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新身份

文/ 本刊编辑部  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最初人们以为不过是一场闹剧,因为两者过去的反差太大了。现在尘埃落定了,总算相信这是事实。  中国人还多少有点不适应。因为距离中国汽车企业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不过10多年时间,怎么时空转换,突然轮到中国了?  是的。中国企业现在有了新身份。吉利将不是特例,甚至不是先例。这样的事,未来将频繁发生。这一切,都是世界经济危机所赐。有人说危机就是转机,这又是一例实证。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的身份就是“世界苦力”、“世界工厂”,是世界品牌和资本的主要输出地。尽管中国生产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产品,尽管离开中国产品,美国人的日子已经很难过下去了,但由于附加值过低,媒体和专家总是拿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说事。  这一切,都是因为身份问题。一个刚融入世界的国家,如果想要定位,首先遇到的是世界的“反定位”。不在于你能做什么,而在于别人认为你应该做什么。这就是反定位。  因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没有自己的位置,中国企业只有从别人最不愿意干的事情做起。这就像一个刚入职的业务员,没有资格做大事,只能从“扫街”、理货、铺货等别人最不愿意干的事情做起。一旦表现得好,才有机会得到重用。  10多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企业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不再视“亚洲四小龙”为神明。此后,中国企业的表现更为自信。  中国企业埋头为世界“打工”,竟然积攒了世界第二的GDP,世界第一的出口额,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  如果一个人突然有钱了,人们可能说你是“暴发户”。如果一个人一直有钱,人们只有对你另眼相看。对中国的崛起,西方世界的心理最初是视而不见,后来是拒绝、愤怒。世界危机让西方世界看到了自己是“虚弱的强者”,而中国企业是“强大的弱者”,发现自己需要来自中国的“拯救”。而以前,西方世界一直以为自己才是世界的“救星”。  于是,在世界经济危机后,中国有了新的定位,中国企业有了新身份。没有对国家和国民的认同,就不会有对企业和品牌的认同。现在,西方世界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强大,尽管可能心有不甘。因为有了新身份,中国企业就有可能做原来想做而又做不了的事。  中国企业将成为世界品牌的收购者。就像10多年前世界拼命收购中国品牌一样,中国企业将走向世界,收购世界品牌。这样的事情,前几年已经静悄悄地在做,现在可以高调地做了。  中国企业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培养了世界级规模的企业,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的资本更值钱了,中国形象的提升使得人们从心理上认同中国企业了。  中国企业将成为世界资本的主要输出者。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需要寻找出路,中国国家领导人所到之处总在承诺加强与中国友好国家的投资。中国在能源、矿藏等领域的投资既受投资国欢迎,又让西方世界担忧。他们喜爱中国资本,但害怕中国资本彻底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中国企业将成为跨国公司的新主人。中国不能总是输出产品,出口产品再多,也不是跨国公司。通过输出资本,在其他国家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让中国企业带入世界,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新的跨国公司。  中国将成为世界营销资源的整合者。发达国家的品牌、市场,中国的制造能力,世界各地的资源,这些都是中国企业未来需要整合的营销资源。  这样的身份变换,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曾经发生在日本企业,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经发生在韩国企业。  这是一个国家从加速到腾飞的时刻,也是量变的积累引爆质变的时刻。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之初,多数中国企业还在埋头处理自己的危机。现在,中国企业发现,自己虽然困难,但欧美国家的企业更为困难。中国企业突然发现,世界对中国有了新的期待。  世界过坎,中国爬坡。这是对目前世界企业格局的最精辟描述。  中国企业要学会适应目前的新身份,一定要有所作为。因为这样的世界性机遇,2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下一轮机遇,轮到的不一定是中国。  习惯了做“世界工厂”,一旦拥有了新身份,可能并不适应。因为学会做“世界工厂”,中国企业花了30年的时间。世界不会再给中国企业30年的时间成为新身份的主人。  快速学习,快速适应新身份,尽快有所作为,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比世界经济危机更大的难题。  既然腾飞了,就一定要飞得高、飞得安全。

时间: 2024-09-20 10:49:02

中国企业的新身份的相关文章

“国际营销外包”:中国企业国际化“新蓝海”?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国遇到问题并非中国独有.放眼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新兴工业国家的历程,是几乎所有新兴出口大国曾面对的现实.应对最为成功的是近邻日本.二战前和战后初期,"日本制造"曾是取笑劣质产品的口头禅,时至今日,却是品质优秀的代名词.一位日本经济学者在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在引入美国人戴明倡导的质量管理体系后,创造了适合日本本土的质量管理体系."政府的法律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企业的自觉."从日本品质管理的经验来看,至少有两个方面可以借鉴.第一,政府

未来1年将有20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新规或将成阻碍

据国外媒体报道, 纳斯达克-OMX集团新上市及资本市场高级副总裁罗伯特麦库依(Robert McCooey)日前表示,未来1年将有20家中国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市场低迷导致纳斯达克新上市公司数量骤减,纳市寄望于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不过麦库依担忧,中国出台的新规或许会妨碍部分中国公司海外上市.他表示,这将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态度和市场前景是否稳定这两点.他声称,"这得看中国如何与国际市场互相合作,还是中国更愿意推动公司在国内或是香港上市". 中国一直鼓励国内企业

云计算市场风云再起 中国企业该何去何从?

