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63年,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C·Engelbart)发明第一款鼠标开始,我们就一直将其“准确度”作为改进鼠标机能的主要指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鼠标的精度已经被发挥到极致,随即鼠标的发展进入瓶颈,人们需要找到另一个标准,去发展未来更加适合人类使用,并拥用突破性改进的鼠标。
以近年倍受追棒的平板电脑为例,人们在对于简易的操控性和追求性能的同时,对其富有创意的外观设计和便携性等刚性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这其实也是对同类“交互性外设”等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大部分的传统外设,由于体形、收纳等因数,其已严重滞后于现今高速发展的便携电脑。因此也正是基于这些全新的需求和标准,间接促使了传统鼠标即将迎来另一个全新的时代——易携时代。
虽然前有IBM迷你鼠标,以小体积、容易携带引来无数高仿鼠标前来效仿,后有雷柏3500“曲薄”设计,受到市场关注,传统鼠标正在向“便携”发起挑战,消费者对此热情高涨。但遗憾的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手感一般。便携、掌控、舒适,一直无法共存并融入到同一款鼠标之中。我们需要一种革命性的设计,来克服这个难题。
幸运的是,最近微软硬件,终有研发出了革命性产品——Arc Touch鼠标,将产品的设计和手感进行了完美结合。实际上,在研制出Arc Touch之前,微软硬件之前曾研发出多种人体工学外设,比如基于“自然曲线”的人体工学键盘4000(Microsoft Natural Ergonomic Keyboard 4000),因其经典设计,还成为那个时代的标记。
Arc Touch上市后,就受到市场强烈反映,一直销售火爆,并几度出现渠道卖断货的现象。上海微软旗舰店,为了防止Arc Touch断货,几次不敢接大宗礼品单。作为微软如今的旗舰型鼠标Arc Touch,其不仅仅是一款简单便携的鼠标,更是一件革命性的产品。
小康在入手后也对其“拉伸”设计使得鼠标能在不使用时,变得像一部直板手机一样便携感到非常惊叹。像其最薄处仅6mm,最厚只有处14.6mm的给力外观设计也延续了微软产品一贯的高品质。其最大的创新在于“多点触控技术”取代原有“滚轮”,并采用全新的仿真力回馈技术,用户可以在平整的触控区域上获得同物理滚轮几乎同样的刻度感和回馈感。这种颇具创造力的设计,到是完美的解决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难题。
此外,为了达到与传统鼠标几乎一样的手感,Arc Touch尾部内共分布了90个大大小小的零件,来共同协助完成制造一个“完美弧度”,精密的设计极大改善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在触感方面,为了让Arc Touch拥有逼真的“滚轮”手感,还加入了“力反馈”——当手指快速的从触控区滑过时,你甚至还可以感觉到鼠标滚轮还在依靠惯性继续滚动。另外,微软硬件还发挥其在软件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驱动软件,革命性地增强了“触控板”的使用功能。
我们知道,传统鼠标中的“滚轮”仅仅有“翻页”的功能,而在Arc Touch中,由于“滚轮”被“多点触控技术”取代,这个“第三键”也有多功能性。微软硬件,通过制出开放性的驱动程序,允许用户通过设置“新增”各种功能按键。比如敲击“触控板”实现直接翻页,或者设置“滚轮”的滑动速度。甚至,还有可能在未来,通过更新驱动,就能免费“新增”一些功能按键,在“触控板”左、右、上、下等区域,通过驱动分别模拟出“按键”。
微软硬件在Arc Touch中倾入的:“变形”外观设计、多点触控技术等等,攻克了便携、掌控、舒适兼得的难题,并打造出迄今为止最薄6mm的“超薄平板”鼠标,拥有其他鼠标无法比拟的收纳性。它也顺理成章,成为开启鼠标“易携时代”代表之作。
笔者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仔细品味了这款能变身的触屏鼠标。相比苹果公司在德国市场上推出的Magic Mouse或Magic Trackpad,其各种全新的理念设计,确实更可圈可点。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去电脑城亲身体验一下!
原创博文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102927545 MSN:wank1026@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