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到一个个案,某一国内的大型连锁卖场全国所有的分店加起来,每天的客流量将近四十万人次,只不过很可惜的,因为这个体系只是一个店面分租的机制,因此虽然人流量多却无法得知">用户行为,也无法从这庞大的客流量中进行二次营销,达到效益最大化…
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如何让客户发挥最大的效益,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开发自营的网络商城,透过实体店舖的宣传,可以让用户更便利的上网消费,然而,因为他们只是店铺分租的方式,实际上他们就是所谓的“包租公”,此种网络商城的经营,实际上直接的冲击了在这个连锁卖场中分租店铺卖家的生意与利益,结果不仅没有增加整理营收,反倒造成了一种“向下抢食”的窘境…
因为商业模式的关係,这也是个非常经典的个案,於是他们又想到了一个新招,把卖场装修的较为新颖宽敞,并引进餐饮业的服务,用以与其他竞争对手区,这是一个差异化竞争的好主意,然而,如何掌握用户行为,进阶的做一些跟用户更为息息相关的行销推广,却仍然没有解套…
如果你是负责改善这个问题的项目经理,你会怎么做呢?
是面向实体购买的客户发行会员卡吗?是用赠品或问券调查方式请客户留下个人讯息呢?还是说有不同的方式呢?我想这都是传统实体业者的思维,他们很单向的从现有的逻辑思维中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然而他们却不懂得利用互联网上很多成本更为低廉的操作方式…
我想提出两种方案供大家参考…
其一,既然是“包租公”的身分,也可以建设一个网路上的网络店铺分租体制,举个案例说明,台湾的格子趣,是一个台湾着名的实体分租店铺,他们也自称为微型百货,除了在台湾各大交通人流量大的要塞开设分租格子的店铺之外,也默默的进行虚实整合,在网上开起了B2B2C(店中店)的商城,这是什么概念呢?在实体店铺租格子来销售个人商品的用户,也有机会在格子趣的网络商城上贩售商品,同时也标示出他在实体门店的格子舖位,让买家可以自由在网上或者实体中挑选商品,增加了格子主人的曝光以及销售机会,不仅增加连锁体系的附加价值,也顺手推了分租格子的格主一把,一举两得…
其关键就在於如何将实体店铺分租的业者整合到网路商城中,但我想这并不难,业者要的无非是增加销售的机率,而此举也可以让连锁体系充分的收集了用户的个人讯息,未来可以更多个性化的营销,而由实体来整合网络,比起网路商城来整合实体容易多了…
其二,逆向思考,善用社交网站,比方说:人人网或者Facebook的粉丝专页(fans),社交网站之所以能够颠覆这个世界,就是因为团结力量大,一个新锐的blogger、作家、歌手都可以透过这样的细心操作而成名,何况是一个耳熟能响的大型连锁卖场,关键只在於身段的改变与用心的经营;那为何说是逆向思考呢?
其实,互联网就是一个新世界,社交网站(SNS)上的人群如果跟该实体连锁卖场的用户有高度的重合,那么何必单向的从实体店中捞出会员资料呢?应该有不同的思维,以实体连锁卖场品牌的身分重新建立网络粉丝群,从而引导回到实体门市中消费,如何引导这就不用多说,因为实体的方式跟网络本质相同,也许只是更为kuso而已,这更是一种话题式的营销,而这也是互联网得以颠覆传统的精神…
我想,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所带来对於实体的最大冲击,而更有意思的是,因为互联网带来一种免费的概念,也造成了这个年代的用户已经没有所谓的忠诚可言,有些时候拥有过多的会员资料,反而造成数据库维护上的压力,因为他们并无法创造更高的收益,倒更像一滩死水,因此如何的勾起任何一个潜在客户的购买慾望更为关键,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会员库,如何提供快速、便捷、能够引发共鸣的,才能够决定成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三十而栗 林义捷