庞大的中国"云计算"市场已经成为全球IT大鳄的必争之地.包括甲骨文.亚马逊.微软.IBM.谷歌在内的全球云计算厂商正在全面抢滩中国云市场,这其中,以全面覆盖Iaas.SaaS和PaaS三层云服务的而著称的甲骨文更是在2016年宣布了其与腾讯云合作的战略规划,相信定会让国内云计算市场风云再起!那么,在云技术领域起步较晚的中国IT分销企业,要想助力云计算在中国成功落地并同时取得自身发展,应该何去何从? 是继续依靠传统的盈利模式苟延残喘,还是顺应趋势不断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抑或是强强联合,

中国企业品牌域名恐沦为国际“米农”投资品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尽管ICANN明年3月才开放申请新类别顶级域名(New gTLD),但部分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密会国内域名服务商,欲申请新类别顶级域名.有消息称,目前已经有3家企业确认将委托万网为其申请新类别顶级域名提供全程咨询服务.在此之前,佳能曾公开表示要申请".canon"后缀的顶级域名. 万网对此消息不予置评,不过万网相关人士表示,与ICANN和中国知名品牌企业的沟通一直在进行,并参与了ICANN前4版DAG(注册人指导手册)针对非英语字符在新类别顶

从做强到最受尊敬——以加多宝经营之道解读加多宝式的中国企业成功典范

     最近,由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经济观察报>联合举办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结果公布.加多宝集团(王老吉)首荣殊荣,刷新了三年无饮料企业入选的记录.我认为,在全球经济危机淫威不散的如今,这份榜单的揭晓无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这个"最受尊敬企业"是什么噱头,又能有什么特殊意义.先别急,不妨先来看看这份:<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结果榜单>:      看完上述榜单,大家应该都发

中国企业进入价值战略竞争时代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7年5月,我国肉禽价格上涨26.5%: 牛奶原奶收购价格上涨11%: 方便面行业面粉的涨幅在10%-20%之间,棕榈油涨幅在5%以上: 近年铜和铝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使得企业成本增加了30%: 啤酒行业小麦涨价: 冰淇淋行业糖涨价...... 企业的水电.房租.原材料.运输等经营成本都在持续上涨,而产品的销售价格几乎没有什么提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扬和制成品价格持续低迷构成了我国近年来市场动态的主旋律.作为竞争性制成品企业,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竞争战略,

中国企业安全市场崛起了一股“新”力量

ZD至顶网安全频道 01月15日 南京: 在2015年9月亚信科技宣布并购趋势科技中国后,酝酿了几个月的时间,重新整合后的亚信安全今日首次在500多家渠道合作伙伴面前亮相.春节前的IT渠道会并不多,亚信安全提前召开2016合作伙伴峰会,已迫不及待的向渠道宣布并购后的最新合作伙伴发展战略,给市场吃一个定心丸. 在合作伙伴峰会现场,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新组建的亚信安全团队对于未来在中国的安全市场的生意充满信心.同时,亚信安全也宣布新的渠道策略和趋势科技时代并不会产生很大变化,并且在原有策略基础上,亚信安

成长:新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的60年

新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的60年,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成长.这既是公司不断长大的过程,也是不断与变化中的经济体制纠结的过程. 采访|CBN 记者 杨晓宇 整理|实习记者 王佩莉 C: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企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W: 1949年中国工业的规模基本上和抗战前后差不多,1949年的时候可能还更差,比如说很多铁路.电话线.航运线都不通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二个判断就是,其实1949年国有资本在当时是很强大的.第三,1949年的时候我们国家主要的工业是集中在东北.有一个数据

新格局下中国企业营销:世界过坎中国爬坡

简单来说,本轮危机的特征是:世界在过坎,中国在爬坡.爬坡虽然不易,但总是在往前走,往上走.话虽如此,中国企业却要在认清营销机遇及方向的同时,更加要辨析其误区. --新格局下中国企业营销机遇.方向及误区 文/刘春雄 2008年以来的世界危机,一直被称为宏观上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其实,本轮经济本质上是企业的危机,是世界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的企业的集体危机.企业危机通常属于微观层面,但企业的集体危机则会演变成宏观经济的危机.正因为如此,本轮源自美国的危机竟然是从一批企业的倒闭或濒临倒闭开始的.本轮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