽型收音机”只能接受AM频率信号。而且环形天线也是有方向性的,用户只要转头,信号
就会丢失。更有甚者,这种帽子在广告里标榜自己的信号接收范围远达20英里,但因其缺少必要的电路元件,有时用户在调节时,会接收到距离更远的电台,但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尖厉刺耳的干扰声。“帽型收音机”也并不是新创意。发明家H. Day在1922年就曾和一顶被改成收音机的礼帽合影过,而1930年8月号的美国杂志《现代力学》也曾发表过类似的故事,一位德国工程师也曾创造过一顶硬草帽样式的“帽型收音机”。现在看来,这一穿戴式收音机也算是Mp3的鼻祖了,虽然受技术所限,但其理念并没有多少变化。这大概也是
GoogleGlass这类产品所必经的道路吧。

时间: 2024-07-30 14:10:49

早在1949年就有了可穿戴式设备:帽型收音机的相关文章

世界最早“穿戴式计算”设备竟是中国算盘

穿戴式设备的风潮最近席卷了电子消费品的世界,但是这股风潮最早出现的时间或许比我们想象中的都要早,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款17世纪的穿戴式设备:没错,是算盘,在300年前的清朝,勤劳勇敢的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制造出这款穿戴式的算盘了,这绝对是世界上最早的"穿戴式计算".这款在戒指上的算盘长1.2厘米,宽0.7厘米.虽然尺寸很小,但是这款算盘的功能绝对齐全,只要随便用一根发髻之类的东西就可以拨弄,大概是古代商人所用,利用它便携的特性,做一些商贸交易时的数学计算.如果当时的设计师能想到腕表这种东西

盘点那些让用户玩起来的交互方式

  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手机应用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或者帮我们打发无聊时间,或者帮助我们紧密联系远方的朋友,抑或对学习知识.获取资讯有所裨益. 手机应用有不少有趣的交互方式值得深思和学习.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中有哪些好玩的交互,我们又是如何通过它们来进行操作的. 摇一摇:摇摆的节奏 自从微信引入了摇一摇的交互方式后,立即四处风靡,各种应用纷纷推出各种基于摇一摇的功能:摇一摇更换皮肤.摇一摇推荐餐馆.摇一摇换歌等.有些应用结合的比较自然,还有一些则有些牵强附会.当然,在

百度腾讯阿里,其大数据优劣势与策略分析

阿里巴巴CTO即阿里云负责人王坚博士说过一句话:云计算和大数据,你们都理解错了. 实际上,对于大数据究竟是什么业界并无共识.大数据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信息革命带来的除了信息的更高效地生产.流通和消费外,还带来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引爆点"到来之后,人们发现原有的零散的对数据的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移动互联网浪潮下,数据产生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人类达成共识开始系统性地对数据进行挖掘.这是大数据的初心.数据积累的同时,数据挖掘需要的计算理论.实时的数据收集和流通通道.数据挖掘过程需要使用的软

两个不同概念?物联网是人工智能的基石

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在很多时候一些人看来,这两个概念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同物联网代表着相同的事情,这两个词是可以交互使用的,明显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既然如此,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两者结合起来后,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什么是物联网? 我们首先来看国内对于物联网的定义,十二五规划中是这样阐述的: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

物联网支付技术架构和发展趋势

一.前言 物联网一词最早源自美国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兹 (Bill Gates) 在 1995 年所著的<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 一书中,一段描述智能化居家生活的想象.由于当时信息技术发展未臻成熟,物联网并未引起世人太多关注.1998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电子产品代码 (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 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 年该校 Auto-ID中心主任凯文·艾什顿 (Kevin Ashton,后来被称为"

独家|胡郁出任讯飞消费者事业群总裁,物联网时代输入法战争启幕

11月24日,新智元与科大讯飞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 共创新世界"新智元百人会·11月领袖论坛在北京举行.以科大讯飞23日举行的年度发布会为契机,本场论坛从技术上主要围绕认知计算和认知智能展开讨论:在产业上讨论了语音技术的落地问题:发展趋势上,围绕物联网.AI+的巨大潜力展开. 新智元创始人杨静开场致辞,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IBM 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 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发表主题演讲. 会后,在接受新智元的独家专访中,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透露,不久前公司

刘庆峰年会演讲:科大讯飞的三层生态框架是如何建成的?

雷锋网按:近日,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公司年会上发表了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科大讯飞在促成"2016年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元年"这件事情上,起了领袖性的作用:分析了AI核心技术发展主线和能够改变世界的3要素:并用具体事例论证了"应用才是硬道理"的观点,另外他也介绍了讯飞由内而外的三层生态架构. 以下是刘庆峰演讲全文,雷锋网做了适当删减和修改. 大家下午好! 刚才胡郁代表公司领导班子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计划和总结,从中可以看到2016年科大讯飞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欣喜的进展

可弯曲设备受追捧 技术与成本仍是待解难题

[导读]可弯曲屏幕的技术问题解决仅是时间问题,如何转化成实用产品和激起用户购买欲是关键. 转播到腾讯微博 腾讯科技讯(瑾瑜)北京时间4月15日消息,国外媒体报道,可穿戴式设备今年倍受追捧,比如智能手表及头戴式智能眼镜等,对于那些能够弯曲.折叠和卷起的未来显示屏,这些都只是显示屏幕大革命的前奏. 只要能够摆脱现如今相对尺寸较厚.易碎及固定玻璃结构的显示屏,未来的设备或许会变的完全不同,将配有能够卷起的屏幕.能够依附于较为粗糙的表面,甚至能够伸缩. 不过,要想将这些变为现实,仍有一段路要走. 市场研

善用各种嵌入式科技 打通物联网任督二脉

任何事物莫不由单纯的一对一连结,逐渐发展成为频繁互动的复杂网络,例如人际网络.交通网.物流网,乃至生态系统皆然.早年计算机也由储存媒体的间接互动,历经一对一及局域网络的发展,逐渐演进成为我们当前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互联网. 如今互联网上彼此互动的不再只有计算机,除了各式各样的行动设备外,任何事物莫不被热切期望地赋与连网能力,进而打造出"物物相连连天边"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一时之间,物联网成为全球各领域产业一致看好并寄予无限期盼的明日之星.今后我们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