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第三道令月底颁布:过剩电视剧市场或洗牌

  12月14日,本报记者获悉,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播出工作会议”上,参会的广电总局官员传达了总局要求各省级卫视加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播出比重,具体来说2012年开始将逐步增加现代剧在电视台特别是黄金档的播出比例,到2013年这一比例将提升到40%以上。

  与此同时,广电总局对过去两年各电视台播出比例最高的宫廷、穿越和谍战、警匪题材的电视剧提出要加强管理,其中历史题材电视剧一定不能损益篡改历史,同时要大力扶植少儿、农村、少数民族等题材,2013年播出占比为15%。

  对此上海文广影视剧中心有关人士表示,《潜伏》、《宫》等谍战、穿越电视剧的收视率的确很高,但随后一窝蜂类似题材的投资却产生了大量过剩的电视剧,这次广电总局新的管理规定将改变这种趋势。

  据统计,2010年古代题材电视剧的制作比例高达37%。

  第三道令

  继娱乐节目限制令、电视剧广告插播禁令之后,广电总局针对电视剧题材的《省级卫视电视剧播出管理意见》12月底将正式颁布。

  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有关人士12月15日向本报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还告诉本报记者,“其实在此之前广电总局在审批中开始向现实题材电视剧进行倾斜。”

  记者从广电总局官方网站上了解到,广电总局关于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颁发情况统计结果的通告显示,第三季度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98部3054集,现实题材剧目共计57部1717集,分别占总比例的58.16%、56.22%。

  而广电总局最新的通告则显示,今年11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申报公示的剧目共123部3941集,同意公示的剧目共71部2321集,其中当代题材33部1002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46.48%和43.17%,而古代题材只有8部288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11.27%和12.41%。

  而11月因为内容问题被搁置公示的52部电视剧中有超过20部是古代题材电视剧,特别是穿越和宫廷剧。

  此外,对于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年度考核细则近日也正式公布,其中提到明年3月前要完成电视剧制作机构2011年审核,对存在严重违规,没有制作经营业绩,股东中有境外机构或人员的机构将给予“不合格”评级,严重的将取消节目制作许可证,2012年考核中也将增加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制作比例的指标。

  不过广电总局也看到之前现实题材电视剧制作比例过低,2012年要达到40%的播出比例很难,所以在具体规定中提到了“2013年实施”,这意味着省级卫视之前已经采购的历史题材电视剧2012年将获得播出的缓冲。

  电视剧市场或洗牌

  广电行业专家、视讯中国副总经理包冉告诉本报记者,这次规定主要针对省级卫视,而北京卫视、上海卫视是这次广电总局树立的标杆,而现有的穿越、宫廷剧的市场将进一步下沉到其他电视频道,而市县级电视台的购买能力肯定无法与财大气粗的省级卫视和视频网站相比。

  原本已经严重过剩的电视剧市场可能出现进一步的过剩。

  本报记者从广电总局了解到,2010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36部14685集,中国由此跃居世界电视剧生产第一大国。然而,真正能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仅8000集左右。相关资料显示,去年我国投入到电视剧上的资金达63亿多元,但创造的产值不足17亿元。

  据悉,2011年全国电视剧制造剧集数量将超过1.7万集,但是电视台的电视剧播出时间并没有相应的调整和增加。包冉认为:“之前广电总局的限娱令就是为了让电视台为电视剧播出腾出更多的时段,来结束电视剧过剩的问题。”

  然而限娱令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因为广电总局刚刚出台的电视剧广告插播的禁令让电视剧广告收入可能出现下降,这也让各电视台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深圳广电集团节目中心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对于电视台来说,电视剧禁令插播广告,而电视剧题材也受到限制,这样电视剧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都可能出现下降。”

  而对于电视剧制作机构来说,除了电视台针对自身需求的自制剧外,其他民营制作机构都获得了大量来自系统外的投资,华谊兄弟、海润影视还完成了上市融资,在资金的推动下其追逐热门题材的属性是不可改变的,而现在资本冲动遇到了广电总局的题材调控,双方的矛盾自然将产生。

  包冉认为,在大量电视剧闲置的情况下,限制题材、限制娱乐节目将部分改变电视剧过剩的问题,而随着电视剧投资的降温,其行业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自我调整。“其实电视剧制作公司还应该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外再开辟新的成本回收渠道,互联网电视、IPTV或许是成为新的渠道。”

时间: 2024-10-25 19:44:18

广电第三道令月底颁布:过剩电视剧市场或洗牌的相关文章

黄金档电视剧限播令将行电视市场面临洗牌

昨天有媒体披露,5月1日起,卫视频道电视剧限播令将开始实施.对此广电总局昨天表示"确有其事",但只是一个行业规范,而且之前一些媒体的报道并不确切.东方卫视副总监苏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证实了该消息.据悉,限播令实施后,卫视晚间黄金时段最多只能连播两集电视剧,其他各时段均有相应限制.不过多家卫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不会受太大影响. ■卫视回应:影响不大 从去年夏天起,"限播令"便传出风声,当时有报道说广电总局已向各卫视传达文件.因此,各大卫视都已有心理准备进行调整和

