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构思虚拟大学园时,最早的名称是“大学合作基地”。在基地内,海内外各知名高等院校纷纷进驻深圳,辐射香港、东南亚和我国华南地区。
2002年5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在深圳虚拟大学园正式挂牌,成为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学府后,较早进驻虚拟大学园的内地高校。今天,虚拟大学园已经迎来50多所海内外知名大学,80多家重点实验室和项目进入大学园的创新平台。虚拟大学园成为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推动力。
虚拟大学的缘起
12年前的深圳,科技型创新企业星罗棋布,中兴、华为早已崭露头角。然而,与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相对照的是,那时的深圳既缺乏大量、稳定的高科技人才,又缺乏较强的科研开发力量,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缺乏人才和研发后劲。当时深圳市科技局做的专项调查发现,2000年由深圳市认定的89家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增加人才7527人,比1996年增长57%,年平均递增14.3%。
深圳的大学科研基础相对薄弱,仅依靠做强现有的资源,难以迅速取得效益。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则可以发挥深圳市场经济优势与外地高校雄厚科研力量的互补优势。
1996年12月,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合作,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随后,一批国内著名的有实力的大学,纷纷前来寻求合作与发展,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深圳寻求科研成果产品化,从市场获得企业和资金支持。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当时建议市政府,在高新区内联合国内(包括香港)有实力的著名大学,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创建一个第一流的、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影响的以高科技开发为中心,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大学合作基地,建立比较雄厚的经济技术基础。
虚拟大学数易其名
构思虚拟大学园时,最早的名称是“大学合作基地”。在基地内,海内外各知名高等院校纷纷进驻深圳,辐射香港、东南亚和我国华南地区。我们对大学合作基地的门槛设定得很高,要求入驻院校是名牌大学和重点学科,以理工科与现代经济管理为重点。基地为深圳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服务,也推动内地高校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创造效益。
大学合作基地这个名称没叫多久,我们提出了“联合创新科技城和虚拟大学”的名字。当时全球范围内迎来科技网络盛宴,远程技术的完备,普及了远程教学。当时美国西部各州还酝酿成立了虚拟大学,整合各州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我们也在研究报告和建议中提出了建设一个联合创新科技城和深圳虚拟大学的说法。1998年10月,虚拟大学园作为单独的名称,正式亮相澳大利亚国际科技园协会年会。在向年会提交的一份论文中,深圳市第一次在国际科技界正式提出建设深圳虚拟大学。
项目早期曾缺乏社会资金
建设虚拟大学园起初颇有些“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感觉。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后,一批国内和香港的著名机构纷纷前来寻求合作与发展。市高新办专程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推介虚拟大学园的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
然而,建设项目的资金怎么解决?市场有没有共鸣?我们当时以建设“联合创新科技城暨虚拟大学园(暂定名)”的名义,准备了一份吸纳社会资金的项目建议书。
当时,社会和投资界对建设虚拟大学园的想法反应平平。许多受访的大企业都认为投资大学园和高新区看不到投资回报,纷纷婉拒了前往投资的邀请。可是,仅仅时隔5年,要进入高新区,已经到了寸土片瓦必争的局面。后来有企业家非常后悔地跟我们说,都怪自己没眼光,没有投资这么有前途的项目。
政府拨6000万建设专款
深圳虚拟大学园从酝酿规划起,就与世界其他虚拟大学不同。市政府当时就明确,要把深圳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成为中国的“硅谷”。虚拟大学园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斯坦福或麻省理工。
虚拟大学园项目的社会融资受冷遇。关键时刻,市领导现场办公拍板,虚拟大学园就此“破茧而出”。
1998年12月的一天,多位市领导在高新区现场办公。虚拟大学园的项目没有正式列入汇报,但事先已经提交计划局备案。在主要议题报告完后,讨论到如何发挥高新区作用的时候,当时分管计划的市领导问起高新区的项目,负责虚拟大学园项目的副秘书长说“我们有个虚拟大学园项目,已经报到计划局了。”时任常务副市长李德成听取研究报告的简要汇报后就直接问:“这个项目你们要多少钱?”“早就核算过首期建设计划了,”副秘书长回答说,“只要6000万。”
李德成问负责计划、科技、国土建设的副市长:你们说怎么样?大家都表态没有意见。虚拟大学园项目负责人表示,综合服务楼装修款到位后,先用来装修两层楼,启动虚拟大学园。市领导齐声赞同。
6000万元拨款,就这样启动了中国“硅谷”计划。
1999年6月,虚拟大学园开始接纳成员。9月10日教师节正式开园。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了虚拟大学园管理中心,并明确规定每年专项1000万元用于入驻虚拟大学园单位的补贴。
新闻链接
1999年至2009年底,深圳虚拟大学园累计培养人才10.8万多名,其中博士1269名、硕士2.7万多名;同时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深圳研发机构88家,转化科技成果959项,孵化科技企业625家,承担国家级项目74个,获得专利241项。
首批进入深圳虚拟大学园的中国工程院、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南开大学等22所院校推动虚拟大学园成为跨境高校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和促进官产学研资介无缝衔接的创新平台。
记者点评
十年来,超过50所海内外知名大学入驻,虚拟大学园教育培训成绩卓著,有力支持了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
由虚拟大学园项目开始,深港科技走廊的概念不断深化为深港共建创新圈的努力实践。2007年5月,香港特区和深圳市签署共建“深港创新圈”的合作协议。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吴家玮率先提出的“深港科技走廊”概念,演化为“深港创新圈”。自此,深港两地以科技合作为核心,整合创新要素,全面推进和加强深港两地科技、经济、人才培训、商贸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一个创新资源集中、创新活动活跃的珠江口东岸湾区日益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