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记者,金信信托重组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原则性同意,“目前在走银监会审批流程,还未最终拿到批文”。
目前,金信信托已完成债务清理、业务清理、股东清退和实业资产剥离,成为一家待复牌的“干净”公司。新的信托公司暂定名为“浙商信托”。
接近重组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了金信信托重组方案: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国贸”)持股56%,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作为二股东持股35%,但中金公司获得管理权。预计中金公司一位副总将出任浙商信托总经理,而董事长预计将由浙江国贸董事长王挺革兼任。
中金公司和浙江国贸拒绝对此置评。
戏剧性重生
金信信托的重组历程颇具戏剧性。
金信信托注册地在浙江省金华市,由一家地市级信托公司逐步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几家信托公司之一。但经营风格较激进,因擅长坐庄炒股在资本市场上有“江南第一猛庄”之称。
但2005年7月后,公司问题逐步暴露。由于证券市场长期低迷,加之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造成信托财产损失较大,积累下较为严重的金融风险。金华市政府曾一度协助金信信托进行清收债权、引进战投等一系列自救行动,终究回天乏力。
2005年12月30日,银监会对金信信托实施停业整顿处罚,委托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银投资”)对其进行托管。建银投资审计发现,金信信托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损失共47亿元。2008年7月,金信信托原董事长葛政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职务侵占罪获刑6年。
“银监会当时倾向于撤销金信信托,以严肃监管纪律,但浙江省方面一直想保住这张信托牌照。”接近金信信托重组的人士称。
正当“破产派”和“重组派”争论不休之时,戏剧性一幕出现了。时值证券市场大牛市行情,2007年12月26日,金信信托持有的博时基金48%股权被招商证券以63.2亿天价拍走。这意味着,金信信托不仅能够弥补全部损失,甚至还有盈余。
浙江省政府遂再与银监会沟通,向国务院报告,要求保留信托牌照,并最终获国务院原则性同意。浙江省政府随后指定省属国资企业浙江国贸负责金信信托重组,而浙江国贸董事长王挺革正是原金华市常务副市长,金信信托停业整顿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挺革参与了金信信托停业整顿的全过程,是主持重组的最佳人选。”接近浙江国贸的人士称。
到今年上半年,重组前期工作已全部就绪。浙江国贸总经理叶朴勇在2010年半年度工作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称:“今年上半年,金信信托重组在完成债务清理、业务清理、股东清退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已实现公司分立。”
“其中一家为现金资产的待复牌的新信托公司,另一家为金信资产经营公司。公司分立的完成,实现了新老信托公司之间业务和资产关系的彻底隔离,为新信托公司复牌创造了有利条件。”叶朴勇称。
浙江国贸网站显示,金信资产经营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21日,公司注册资本5.18亿元,系浙江国贸全资子公司。
“二把椅”输出管理
尽管浙江国贸牵头重组,“但银监会要求新的信托公司必须引入战略投资者,要么是央企,要么是大型金融机构。”接近重组的人士称,银监会希望引入有实力的股东,使信托公司经营更加安全、稳健。
“而中金也一直在寻觅可收购的信托牌照。”接近中金的人士称,中金看好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券商目前能以“集合理财”方式开展理财业务,但其投资灵活性远不如信托公司,规模很小。而信托公司可以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市场投资,正崛起为专业理财机构。
但中金要想收购信托公司,难度极高。目前全国60余家信托公司,要么被央企控制,要么被大型金融机构控制,部分被地方国资控制,可收购对象屈指可数。“中金和好几家地方国资控制的信托公司谈过,但都因为中金必须要控制权而告吹。”前述接近中金人士称,最终,中金和浙江国贸达成协议,中金以二股东身份掌握浙商信托管理权。
中金可能获得一家信托公司的管理权,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如果成行,这将是首个券商参股信托公司案例,且号称“中国第一投行”的中金有望向浙商信托输出管理、人才和项目资源。
“最主要的可能还是经营理念和激励机制的输出。”一位信托公司高管认为,业内大多数信托公司并没有建立起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而中金在这方面好得多。“信托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关键是要把人用活。”
此外,中金和多个地方政府、大型金融机构都有密切合作,有望为浙商信托带来部分项目资源。“中金的一些大项目如能与信托分享,在信托这个平台上组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想象空间很大。”前述信托公司高管称。
但这一系列设想都还有待检验,中金以持股较少的二股东身份掌握管理权。“一旦和浙江国贸理念不合,可能产生较大内耗。”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