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与国际国内的寒意阵阵的经济气候颇为相合。近几个月来,国内CIO同行们都在议论同一个话题——如何“过冬”?尽管大家各有应对招数,但共识也有——认清形势、认真反思、练好内功。
相信除了少数行业,绝大多数完全竞争性行业内的企业都会受到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强烈冲击。与环境相契合,CIO与IT部门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因此除了密切关注企业与行业的整体态势外,CIO和IT部门应该比以前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心企业的主营业务经营状况,认真理解企业应对环境变化所采取的任何战略举措、经营方针和管理策略,积极地思考如何应对、能否快速响应并有所作为,甚至能否有大作为,以体现更多的价值。
一般说来,经济不景气、生意难做时,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等生态链中的各环节往往容易出现异常状况,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会骤然增加。此时,企业在开源的同时,更关注节流、更重视营运风险把控,投资行为也更谨慎,对企业内外部的各类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也会提高。因此,CIO和IT部门应该首先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上,多花些心思。例如,在ERP的库存管理、进出仓管理、信用管理、资金管理,CRM系统的客户识别与分析等功能上,与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共同探讨改进和深化应用之道。另外,在外部门户平台上,应该构建或完善网上招投标功能,以提高采购管理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在BI系统中,提供更有价值的分析信息。
在“寒冬期”,如果企业将IT投入视为成本而不是投资的话,对IT固定资产投入难免会趋于严控。此时,CIO就得积极寻求各种节省IT开支的办法,比如深度参与IT项目的建设与实施,以减少外部实施顾问开支;用相对廉价的PC服务器集群代替小型机;用Linux操作系统替代Windows;推广使用便宜的办公软件WPS或OpenOffice等;用Eee PC之类设备部分取代商用笔记本电脑;用设备租赁解决服务器、交换机等的采购预算不足的问题;积极尝试在CRM等系统构建中引进SaaS模式等,这些都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IT投入。
例如,某企业引进一个免费开源软件平台构建企业的EIP系统,在与外包商合作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IT开发队伍,自行开发企业需要的特色功能,在下属公司实施上线后,逐步将其推广到所属各家企业,令全公司都分享到系统的所有功能,既提高了系统自行开发掌控能力和后续应用适应能力,也减少了技术平台的建置成本、后续运行维护成本和应用风险。
庆幸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化,对IT建设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认知越来越到位,因此不少企业将IT投入看成是一种战略投资,把信息系统当成生产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视为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竞争能力之一。因此,在经济环境不好的形势下,这类企业(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反而更加重视管理精细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更注重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更重视IT建设与应用,也加大了IT资源投入,除了加大资金投入,也包括引进IT专业人才和对IT员工的在职培训。这种情况下,经营管理比较好的企业对相对稀缺的中高端IT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也有较大的吸引力。
“冬天”来了,对CIO而言,究竟这是一个机会还是一个挑战,就看自身具有什么样的整体实力了。前阵,我看过一篇研究报告,它指出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仅有25%的IT商业价值与IT构建的硬要素有关,而75%的IT商业价值则与引导人们有效使用IT和信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如诚信、分享、透明度等软要素有关”。也就是说,当IT系统构建完成后,IT部门的事情相对少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IT投资的商业价值远远还未得到充分体现,对信息与IT的充分使用、持续改善、深化应用才能体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这项研究表明,那些能够将信息能力融入经营模式与战略之中的企业,将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也许以前CIO在IT项目规划和构建上花了很多精力,IT部门也具备了构建系统的良好能力,但我觉得,CIO应该转变观念,今后应更重视系统转入正常运行后的深化应用,抓紧时间练好深化应用的“内功”才是关键。在这个阶段,CIO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和职责,调整组织设置和内部分工,优化IT管理、服务流程,完善内部管理规范和运作管理制度,提高IT技术和管理技能,提高对企业业务与管理的理解、熟悉程度;必要时,CIO应说服企业高层通过引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以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和IT治理机制。唯有如此,方可顺利渡过寒冬、迎接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