主旋律受追捧宫廷戏无声息电视剧市场大洗牌

今年国产剧谁领风骚?哭哭啼啼的言情剧.养眼靓丽的偶像剧.古装"宫廷戏"都得靠边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背景下,"厚重"的军旅题材电视剧成为荧屏主流显得理所应当.虽然各地卫视清一色刮起"红色旋风",但这些题材厚重的电视剧并没有因主旋律色彩遭到观众抗拒,不少热播剧反而引发了广泛热议和追捧. 不落俗套 主旋律很火 提起主旋律题材,总让人不自觉联想到"高大全"式的人物和"又红又专"的故事情节,难免乏味.但今年主

广电禁游令禁了谁

近日有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834.html">业内人士爆料称,在广电总局最近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宣布了六条有关当下电视剧题材的规定.其中涉及当下最为火爆的几个题材.具体题材和要求如下: 革命历史题材--要敌我分明 大家庭矛盾--不能无限制放大 古装历史剧--不能捏造戏说 商战剧--注意价值导向 翻拍克隆境外剧--不能播出 网络小说改编--不提倡: 网游--不能改拍 前面几项都很好理解,近些年来国内的电视剧跟风之势越演越烈.一个潜伏

09年广电蓝皮书:商业视听网站加速淘汰洗牌

挖贝网5月19日消息 由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广电蓝皮书)昨日发布,报告指出,主流媒体视听网站与商业视听网站已共同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商业视听网站整体呈现压缩态势,并将加速完成第一轮市场淘汰和洗牌. 报告显示,主流媒体开办的视听网站,如央视网.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东方宽频等发展较快,已逐渐在网络阵地上占领先机.同时,根据艾瑞咨询的调查数据,截至08年6月,在中国具有一定规模的400多家商业视听网站中,优酷.土豆.酷6以比较显著的优势占据前三名:

乐视高飞:2015电视剧市场将是“两后天下”

8月13日消息,近日,2104年上半年收视排行榜新鲜出炉,在< 爱情公寓4>.<我爱男闺蜜>.<大丈夫>.<步步惊情>等大戏的围剿下,开播即争议与掌声齐飞的<宫锁连城>(又称<宫3>)力压群雄,拔得头筹,分别以2.58的收视率和超过28亿的网络 播放量,稳居收视率第一和网络播放量第一.而<宫3>的热度还未散去,2015年又有两部古装巨制来袭,<芈月传>和<武则天>未播先火,而"芈太后&qu

《声音》第15期:尤小刚点出电视剧市场的软肋

导言:日前,腾讯2009星光大典在京举行,众多大腕明星也纷纷亮相.在随后接受腾讯网独家专访时,各位明星也是侃侃而谈,兴致高高.就在这一片歌舞升平中,获封"年度电视导演"称号的尤小刚却点出了电视剧行业的一个潜藏已久的问题:"(电视剧年产量)如果能逐年再减少一点,减少到1万集以下,中国电视剧的质量会更高,观众会看得更过瘾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已经是电视剧第一大生产国和播出国,但是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或许尤导的这番话能让我们在新年伊始先来场反思.尤小刚:我们还有多少电视剧

盘点近年来电视剧市场:小人物成荧屏主角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本报记者任宝华 实习生单茜 李静 近年来的电视剧市场,总是一年一个风向:从2005年.2006年以<亮剑>和<士兵突击>为代表的军旅热,到2007年.2008年以<金婚>和<暖春>为代表的情感热,再到去年以<潜伏>为代表的谍战热--尽管2010年早被业内认定为"翻拍年",且以<三国>.<红楼梦>等为代表的名著翻拍剧,靠着过亿的投资和豪华的阵容,以电视剧"大片时代"

数部美剧国内下架,广电境外限制令疑似生效

1月21日消息,近日,数部美剧在国内多家视频网站下架,包括<特工卡特>(Agent Cater).<嘻哈帝国>(Empire).<无耻之徒>(Shamless)等.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是因广电总局去年出台的新规定,2015年的境外引进剧须拿到1季的全片并配好字幕送审. 据了解,广电总局2014年底出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境外影视作品要先审后播,属地管理,不能同步直播:2015年新上线的境外影视剧必

半数小企业停产“限塑令”加速塑料袋行业洗牌

"一半以上的塑料袋 生产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限塑令'出台后,这些塑料袋生产不合格的企业根本接不到订单,而6月1日统计的结果显示,北京塑料袋的使用下降了近2/3."昨天,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淘汰还是转产,随着"限塑令"的正式实施,一些不合格的中小型塑料袋生产企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与此同时,正规的大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批订单"措手不及"."限塑令&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